气象防灾减灾小知识_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
1.广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2.应用气象技术是学什么的
3.防雷击警示标语
若您需要专业的气象防灾减灾软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选项:1、智慧气象:您提供的信息中提到了“智慧气象”平台,该平台旨在构建气象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开展精细化网格化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并实现与多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这样的平台可能包含用于防灾减灾的软件系统。2、四创软件:四创软件致力于中国防灾减灾事业,提供全面的防灾减灾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气象灾害信息发布与预警服务。他们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海洋防灾减灾决策系统”等,这些都是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专业软件。3、移动应用产品:四创软件还提供了诸如“防汛通”、“海洋通”、“环保通”、“气象通”等移动应用产品,这些应用可以帮助行业用户获取及时的气象灾害信息和预警服务。4、其他专业软件:可能还有其他专业的气象信息服务公司提供相应的软件解决方案,但根据您的信息,四创软件是该领域内较为知名的企业之一。在选择气象防灾减灾软件时,应该考虑软件的功能性、稳定性、是否能够与其他系统兼容、供应商的信誉和售后服务等因素。同时,可能需要与软件供应商沟通,了解其产品是否满足您的具体需求。
广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管理,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西安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坚持主导、统筹城乡、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做到共享、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第四条 市、区县人民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的组织管理工作。
区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的组织管理工作,并接受市气象主管机构的业务指导。未设立气象主管机构的区,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相关工作。
发展和改革、农业、水务、国土、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工信、财政、教育、林业、公安、交通、文广新、安监、市政、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第六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的教育普及和宣传工作,编印气象灾害预警知识宣传材料,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第七条 媒体和通信运营单位(以下简称传播单位)应当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的传播工作,以及气象灾害预警知识的宣传工作。第八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农业、水务、国土、环保、市政等部门组织编制本市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设置规划,并报市人民批准。
区县人民和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在市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按照规划要求设置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并纳入全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终端,逐步提升基层和偏远地区的预警信息接收传播能力。第九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规划、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设置规划,组织编制气象探测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专项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批准后,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对破坏行为进行举报的义务。第十一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农业主产区、秦岭生态保护区和气象衍生、次生灾害易发区等敏感地区的监测,重点监测暴雨、暴雪、大雾、霾、雷电、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第十二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台站、气象监测站点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做好监测设施的计量监督,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台站、气象监测站点,以及防汛、地质、环境等与灾害性天气监测有关的单位,对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实施联合监测。
水务、环保、国土、市政、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与气象灾害监测有关的单位,应当督促所属监测站点与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传输和共享雨情、水情、风情、旱情、大气环境、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等监测信息。第十三条 区县人民应当健全气象灾害预警队伍,并提供必要的装备和经费保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区,可以根据需要,在市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做好气象工作站、气象信息站等气象灾害预警队伍的建设工作。
气象灾害预警队伍的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由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确定。
气象灾害预警队伍应当做好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即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单位如实报告,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当及时传播。第十四条 鼓励、支持气象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和预警信息的传播,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组织工作。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气象志愿者的业务技术指导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
应用气象技术是学什么的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城市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大风、龙卷风、暴雨、高温、干旱、雷电、大雾、灰霾、寒冷、道路结冰和冰雹等所造成的灾害。第三条 市、区人民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协调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信息传递、应急联络、应急处置、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第四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气象灾害防御指导等工作,并组织实施本规定。
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气象灾害防御指导等工作。未设立气象主管机构的,区人民应当指定具体的职能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
负责发展改革、教育、民政、人力和社会保障、规划、自然、海洋、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渔业、农业农村、林业、园林、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公安、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文化广电旅游、海事、港务、工业和信息化等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配合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第五条 市、区人民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和预警信息发布以及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市、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区人民应当通过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以及考核工作机制,提升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第六条 市、区人民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人力和社会保障、规划、自然、海洋、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林业、园林、卫生健康、文化广电旅游、渔业、海事、港务、应急管理等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水文、通信、民航、电力、地铁等单位建立健全气象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气象灾害大数据和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并纳入信息共享平台。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法开放气象信息数据接口,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交换和共享气象信息。前款规定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提供水旱灾害、城乡积涝、环境污染、地质灾害、交通监控、农业灾害、森林火险、电网故障等与气象灾害有关的信息,以及对大气、水文、环境、生态、海洋等进行监测的信息和其他基础信息。第七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定期在学校、社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的意识和能力。
负责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学生培训教材;督促学校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提高学生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应急能力。
负责城乡建设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建设工地工人安全培训,并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日常管理和应急演练。
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内容,将气象灾害纳入应急救灾演练内容。第八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负责规划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批准后实施并依法纳入城乡规划。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经批准公布后,因情况变化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防护装置,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防雷击警示标语
应用气象技术主要研究气象探测、各类气象、生态环境监测调控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天气预报、气候开发利用以及防灾减灾等。
应用气象技术专业的学习课程:
气象基础》、《地面观测》、《气候学》、《自动气象站原理与测量方法》、《农业气象观测与实验》、《生态学》、《作物栽培学》、《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经济学》、《大气污染概论》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综合气象服务、农业气象。
培养目标人才定位: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公共气象服务、气象 防灾减灾、气候监测预测及气象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具备农业气象观测与服务、各类 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气候应用与开发等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具有气象职业精神和信 息素养,能够从事公共气象服务、农业气象观测与服务。
具备应用气象技术专业的院校有:
1、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是整合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同意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
学校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年)。
2、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是经江西省人民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江西省唯一公办信息类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学校起源于1956年10月江西省气象局举办的气象干部培训班,17年设立南昌气象学校,1980年学校归中国气象局管理,2000年划归江西省气象局管理,199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中专。
1、防灾减灾,预警先行。
2、预防突发,保障公共安全。
3、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幸福东莞。
4、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5、加强应急管理,服务国计民生。
6、树立忧患意识,学会趋利避害。
7、危机关系你我他,应急管理为大家。
8、防风防雨防雷电,气象科普是关键。
9、应急知识进万家,科学预防你我他。
10、防护雷电莫侥幸,生命安全需重视。
11、防灾减灾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普及三防知识,增强抗灾自救能力。
13、关注民生、关注气象、关注气候变化。
14、加强防雷安全管理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15、做好气象防灾减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16、学习气象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7、健全雷电检测制度,杜绝雷电灾害隐患。
18、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19、加强防雷知识教育,提高雷电防护意识。
20、掌握应急基本技能,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21、加大气象科普宣传,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2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3、公民、法人有保护防汛防台抗旱设施的义务。
24、预警先导、组织、部门联动、社会响应。
25、善用气象信息和知识,增进健康和生活质量。
26、防汛防台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27、完善气象应急预警机制,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
28、加快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