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诞生于什么时候_天气预报最早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1.什么时候开始有天气预报的?
2.央视天气预报大约几分钟
3.世界上第一张天气预报图诞生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需要 B.战争的需要 C.医疗的需要 D.航海的需要
4.中央一台天气预报怎么没有宜宾市呢?
5.第一张中国人发布的天气图是谁绘制的
台词: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天气预报。湖州明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请市民外出记得带上雨具,免得淋湿伤了身体。
明天温度20~2°C ,温差较大,请市民朋友在早晨和晚间多加衣服,注意温度的变化,明天风力小于3级,森林禁止野外用火。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今天的天气预报到此结束,明天再见。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诞生。由于紧跟着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什么时候开始有天气预报的?
战争推动了天气图
1820年,德国人布兰德斯利用《巴拉丁气象学会杂志》上登载的气象观测资料,将1783年各地同一时刻的气压和风的记录填在地图上,在莱比锡绘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天气图的诞生拉开了天气预报的发展序幕。但是,对天气预报起推动作用却是一场战争。
1853-1856年,英、法向俄国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11月14日,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当陆战队即将在巴拉克拉瓦港湾地区登陆时,风暴从天而降,黑海顿时狂风巨浪,法国军舰亨利四号葬身于佛斯陀,英法联军几乎遭受灭顶之灾。
这场战争,拿破仑三世注意到了法国天文学家勒弗里埃。在他看来,勒弗里埃既然能预报出行星的位置,也一定能预报出风暴的位置。他责令勒弗里埃研究这次风暴,于是勒弗里埃向世界各国天文台和气象工作者发出求援信,搜集1814年11月12日至16日这5天的气象资料。他绘制了5张逐日天气图。经研究他发现:这次风暴是从西北向东南移动的,11月12日至13日这一风暴还在西班牙和法国西部,14日时东移到黑海地区。如果当时能及时做出天气预报,灾难是可以避免的。
在此后的日子里,欧美等国纷纷仿效,组织观测网拍发气象电报,绘制地面天气图,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预报天气还是靠天气图
战争已过了170多年,但天气图在科技发达的现在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现在天气预报,一般为四步:第一步,分析目前天气状况,了解产生目前天气的天气系统。就杭州来言,不同季节要掌握不同天气系统,夏天要多关注马来西亚、菲律宾那带的天气系统;冬天则要多关注蒙古一带的。第二,分析这个天气系统是否会对杭州产生影响;三,影响的时间、强弱变化;四,预报员分析本地天气状况,凭经验能力,结合卫星云图,雷达再做进一步修正,使预报更准确些。
而掌握目前天气状况,靠的就是天气图。天气图主要分地面和高空两种,全靠人工观察。地面图上记满了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雨、雪等几十个气象要素;高空图则是近地面到2万米高空中不同层次的风向风速等。按规定,地面图每三小时要更新一次,高空图一天两次。
由于大气系统是不分国界的,所以每个国家的天气图都是共享的。也就是说世界各国和地区每天都把自己区域的天气图传给国际气象组织,国际气象组织根据需要分传给各个国家和地区。所以中国可以预报美国各城市的天气,欧美也可以预报咱们杭州的天气。
预报误差也是可能的
虽然世界各国共同建造了一张“捕天大网”,但是大气环流系统瞬息万变,人要完全了解它,现在还做不到,天气预报自然也会有不准之处。就预报过程来说,就可能存在几个误差:当时观测数据的误差,传输过程中的误差,个人经验的误差。目前按相关要求,预报准确率要达80%以上,就是说可以有20%的误差。
不过,总的来说,现在天气预报是越来越准了,因为科技发达。什么电脑、卫星、雷达、闪电定位器等都可以很快很好捕捉天气变化,可以说,自从天上有了卫星,台风就没有漏报过,以前台风从海上来,很难知晓。
虽然预报准确率在提高,但是人们的要求也在增长,希望报得更细,更准,最好精确到几点几分,落几颗雨,所以就会常埋怨天气预报不准了。
央视天气预报大约几分钟
人类诞生以来吃够了坏天气的苦头,总想有一日能够预报天气。但这种努力终未成功。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1854年11月14日,英法联合舰队和俄国在黑海决战。当联合舰队夺取港口正准备登陆时,一场风力11~12级的风暴袭来,使联合舰队包括法国旗舰在内的30余艘舰艇沉没,元气大伤。事后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受命调查此次风暴的来龙去脉。他发信给各国气象学家,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五天的气象报告。共收到250封回信。他把这些数据填在地图(后称天气图)上,发现这个风暴是从西向东南方向规律性移动的,前一二天已经在法国和西班牙造成了灾害。因此1855年3月19日他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建议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当时已发明)把它们集中一地,分析图上风暴走向,便可以预报风暴的未来路径。1856年,法国因而首先实现了天气图预报,并兴办风暴警报业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气象工作当作一项国家事业来办的国家。到19世纪末,全世界已有21个国家成立了专门气象机构。我国是在1906年。
社会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气象灾害虽然不断给自己埋下了征服它自己(天气预报)的,可是这颗也并非能随便发芽的。比如,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农耕也很需要天气预报。因为年际间变化很大的季风气候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气象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可是,天气图预报却并没有在我国首先诞生。
原来,从哲学上说,社会需要即使非常强烈,但还只是一个外因。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才能使矛盾转化,诞生天气图预报。当然,为了农耕和生活需要,我国几千年来也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报)谚语和经验。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没有现代气象仪器观测,预报因子不能量化,便只能停留在定性的经验阶段。而西方国家因为有了气压计,便有了气压值;有了气压值,便有了等压线、天气图和天气预报。
世界上第一张天气预报图诞生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需要 B.战争的需要 C.医疗的需要 D.航海的需要
一般2-3分钟,遇有特殊天气 增加2分钟左右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诞生于1980年7月7日,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因此也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开播最初,每天的文稿都是由气象台负责撰写,然后传真给电视台;所用的图就一张24小时预报图,播报员就是围绕着它说话的。那时候没有什么技术含金量,每天都用手绘完成(铅笔画好之后再用鸭嘴笔描粗),画好后中央台派车来取。
1985年,观众看到了由卫星拍摄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还增加了中国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为海上航运、捕捞、勘探进行气象服务(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间新闻中播出);另外在夏天还增加了台风预报图。
伴随着新一代广播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建成,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图而言,形式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内容上全国天气趋势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
跨入21世纪,新的背景画面还在继续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预报时效再次拉长到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24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等。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
2005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在针对当前热点进行天气解说等等。所有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也连带印证着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中央一台天气预报怎么没有宜宾市呢?
1820年,德国人布兰德斯利用《巴拉丁气象学会杂志》上登载的气象观测资料,将1783年各地同一时刻的气压和风的记录填在地图上,在莱比锡绘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图上有39个观测记录,这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异地的天气状况了。天气图的诞生拉开了天气图的发展序幕。但是,对天气图预报起推动作用和快速发展的是19世纪中叶的一场军事战争。
所以,世界上第一张天气预报图诞生的原因是:B.战争的需要
第一张中国人发布的天气图是谁绘制的
中央一台天气预报没有宜宾市是因为:中央电视台的《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开播时,排列顺序为:首都北京在第一个,其他省会城市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按照国家测绘局和中国气象局业务划分,由北至南,从西向东的原则进行排序,并由院确定和批准。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诞生。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第一张中国人发布的天气图是蒋丙然绘制的。
中国人制作的第一张天气图诞生于1915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成立了中央观象台,蒋丙然任气象科科长,于1915年亲自绘制了第一张中国人发布的天气图。1916 年正式以天气图的方法试做预报,每日天气预报分两次对外公布。预报内容分风向和天气两项。
天气图分类
天气图分地面天气图及高空天气图,主要层次如850百帕、700百帕、500百帕、300百帕、200百帕等天气图,同一时刻上、下层次配合,可了解天气系统的三度空间结构,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范围的天气图,在我国通常用欧亚范围的天气图,有时也用北半球范围,或低纬度(30°N ─30°S)图或某一省,地区范围的小图作分析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