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地区数学理综语文06年到11年的高考题和答案 这个有点麻烦所以我给高分。

2.PESTEL 分析法是什么?

3.跪求初二生物地理试卷,快中考了,找张试卷来复习

4.给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的试卷?

5.天气变化教案

6.温室效应=

气候条件指标是用什么来表示卡他计_气候条件测定

人与环境

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气候对某些疾病是有影响的,如关节炎、心脏病。气候也会使人心情烦躁。

(2)湿度对人的影响:下雨天会使人情绪低落,当然,这种不好的情绪有些是因为社会因素。但研究表明,在湿气重的日子里,有较多的人会得忧郁症;阴天和下雨前的低气压会使学龄儿童坐立不安。

(3)阳光对人的影响:阳光对情绪确有益处,尤其是在冬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会更乐于帮助别人并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但夏季的暑热晴天例外。

(4)干燥的热风与情绪不佳有何关系:会增多精神失常现象,办事效率会降低,反应迟钝并容易发怒。这是因为这种风减少了空气中的负离子。

(5)大气压的影响:大气压的变化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人体内的腔窝扩大,如:气压下降会使窦发生毛病,产生窦炎和窦膨胀;气压升高对人关节有很大影响;气压降低还会使人焦躁不安。

(6)极冷极热气候对心脏病人的影响:极度的温度,尤其是非常寒冷的天气会使人的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冬季里死于心脏病的人会比其它季节要多。因为气温非常低时,血液从皮肤流入体内,心脏要用力拍压血液以保持身体温暖。另一心脏病人死亡高峰是在夏天,暑热使心脏跳动加剧,使人排汗增加,并使血压升高。极冷和极热的气候会使人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削弱人体的抵抗力。热天会使人极容易染上疟疾之类的传染病。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在冬天很常见,这是因为低温消弱了人体的抵抗力。

(7)少数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但这些人对环境问题如噪音的污染也是敏感的。比较起来,老年人比年轻人对气候更为敏感,这是因为年纪大的人心血管系统衰弱。体重也一样,体胖的人在热天觉得很不好过,但体瘦的人在冷天也觉得够呛。在实验中,男人和女人对气候的反应几乎一样。

(8)空调器和干燥器的影响:这些设备造成人造室内气候使人避免极冷极热和极湿气候的影响,这是好的。但空调器吸收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这对大脑功能和情绪有不利的影响。空调器会产生大量的阳离子,在这样的空气中呆八小时会引起头痛。以往我们认为室内发生的头痛是因为一氧化碳,但现在研究证明阳离子增多也是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用离子发生器生产负离子可以提高办公人员的情绪。负离子空气对人的情绪很有好处。人们喜欢到山区去旅行的原因之一,是那儿的空气有大量的负离子。,暴雨前人们会异常活跃和兴奋。我们认为这又是跟空气中带电粒子变化有关,雷电可以增加大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使人欢快。

(9)气候对睡眠的影响:怕热的人在暑天是难以入睡的。睡眠研究实验发现:当气压高于或低于正常时,人们就感到困倦,其道理如何还待研究。

(10)什么气候对身心健康是最理想的:气温在21℃上下,最好能有些微风和不太强的阳光。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产生过程 通过对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模拟实验,已经初步明确在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相互作用方面主要有以下过程:

1、 污染空气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起始反应。

2、碳氢化合物被HO、O等自由基和臭氧氧化,导致醛、酮、醇、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RO2、HO2、RCO等自由基的生成。

3、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转化,并导致O3和PAN等的生成。

光化学反应中生成的臭氧、醛、酮、醇、PAN等统称为光化学氧化剂,以臭氧为代表,所以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是臭氧浓度的升高。

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及其来源

悬浮颗粒物 同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的协同影响,削弱了日光的照射和能见度,使空中多云、多雾、浑浊。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施工。

飘尘 飘尘随呼吸进入人体,均有一半可附着在肺壁上,是构成或加重人类呼吸疾病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施工。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对人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会出现倦怠、乏力、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味觉障碍、感冒不易康复等症状;二氧化硫形成酸雾或酸雨还会腐蚀金属、器材,沉降到地面会破坏土壤和水质。其主要来源为燃煤、工业。

一氧化碳 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的300倍,形成氮氧血红蛋白,削弱血红蛋白向人体各组织输送氧的能力,神经中枢受损最大。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汽车尾气。

碳氢化物 碳氢化物中包含多种烃类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有些化合物会直接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使其功能减弱,更重要的是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对人及生物有严重危害的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中的一氧化氮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一氧化碳还强。通过呼吸道及肺进入血液,使其失去输氧能力,产生一氧化碳相同的严重后果。氮氧化物侵入肺脏深处的肺毛细血管。引起肺水肿等。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汽车尾气。

碳烟 除浓度外,粒子的直径及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5微米以下的粒子可以进入呼吸道,引发肺病。其主要来源为柴油车尾气。

二次污染物的毒性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但是对动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PAN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染物。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臭氧、PAN等还能造成橡胶制品的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并损害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等。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其浓度,除直接决定于汽车排气中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以外,还受太阳辐射强度、气象以及地理等条件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主要条件,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太阳的高度,即太阳辐射线与地面所成的投射角以及大气透明度等。因此,光化学烟雾的浓度,除受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影响外,还受该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季节、天气和大气污染状况等条件的影响。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生成,傍晚消失。污染区大气的实测表明,一次污染物CH和一氧化氮的最大值出现在早晨交通繁忙时刻,随着NO浓度的下降,NO2浓度增大,O3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随着阳光增强和NO2、HC浓度降低而积聚起来。它们的峰值一般要比NO峰值的出现要晚4-5小时。二次污染物PA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臭氧和醛类相似。

空气污染的防治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结构,多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活动。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3、 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发生。

4、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酸雨

酸雨不仅对淡水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又使土壤酸化,并危害植物根系和茎叶。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植物受到危害,动物和微生物相继受到影响,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科学家曾经试验给植物浇酸水,只要水的pH值低到3以下,水稻、松树、向日葵等叶子表面就会出现坏死斑点;显微镜下观察叶子表面的毛孔和气孔都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而且酸水夺去了植物体内的钙镁等物质使植物逐渐衰弱。植物叶子变黄就是因为镁不足,叶绿素难以合成的缘故。松树等针叶树所以对酸雨特别敏感,是因为针叶树全年不落叶,酸雨造成的损害会在针叶中逐年积累起来。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例如,冬小麦在pH为3.5的酸雨影响下将减产13.7%,pH为2.5时更减产34%。大豆和蔬菜也易受酸雨危害,使产量和质量(蛋白质含量)下降。在欧洲大陆的最北部北极圈附近地区,许多地区的苔藓和地衣因酸雨而消失,所以出现了“地衣沙漠”的名词。

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酸雨还使土壤中的铝、汞等十分有害的金属离子游离出来。这不仅对陆地植物,而且对水生的动植物都是十分有害的。欧洲和北美几千个湖泊鱼类灭绝成为死湖,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过去加拿大等国家曾试验在湖中和农田中加石灰中和酸性,但是湖中鱼仍不能存活,农田施用石灰有些情况下也不起作用,主要就是因为湖水和土壤中因酸化溶出的金属铝、铜、锌、镍等离子毒性并没有消失的缘故。

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成分中,以硫酸为最多,一般约占60%一65%,硝酸次之,约30%,盐酸约5%,此外还有有机酸约2%左右。硫酸主要是因为燃烧矿物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硫,其中最大的排放源是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还有家家户户的小煤炉。目前全世界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每年约1.6亿吨。硝酸是由氮氧化物形成的。氮氧化物气体主要是在高温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以及矿物燃料在高温燃烧时都会放出氮氧化物。氯化氢的人工源除了使用氯化氢的工厂以外,焚烧垃圾(塑料制品中有大量的氯)和矿物燃料燃烧时也都会释放这种气体。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即各占约50%左右),但是因为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1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并于1983年生效。《公约》规定,到1993年底,缔约国必须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1980年排放量的70%。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海洋沙漠化效应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

赤潮

海面大面积赤潮

引起赤潮的夜光虫

赤潮的颜色不一定是红色的,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引起赤潮的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来决定的。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成粉红色或棕红色,而有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或红褐色,由某些双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或褐色,而由膝沟藻引起的赤潮,海水颜色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赤潮并不是像它的名称那样,都是红色的。甲藻类是最常见的赤潮生物。

赤潮的发生主要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在生物因素方面,赤潮生物“”群落是赤潮发生最基本的生物因子。赤潮可以是在所在海区已存有的赤潮生物细胞和底栖休眠孢囊,也可以是其他海区迁移和扩散过来的;在化学因素方面,水体中的营养盐,主要是氮和磷、微量元素(如铁和锰)、特殊有机物(如某些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存在形式和浓度,直接影响着赤潮的生长、繁殖与代谢,它们是赤潮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物理因素方面,水体相对稳定、水体交换率低、以及适宜的水温和盐度等,都是产生赤潮的环境条件。上述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着赤潮的形成、发展和灭亡。

危害 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可能堵塞鱼、贝类的呼吸器官,造成鱼、贝类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体,毒害和杀死海洋中的动植物。赤潮生物的残骸在海水中氧化分解,消耗了海水中的溶解氧,从而造成缺氧环境,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当人们食用了积聚了赤潮毒素的海产品,例如蛤类,会造成食物中毒,严重的会死亡。

起因 从现在人们的研究成果看,认为赤潮与海洋污染有密切的关系。携带各种有机物和无机营养盐的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入海,导致海区富营养化,是引发赤潮的基本原因。在目前,赤潮一旦发生,要清除是十分困难的。而防范赤潮的最好办法是切实控制沿海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入,特别是要控制氮、磷和其他有机物的排放量,以避免海区的富营养化,以预防赤潮的发生。

红树林被砍伐后,生态环境的破坏

红树林的悲衰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我国新记录。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我国红树林共有37种,分属20科、25属(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强。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我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红树林是我国保护物种,近10多年来,先后建立了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级(8个)红树林保护区15个,并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然而,得到10多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保护的红树林并没幸免刀俎之灾。而且还在继续遭受破坏,除了少数破坏红树林是由于管理不严,被群众的围垦养殖等活动破坏外,大量的还是当地的行为。这就不能简单地用环保意识差、对红树林生态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或法制观念不强等原因来解释。而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急功近利,经济利益的驱动。因此,只有提高《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法律地位,使我们的蓝色国土海洋也同陆域土地一样具有同样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地控制滩涂海域“无法、无偿、无序”的开发使用状态,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滩涂和海洋环境。

温室效应

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可是,如果没有大气,根据地球获得的太阳热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间放出的热量相等,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因此,这33℃大体就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大气像被子一样造成温室效应之故。

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很类似于种植花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因此温室效应也称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因为玻璃也具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保温功能。

温室气体 大气中每种气体并不是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一个很窄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窗区"。地球主要正是通过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从而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这个70%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地球变暖的。

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标准状态,那么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8000米。而大气中温室气体却很少。但正是这部分温室气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

CO2的含量是355ppm,即百万分之355,把它换算成标准状态,将是2.8米厚。早在1938年,英国气象学家卡林达在分析了19世纪末世界各地零星的CO2观测资料后,就指出当时CO2浓度已比世纪初上升了6%。由于他还发现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也存在变暖倾向,因而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此,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凯林于1958年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山海拔3400米的地方建立起了观测所,开始了大气中CO2含量的精密观测。由于夏威夷岛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因而可以认为它不受陆地大气污染影响,观测结果有可靠性。1958年4月到1991年6月,人们对冒纳罗亚山大气中CO2的浓度进行了观测,发现1958年大气中CO2含量不过315ppm左右,而1991年已经达到了355ppm。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目前(1996年)人类每年燃烧55亿吨化石燃料(每吨约产生4吨CO2)中,大约只有一半进入了大气,其余一半主要被海洋和陆地植物所吸收。一旦海洋中CO2达到饱和,大气中CO2含量将成倍上升。根据对南极和格陵兰大陆冰盖中密封的气泡中空气的CO2浓度测定,过去长期以来大气中CO2含量一直比较稳定,大体是280ppm左右。只是从18世纪中叶,即工业革命前后开始稳定上升。即人类用了240年时间,使大气中CO2浓度从280ppm上升到355ppm。

甲烷含量是1.7ppm,相应是1.4厘米厚。甲烷也称沼气,是缺氧条件下有机物腐烂时产生的。例如水田,堆肥和畜粪等都会产生沼气。它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少得多,但增长率则大得多。据联合国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6年发表的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从1750-1990年共240年间CO2增加了30%,而同期甲烷却增加了145%大气中的臭氧含量,

臭氧浓度是400ppb(ppb为ppm的千分之一),换算后只有3毫米厚。

一氧化二氮是310ppb,2.5毫米厚。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因为吸入一定浓度的这种气体后会引起面部肌肉痉挛,看上去像在发笑一样。主要是使用化肥,燃烧化石燃料和生物体所产生。

氟里昂有许多种,但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氟里昂12也只有400ppt(ppt又为ppb的千分之一),换算到标准状态只有3微米。氟里昂气体是氯、氟和碳的化合物;自然界里本不存在,完全是人类制造出来的。由于它的融点和沸点都比较低,不燃,不爆,无臭,无害,稳定性极好,因此广泛用来制造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洁剂等。地球大气中浓度最高的氟里昂12和氟里昂11含量虽都极少,但过去增长率却很高,都是年增5%。

应当说明,CO2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小得多,有的要小好几个量级,但它们的温室效应作用却比CO2强得多。因此它们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根据IPCC第二次《报告》,都只比CO2低一个量级。如果说它们对地球大气温室效应的总贡献和CO2相比,在1960年以前还是很小的话,那么不久的将来便会和CO2并驾齐驱以至超过CO2,这是不可忽视的。

温室效应的后果 如前所述,工业革命前大气中CO2含量是280ppm,如按目前增长的速度,到2100年CO2含量将增加到550ppm,即几乎增加一倍。全世界的许多气象学家都在努力研究,CO2含量增加一倍以后,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会增高多少?80年代美国科学院组织了评估委员会,对这些模式的结果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3℃土1.5℃,即1.5℃-4.5℃。这就是对本问题最有权威的组织--联合国IPCC第一次《报告》中用的数字。计算结果还说明,全球平均增温1.0℃-3.5℃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而是赤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这一来便引起另一严重后果,即两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评估报告中预计海平面上升70-140厘米(相应升温1.5℃-4.5℃),第二次评估报告中比第一次评估结果降低了约25%(相应升温1.0℃一3.5℃),最可能值为50厘米。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还指出,从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应也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温室效应增温的结论存在着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近年来温室效应纵然已使两极区的浮冰和积雪范围缩小,在冰冠融化时,必然要从大气中吸收热量。同时,从冰盖上分离出的冰山,漂浮在南大洋上,使海面的反照率大大加强,这样又会降低大气气温。近年来还发现在中高纬度地区,冰川不仅没有退缩,有的还在发展产生新的冰川,这说明在这些地区,并未完全证实气候变暖之说。

有的科学家指出,石化燃料的使用,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尘埃,这样也就加强了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反射,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地表降温;大量的水汽和尘埃的存在,大气中的云量会增多,增强了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降水频率,利于高纬地区冰川扩展。此外,全球大中型水库的蓄水能力逐年增加,大大减少了入海径流。

有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数值模式还不成熟,计算结果过于夸大;百年升高0.3℃-0.6℃属于正常气候变化,不能证明是大气温室效应所造成,等等。且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还有论文指出,在我国和世界历史时期中温暖期多是降水较多、干旱区退缩的繁荣时期,等等。当然这是少数人的意见。由此可见,大气温室效应增温,牵涉多方面的因素,准确预测今后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是非常困难的。

尽管如此,但对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没有争论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到了人类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这时候往往已经难以逆转,那么就为时已晚。因此现在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便取对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全球变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重庆地区数学理综语文06年到11年的高考题和答案 这个有点麻烦所以我给高分。

1.气候灾难是由大气层中形成的一种对流气团,该气团在15-18公里的高空形成,主要在2010年自然大灾难来临之前,在太空当中,也就是在地球的上空自然会出现一种反复出现的天文景观。是什么样的反常天文景观呢?也就是说,在2010年的3月份开始,由于地球自转出现了卡轨现象,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势必带来对整个地球天气的影响。可以说,这个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具体严重到什么地步呢?严重到足以让地球人类打破正常的日常生活,被迫进入一种带有原始生活式的困境中。为什么会如此呢?前面已经讲过,这一切都是由于地球——地下动力能量场受到掠夺破坏之后所造成的地球自转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的天气变化异常。

2.说到影响呵呵!我从网上劫了段!楼主慢慢看:

2010 ,中国气候突变?美“秘密报告”引关注

本报记者 李健

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北方将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一份美国五角大楼“秘密报告”引起中国科学家高度关注———

“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到2020年,欧洲的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这些“预言”来自美国五角大楼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太耸人听闻了吧?然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罗勇不这么想,针对这些预测中国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三次研讨,最近的一次研讨刚刚结束。与会专家认为,虽然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中对中国部分的预测还是很有启发意义和预警价值的,它提醒中国科学家将气候变化研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我们把报告的原文、要点及有关分析和建议,报告给了中央和院。我听说———我还没看到原件,我们提交的报告很快得到了有关党和国家***的批示。”

我们现在对全球气候突变进行评估,就像1995年有人研究过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

2004年2月23日深夜,还在加班的罗勇,突然接到一位同事的电话,说2月22日的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

2月24日一大早,罗勇立即赶到单位,打开电脑,他很快在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lobalBusinessNetwork,简写为GBN)的网站上找到了这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

“一口气读完这份报告,我被震惊了。因为报告的描述如此详细和具体,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发生。”罗勇对记者说。

报告中关于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4华氏度(2.2摄氏度)。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

———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报告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这份报告是美国国防部出资10万美元,委托GBN公司完成的。研究的出发点是设想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最坏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之策。

据罗勇研究员介绍,GBN公司在美国很有名,该商业网络公司受雇于或企业,从事各种咨询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及环保组织中引起强烈反响。报告的作者之一施瓦兹解释道:“尽管报告中所提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像,但却非常值得提前取措施,正如美国人曾对历史上其他一些重大事前就作出评估一样———比如,在1983年美国就开始为前苏联的解体提前进行筹划,1995年我们就曾对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进行研究。”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则出来澄清说,这份由科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代表国防部的官方立场。而且施瓦兹也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只是使用了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对于这份报告的另外一种政治分析指出:布什一直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武断地退出了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议定书》,而五角大楼的“秘密”报告在对布什关于气候变化立场的一片批评声中被“泄密”———由于这份报告所描述的可怕情景非常生动,乃至耸人听闻,很可能会对美国的大选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突变事关国家安全,这一点中国科学家没有认真研究过

看完报告,罗勇说,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

“以前我们很少考虑到,气候会在慢慢地渐进发展的过程中发生意料之外的突然变化,比如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趋势中,是不是会出现突然降低的可能?这一点中国科学家没有认真研究过,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没有预计。”

另一方面,目前气候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多地只是涉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等等,“这份报告提醒我们,气候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因为气候突然变冷,会导致农业产量降低,引起食物短缺;洪水和干旱这些气候极端将导致淡水供应和水质降低;冰和风暴将导致战略性化石能源的供应中断。“这些都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不管这个报告产生的影响如何,也不管将来气候的实际变化如何,作为一个科学家,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至少在这方面应该给国家提供一个科学决策的依据。”

毫无疑问,GBN的报告,引起了中国科学家们求证的强烈兴趣。

很快,在一批气候学家的努力下,3月4日,以GBN的报告为出发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联合组织召开了“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上,专家们肯定地指出,GBN报告里所引用的科学依据,均是得到绝大多数同行科学家公认的研究成果,但是正像作者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的,该报告的目的不是预测气候将如何变化,而是描绘出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没有做好准备的话,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必须指出的是,GBN报告描述的情景仅是极端的情况,也许发生在某些地区,但不会是全球所有地区,而且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5月10日~12日,香山科学会议第232次学术讨论会,主题为“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专家建议应当把气候变化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对待,加强对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的研究,建立国家应对极端天气、气候的机制,并纳入国家重大突发的应急反应系统中。

6月29日~30日,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主题为“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战略”。GBN的报告再次成为会上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0年前后发生这种突变的概率几乎为零

罗勇说,GBN的报告中对于全球气候预测的基本思路是,气候突然变冷、变干、风暴增加,从而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

“根据我的研究,GBN预测的情景发生的可能几乎为零。”

罗勇打开电脑,指着一连串的表格,向记者解释。

GBN的报告中,引用了两个很重要的用来支持其预测的科学依据。第一个科学依据,就是通过对格陵兰岛冰芯样本的分析,对历史上气候变化的情景进行了细致回顾。他们发现,在历史上每当气温逐渐升高到一定的数值,不利的天气状况可能会相对突然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很可能发生突变,比如气温突然降低,并且降低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都会很长。

根据GBN报告中的资料,历史上曾经有3次这样的突变。

第一次突变,是发生在距今12700年前的“新仙女木”。这次突变开始的几十年里温度下降了约5华氏度,迅速降温过后,随之就是持续了1000多年的冷干天气。

第二次突变,是发生在8200年前的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严冬”。这次突变,使得冰川前进、河水冻结、农业生产急剧下跌。

第三次突变,是在公元14世纪到19世纪中期,北大西洋地区经历了一次相对寒冷的阶段,通常叫做“小冰期”。它带来了严冬和气候突变,对欧洲的农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陵兰海岸结冰,阻止了商船驶往格陵兰,并且使得渔民在整个冬天不能。农民被迫屠宰那些营养不良的牲畜,鱼、蔬菜和谷物供应不足。据统计,这次突变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GBN报告通过类比的方法认为,现在气候的发展也是全球气温逐年升高,而且升高的趋势和历史上的几次突变比较相似,所以就存在着突变的可能性。”

罗勇说,对于GBN报告中提到的历史部分,他也进行了细致分析:“这些数据,都是对历史上几次气候突变前气温和海水盐度变化的分析。”罗勇说,从每10年温度升高的数值来看,“新仙女木”发生前,温度升高是1~2摄氏度,“严冬”发生前是3~5摄氏度,“小冰期”发生前是1~2摄氏度,而现在温度升高才0.6摄氏度,远远低于前几次突变前的温度升高数值。

从气候突变前的盐度降低来看,“新仙女木”发生前,盐度降低了2‰~3‰,“严冬”前降低了1.0‰,“小冰期”发生前降低小于0.5‰,而现在盐度降低是0.05‰~0.10‰,也低于前几次突变前的降低数值。

“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认为在短期内发生气候突变的可能性不大。”罗勇说。

GBN报告的另一个科学依据是,在世界各大洋的表层和深层,有一股温(度)盐(度)环流输送带,这个输送带从格陵兰附近的北大西洋开始,因为这里的海水的温度比较低,海水盐度比较大,在重力作用的推动下,这里的海水会下沉,然后在海洋深层向南流经南大洋,最后在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上翻,变成表层洋流,流回到北大西洋,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环流经过的地方,带去了海洋上的热量和湿润的气候,所以这些地方降水较多,气温也比较好。”但是GBN的报告指出,随着现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格陵兰岛的冰也在不断融化,越来越多的淡水通过陆地上的河流,汇集到了北大西洋,这样北大西洋的海水盐度不断降低,盐度的降低导致海水失去了这种重力的推动,不再形成环流。“于是,没有了环流,海洋上的热量和湿润的气候不能到达陆地上。全球气候突变,气温不断降低也就成了可能的事实。”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这个科学依据,罗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从目前北大西洋海水盐度的变化幅度来看,未来20年温盐环流关闭的可能性不存在。

“所以,从这个科学依据上来说,GBN报告预测的气候突变,发生的可能性同样几乎为零。至少在2010年前后发生这种突变的概率太小了。”

2010年前后中国有可能变成“南旱北涝”

“2010年前后中国南方持续干旱10年,则有发生的潜在可能。”

罗勇说,GBN报告中关于中国的预测内容,大部分措辞比较模糊,只有一条明确指出了时间和地点,那就是在2010年前后,中国南部地区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同时还说,中国现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罗勇说,他从两个方面尝试着求证。

一方面,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对中国夏季降水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分析,罗勇绘制了从1951年到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图。

从分布图中,罗勇发现了下面的规律:1951年~1960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61年~1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11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1981年~199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1991年~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

“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罗勇说。

另一方面的求证更具有戏剧性。

罗勇说,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很大,尤其是气候突变的不确定性更大,IPCC(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给各国的对未来气候预测的模式,以及各国自己做出的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模式,都考虑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以温室气体作为主要的考察内容,主要是因为对于东亚地区来说,东亚季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夏季降水的多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东亚大陆气温升高,气温的升高将决定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气温差额,这个差额决定了东亚季风的强弱。东亚季风的强弱,又决定了海洋的湿润水汽可以到达陆地上的北部还是南部。“一般说来,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大陆气温就上升得快,夏季时,海洋上和大陆的温度差额就相对小,气压差额小,决定了季风会比较弱,这样季风只能到达大陆的南部,反之,则相反。”

“我们把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数值,拿到这几个模式中综合计算,得到了一个戏剧性的结论。”罗勇笑着说,如果按照现在全球温室气体的高排放量,而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经过计算得到的情况是,到2010年前后,我国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还是现在的“南涝北旱”,没有发生变化。那么,GBN报告中所说的“10年干旱”,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如果各国加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管,通过种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我国降水分布的类型刚好和GBN报告中预测的一样,即变成了‘南旱北涝’,南方可能将真的面临干旱。”

从“南涝北旱”到“南旱北涝”,一个轮回70年

罗勇的分析,在另外一位科学家那里得到了回应。

“GBN报告里预测,2010年前后,中国的降水类型将由‘南涝北旱’可能变成‘北涝南旱’,这个结论,我在1年前就得到了。”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在实验室里对记者说。

从1999年开始,钱维宏从事“近百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干湿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

他首先分析了我国1961年~2000年间近500个气象站收集到的有关气温和降水的资料。钱教授发现在19年左右,我国夏季降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19年以前,我国夏季的降水很明显是北方多而南方少;19年以后,逐渐转变为了南方多,北方少,也就是现在的“南涝北旱”。

找到这个分界点的钱维宏,有些兴奋,他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现在开始往前推进了120年。120年的数据摆到钱维宏面前时,很快,规律性的东西再一次出现了。

钱维宏发现,从1910年~194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从1940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

“1910~1940年是30年时间,1940年~1980年是40年,从1910年到1980年是7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1910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到1980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状况,这个周期是70年左右!”

这个周期是否可信?钱维宏再一次把数据收集的时间,向前推进到了500年。这500年间有限的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个70年周期的准确性。“过去近千年和近500年的中国东部旱涝分析,揭示出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旱涝变化是相对立,并且还是以70年为周期交替出现。”

得到这样的规律,钱维宏还是不放心,他又从韩国找来了证据。原来,韩国汉城的定量观测降水是从1777年开始的,从这里收集的200多年的数据来看,东亚地区的降水也刚好有60~70年的周期变化。

利用国际最新的近50年大气环流格点资料,钱维宏惊喜地发现,东亚季风的环流转型也发生在19年,东亚季风从19年开始发生年代际减弱的时候,季风只能将气流送到中国的南部,向北输送的水汽减少,这时就出现了“南涝北旱”的格局。

“正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才能说我国南北气候的转型是肯定要发生的。”钱教授说,根据70年的周期来预算的话,从19年开始的“南涝北旱”,到2015年左右将转变为“南旱北涝”,但具体时间还将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降水变化对“南水北调”工程意味着什么?

“华北地区降水的增多,对北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巨大作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吴统文研究员最近做的一项研究,就是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自行研制的气候预测模式,模拟了现在温室气体排放条件下华北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在未来十几年里,华北地区的降水可能会增多,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吴统文说,北方降水的适当增多,无疑会刺激这些地方经济的继续发展进步。

“降水发生转型,对南水北调工程没有太大影响。”吴统文表示,根据他的研究,降水发生转型后,北方的降雨量也只是相当于当地正常年有所增加,“北方的水肯定还是很缺乏的,要保持生态的正常发展,还需要大量水”。

“根据我们的预测,如果降水发生转变,可能北方的降水可以增多20%。”罗勇表示,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研究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现在还不好肯定地说,降水分布的转变对这个工程会有哪些重大影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平也认为,关于中国2010年夏季降水将变为“南旱北涝”的预测,其中的不确定性还太大。究竟会不会转变是一方面,会旱成什么样,涝成什么样,南方具体是旱在哪里,北方具体是涝在哪里,这些现在谁也说不好。

3.怎么控制?没法控制!!!人要生活!人要过日子!污染气体排放,污染液体排放等等等...都对臭氧层及大气保护膜造成严重的损坏。除非地球回到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以前的社会!这明显是不现实的想法...另外每过个几十万年者或几百万年或几千万年地球就要进行一次自我修复,停止地核运转。自我驱散大气层让紫外线直接照进来(消毒),引陨石撞击(打针),板块移动(去斑),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毁灭地表一切的一切,让一切都回到零。就像我们搅拌水泥一样(住院)后面几十几百万年地球开始出现自我修复,大气层及臭氧层重新聚集,酝酿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在1998年加拿大挖掘出预计为8600万年前的电子板而且地球上的任何国家都没办法研制出来(科技含量太高了)国际上研究地球演变史的专家们就得出这样一个惊人的结论。...................................................................................我是不是走题了? 0 0 - = 汗.....靠!打了半个多小时.....

PESTEL 分析法是什么?

2011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4至6页,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3大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吉祥(jì) 棱角(líng) 狡黠(xiá) 长吁短叹(xū)

B.浸润(jìn) 蓦然(mò) 腈纶(qíng) 残碑短碣(jié)

C.喟叹(kuì) 愤慨(kǎi) 盥洗(guàn) 呱呱坠地(guā)

D.阻扰(náo) 女娲(wā) 咯血(kà)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 挖墙脚 墨守成规 卑躬屈膝

B.骨骼 莫须有 囤积居奇 以逸待劳

C.彗星 座右铭 鸠占雀巢 在所不惜

D.慧眼 吓马威 星罗棋布 面面俱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饮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分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 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暑,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纪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B.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全套的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二、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的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生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 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搠的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就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蹦、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互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过更好的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但地球气温变暖是,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收益范围。这就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妻室,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因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加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有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纪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此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二永久冰盖面积也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5.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7.根据原文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几百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色以字给,一日,携褚币 家易 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 ,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履,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闻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意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知何人?”惠之谷,怒曰:“我岂敢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诗文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梁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遇于道。治中策蹇 ,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公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处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沈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侯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静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20分)

注意事项:

1.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 本卷共4大题,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那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日,携铸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

(2)给中策赛驴,时尤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筒,问曰:“得非吕徽之乎?”(5分)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 ;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 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13.按要求与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指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委蔓《扬州慢》中用对比手法借扬州街道写出盛衰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有志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裹禅山记》)

《 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的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

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一个似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的枝叶中挂下来。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铁铃铛!”孩子们这样叫它。他们跑这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勉几,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抱住那根细链,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得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沙漠是伟大的。

“爸爸!”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玉簪棒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下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您在这里!铁铃铛!”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累了。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勉儿也肃立。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好一阵子,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身叹息。不久,叹息也消失了,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

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在摇摆,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辆地敲。

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了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勉儿累极厄,想带着爸爸坐到铃上回去。他记得那很简单。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铃顶粘再一起,锈住了。

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皱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你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那只绣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经过?绣、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有删节)

14.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17.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19.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汇总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卧心中的豪情吗?

20.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淤血逝世。他捐献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③不超过100字。(6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子。

跪求初二生物地理试卷,快中考了,找张试卷来复习

PESTEL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6大因素:

(1)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2)经济因素(Economic):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3)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5)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法律因素(Legal):组织外部的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PESTEL是在PEST分析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形成的。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六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咨询工具

安索夫矩阵

案例面试分

析工具/框架

ADL矩阵

安迪·格鲁夫的

六力分析模型

波士顿矩阵

标杆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

模型

波特价值链

分析模型

波士顿经验曲线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贝恩利润池

分析工具

波特竞争战略

轮盘模型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

分析模型

波特的行业组织

模型

变革五因素

BCG三四规则矩阵

产品/市场演变

矩阵

差距分析

策略资讯系统

策略方格模型

CSP模型

创新动力模型

定量战略矩阵

大战略矩阵

多点竞争战略

杜邦分析法

定向政策矩阵

德鲁克七种

革新来源

二元核心模式

服务金三角

福克纳和鲍曼的

顾客矩阵

福克纳和鲍曼的

生产者矩阵

FRICT筹资分析法

GE矩阵

盖洛普路径

公司层战略框架

高级SWOT分析法

股东价值分析

供应和需求模型

关键成功因素

分析法

岗位价值评估

规划企业愿景的

方法论框架

核心竞争力分析

模型

华信惠悦人力

资本指数

核心竞争力识别

工具

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行业内的战略群体

分析矩阵

横向价值链分析

行业内战略集团

分析

IT附加价值矩阵

竞争态势矩阵

基本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三角模型

竞争对手分析论纲

价值网模型

绩效棱柱模型

价格敏感性测试法

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

竞争优势因果关系

模式

竞争对手分析工具

价值链分析方法

脚本法

竞争四层次模型

价值链信息化管理

KJ法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KT决策法

扩张方法矩阵

利益相关者分析

雷达图分析法

卢因的力场分析法

六顶思考帽

利润库分析法

流程分析模型

麦肯锡7S模型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

麦肯锡七步成诗法

麦肯锡客户盈利性

矩阵

麦肯锡5Cs模型

内部外部矩阵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诺兰的阶段模型

牛皮纸法

内部价值链分析

NMN矩阵分析模型

PEST分析模型

PAEI管理角色模型

PIMS分析

佩罗的技术分类

PESTEL分析模型

企业素质与活力分析

QFD法

企业价值关联分析

模型

企业竞争力九力分析

模型

企业战略五要素分析法

人力成熟度模型

人力经济分析

RATER指数

RFM模型

瑞定的学习模型

GREP模型

人才模型

ROS/RMS矩阵

3C战略三角模型

SWOT分析模型

四链模型

SERVQUAL模型

SIPOC模型

SCOR模型

三维商业定义

虚拟价值链

O模型

SCP分析模型

汤姆森和斯特克兰

方法

V矩阵

陀螺模型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威胁分析矩阵

新7S原则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新波士顿矩阵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逻辑分析方法

实体价值链

信息价值链模型

战略实施模型

战略钟模型

战略地位与行动

评价矩阵

战略地图

组织成长阶段模型

战略选择矩阵

专利分析法

管理要素分析模型

战略群模型

综合战略理论

纵向价值链分析

重要性-迫切性模型

知识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供应链模型

组织结构模型

[编辑]

[编辑]PESTEL的因素

[编辑]对企业战略有影响的政治因素

的管制和管制解除

购规模和政策

特种关税

专利数量

中美关系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特殊的地方及行业规定

世界原油、货币及劳动力市场

进出口限制

他国的政治条件

的预算规模

[编辑]对企业战略有影响的经济因素

经济转型

可支配的收入水平

利率规模经济

消费模式

预算赤字

劳动生产率水平

股票市场趋势

进出口因素

地区间的收入和销售消费习惯差别

劳动力及资本输出

财政政策

欧共体政策

居民的消费趋向

通货膨胀率

货币市场利率

汇率

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编辑]社会文化的因素

企业或行业的特殊利益集团

国家和企业市场人口的变化

生活方式

公众道德观念

对环境污染的态度

社会责任

收入差距

人均收入

价值观、审美观

对售后服务的态度

地区味和偏好评价

[编辑]技术的因素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哪些技术

这些技术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如何

外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包含哪些技术

上述的外部技术中哪些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

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的利用这些外部技术

这些技术最近的发展动向如何?哪些企业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

这些技术在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

企业对以往的关键技术曾进行过哪些投资?

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对手相比如何?

企业及其竞争对手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艺革新和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投资

外界对各公司的技术水平的主观排序

企业的产品成本和增值结构是什么?

企业的现有技术有哪些能应用?利用程度如何?

企业需要实现目前的经营目标需要拥有哪些技术?

公司的技术对企业竞争地位的影响如何?是否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

[编辑]环境的因素

企业概况(数量,规模,结构,分布)

该行业与相关行业发展趋势(起步,摸索,落后)

对相关行业影响

对其他行业影响

对非产业环境影响(自然环境,道德标准)

媒体关注程度

可持续发展空间(气候,能源,,循环)

全球相关行业发展(模式。趋势,影响)

[编辑]法律的因素

世界性公约,条款

基本法(宪法,民法)

劳动保护法

公司法和合同法

行业竞争法

环境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行业公约

[编辑]PESTEL分析经典案例

按照PESTEL的框架模型,围绕啤酒酿制行业,对以下六大宏观因素逐一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影响该行业的结构性驱动因素以及这些宏观因素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根本性联系。

(一) 政治因素

从政治因素来分析,目前及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及世界的政治形势基本趋于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围绕着这一时代主题,大力发展同其他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随着WTO世贸组织的加入,中国的关税壁垒逐一取消,国外的产品随即进入中国,这样据不完全 统计,有近40个外国品牌的啤酒在国内生产,产量占到全国的4.3%,这样原来国家对啤酒行业的保护和鼓励政策,如今已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面临着国外 品牌的啤酒的挑战,从而,对我国啤酒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有利因素,进口关税的降低,使得啤酒行业可以扩大啤酒原料及先进设备的选择余 地,例如进口的大麦通常质量好,工艺容易控制,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装备,有利于提高啤酒的酿制水平,此外,也有利于我国的啤酒产品 走向和进入国际市场。

(二) 经济因素

经济周期是一个反应经济由繁荣-缓慢(衰落)-低潮-恢复(高涨)的往复变化的过程。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三个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从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于中国2001~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 2001~2010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7.9%,因此,可以预测中国在未来若干年内继续有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大环境的良好发展态 势,预示了啤酒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自20世纪90年代初,受国有企业经营不景气的影响,国有企业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但从每年啤酒销量逐 年递增的态势来看,失业并没能影响到啤酒行业的发展,相反,啤酒因其作为廉价的消费品,从而成为人们愁烦时发泄的工具,快乐时的,交际场合及倾诉衷 肠时的有效媒介。因而,因其啤酒兼容并包(快乐与忧愁的分享及保健的功效)的独特功效,决定了消费群体受经济影响的状况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对大众消费群 体的啤酒兴趣的建立和培养并加以正确引导、宣传是至关重要且极具有恒久魅力的。

(三) 社会文化因素

(1) 生活方式的变化

啤酒最早出现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地区,其制作方法由埃及经北非、伊比利亚半岛、法国传入德国,在德国南部,啤酒制造业空前发展,并由德国 的啤酒技术人员将啤酒工艺传播到全世界。改革开放后,受欧洲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饮食文化开始向西方靠拢,啤酒随之进入了中国,人们对啤酒经历了从不了 解→试着尝试→如今的餐饮时的不可或缺,可见啤酒文化的深厚魅力。随着人们对啤酒功效的深入探索,得知啤酒非但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并且还含有丰 富的维生素B2、烟酸和矿物质,故而得名“液体面包”。此外,啤酒在校园内广泛得到兴起,已成为校园交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啤酒的适龄消费人群逐 渐在向前延伸,现已扩大为18至60岁的人群,可见,啤酒行业其强大的消费群体。

(2) 人口增长进程及分布的影响

首先,从我国人口的增长进程及趋势来看,自70年代初我国大力推行生育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已显著下降, 但历史积淀下的巨大的人口规模所决定的人口增量仍相当可观,据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18~60岁人口规模已达8.16亿,是1964年的 2.15倍,在未来的近30年内,这一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将保持在60%以上。介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持续保持的势头,从啤 酒的适龄消费群体来看,其前景仍是十分乐观的。

其次,纵观全球人口出生率、生育率的变动过程,总体趋势都是由高到低。发达国家出生率、生育率的下降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即已开始,到上世纪末人口生育率已降 至更替水平以下,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因而,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重点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0年,世界人口的80.66%分布于发展中地区, (如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87.33%,人口负担加重,因而,从未来世界人口分布趋势以及啤酒的廉价、保健及时尚的特 点来看,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向发展中国家挺进。

(四) 科技因素

从科技因素方面分析,“改变人类命运最戏剧化的因素之一是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没有技术和产品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成长与进步,就没有企业的未 来。“燕京”之所以敢在市场上向世界啤酒大鳄叫板,正因为他们有技术、产品创新做依托,可见,啤酒行业同科技的关系绝不逊色于IT业同科技的关系,然而, 从我国的啤酒厂的整体现状看来看,仍是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物耗较高、效益较低,每生产1吨啤酒用水量在8~40立方米,相应的排水量为7~35立方米之 间,而发达国家的吨啤酒用水量仅为5~10立方米,说明我国啤酒厂与国外发达国家啤酒厂的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技术进步、节约 有限、强化环保是啤酒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五) 环保因素

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要破坏自然环境的质量,而如今从联合国到世界各国都对环境的污染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制定了相 关的法律予以制止,这既是保护地球环境的客观需要,同时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势所趋,对啤酒酿制行业来说,其与环境的因素是极为相关,不容忽视 的。目前,考核啤酒工业废水水质用的国家排放标准是GB8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未对啤酒工业单独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随着污染控制 和治理力度的加强,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针对啤酒行业废水排放量大、有机污染浓度高、对环境污染严重、排放因子相对较少的特点,联合发布了 符合啤酒工业废水排污特点的行业性废水排放标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保是世界性关注的时代主题,任何行业都必须做好有关环保的善后处理才是长久经营之道,啤酒行业更是如此,基于此,天湖公司在 2000年投资650万兴建了污水处理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污水排放的问题。

(六) 法律因素

从法律因素分析,法律对行业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保障、监督和限制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商业往来频繁,所处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随之面临各种显在和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果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不能够得以及时 察觉,就会“积患成疾”,一旦爆发,企业可能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说法,《食品安全法》今年底即将出台,这就要求行业应从发展高科技入 手,用先进工艺与检测手段,去年的“啤酒甲醛”就反映出了啤酒行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忽视,进而给国内整个啤酒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之,政治的稳定性及其所取的政治主张及行为,将直接对整体的经济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正、负面影响,经济水平所处的不同阶段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速度又对其 所属的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技术革新又推动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就要新 增刚涉足领域的相关立法以及完善和健全已知领域中相关法律法规,而环保是人类及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给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的试卷?

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

A.氧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氧和二氧化碳都不变

C.氧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某人戴着眼镜看报。窗外有人叫他,为了看清叫他的人,他摘下了眼镜,他戴的是( )

A.凸透镜 B.平光镜 C.凹透镜 D.凸面镜

3.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阴道

4.人类起源于( )

A.猴子 B.黑猩猩 C.类人猿 D.森林古猿

5.某小孩将尿排在路旁后,引来了许多蚂蚁,这说明他可能患有( )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低血糖症 C.肥大症 D.糖尿病

6.预防碘缺乏症的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是( )

A.食用含碘食品 B.食用加碘盐 C.服用碘油制剂 D.药物补碘

7.下列动物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是( )

A.汗腺和垂体 B.肠腺和胰腺 C.乳腺和胰腺 D.卵巢和胰岛

8.举重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哑铃。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C.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D.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9.下列各项中,形成血红蛋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是( )

A.铁 B.锌 C.碘 D.钙

10.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强( )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大肠

1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B.只要反射弧完整就有反射活动

C.反射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12.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氮气

13.艾滋病除了通过性传播外,还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

A.水源传播 B.握手传播 C.输血传播 D.空气传播

14.下列哪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

A.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期 B.应在青春期前更加重视面部皮肤的清洁

C.女孩子因担心脂肪积累而禁食含脂肪的物质 D.男女同学应保持正常的交往

15.下列现象中,由废旧电池污染所致的是( )

A.饮用水中带有霍乱病菌 B.水中藻类迅速繁殖,使鱼类窒息而死

C.汞、镉扩散到土壤中 D.渤海海域出现赤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购买带包装的食品时,应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添加剂,以及 、 、 、厂址等方面的内容。

2.人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相当于胶卷。

3.2002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

4.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 ,产生的震动通过 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

5.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是 ,最大的血细胞是 ,最小的血细胞是 。

6.我国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 、 。

三、识图作答题(每空1分,共25分)

1.右图是眼球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序号的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瞳孔、 和 ,并经过等的折射,最终落在 上,形一个物像。物像信息通过 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3)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 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 ,造成近视眼。

2.右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中①是 ;②是 ;③的液体是 ,正常情况下,主要成分为 、 、 和 等物质;④的液体是 。图中 具有重吸收作用,它能将蛋白质和全部的 吸收回血液。

四、设计题(11分)

1.小明同学虽然很胖,但是医生检查结果却显示小明既缺钙又缺铁。请你帮他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能够使小明健康成长,并说明设计食谱的理由。(5分)

2.向你提供玻璃缸、河水、一些大小和发育状态相近的小蝌蚪、蝌蚪饲料及甲状腺激素制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作用。(6分)

五、分析说明题(19分)

1. 下面是我国居民肺癌死亡率(1/10万)城乡居民的一组数据,据此回答问题。(5分)

环境 男性肺癌死亡率 女性肺癌死亡率

大 城 市 16.83 8.99

中等城市 12.75 5.66

小 城 市 9.98 4.53

农村 6.01 2.84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居民,肺癌死亡率高?

(2)请你试着分析肺癌死亡率城乡差别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2.请阅读下面文章后,回答问题。(8分)

“我国西辽河冲积平原上的科尔沁沙地,以前曾盛长森林和草原。20世纪以来,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土质瘠薄,经过干旱风沙活动,草原急速退化成沙漠。有人把科尔沁沙地称为‘人造沙漠’……沙漠是丧失了生产能力的土地,一旦形成,不仅恶化了环境,而且破坏了许多动物栖息的场所,更为严重的是任其发展,就难以自行恢复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

(1)科尔沁从一个“盛长森林和草原”的生态系统,演变为沙地,这与哪些人类活动有关?

(2)科尔沁草原远在内蒙古,它的荒漠化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吗?

(3)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你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至少答出4条)

一、选择题

1.D2.A3.B4.D5.D6.B7.D8.B9.A10.C11.D12.B13.C 14.C15.C

二、填空题

1.生产日期 保质期 生产厂家

2.瞳孔 视网膜

3.让地球充满生机

4.鼓膜 听小骨 耳蜗

5.红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6.少生 优生

三、识图作答题

1.(1)瞳孔 角膜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脉络膜 视神经

(2)角膜 晶状体 玻璃体 晶状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3)晶状体 前面

2.肾小球 肾小囊 原尿 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尿液 肾小管 葡萄糖

四、设计题

2.提示:设计实验时为更好地控制变量,选取的玻璃缸大小要一样,放的蝌蚪数目、大小要尽可能一样,两个玻璃缸所放的环境要一样,均应放在适合蝌蚪生活的温暖的地方。实验时不要只用一只蝌蚪。

五、分析说明题

1.(1)大城市肺癌死亡率最高,农村最低。

(2)提示: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快,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可以从工业污染、吸烟、交通发展、汽车尾气与粉尘、生活垃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2.(1)人类的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等活动,都可能引起草原荒漠化。

(2)会。沙尘暴是指大风挟带大量泥沙和干土。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可以向周围扩散,严重的甚至可以漂洋过海。

(3)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防治重金属污染等。

3.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或肺)

地理

一.选择题(49分)注意填入答题卡

1.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影响(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2.有关日本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是太平洋东部的群岛国家

B.日本境内多平原,平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C.气候冬暖夏凉,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3.世界上稻米的主要出口国是( )

A.中国、日本、朝鲜 B.泰国、越南、缅甸

C.英国、法国、德国 D.智利、巴西、阿根廷

4.下列四组物产中,最大产地在东南亚的是( )

A.天然橡胶、椰子 B.稻米、香蕉

C.石油、锡矿石 D.铁矿石、煤炭

5.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

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B.佛教和印度教

C.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D.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6.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多属热带季风气候

B.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多属热带雨林气候

C.南亚各地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都很大

D.南亚的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7.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正确的是( )

A.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B.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

D.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

8.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挪威海岸多峡湾的原因是( )

A.冰川作用 B.地壳断裂 C.河流侵蚀 D.海浪侵蚀

9.俄罗斯下列矿产地中,盛产铁矿的是( )

A.库尔斯克 B.第二巴库 C.库兹巴斯 D.秋明

10.乌拉尔山以东依次排列的地形区是( )

A.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C.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欧平原

11.中心好莱坞所在的城市是( )

A.圣弗兰西斯科 B.西雅图 C.芝加哥 D.洛杉矶

12.巴西的农产品中,产品居世界首位的是( )

A.咖啡、蔗糖、香蕉 B.小麦、玉米、水稻

C.柑橘、香蕉、菠萝 D.咖啡、可可、油棕

13.关于澳大利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 B.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C.矿产十分丰富 D.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14.中东的大多数居民信仰(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佛教

15.下列各组动物中,生活在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是( )

A.斑马、大象、河马 B.企鹅、磷虾、海豹

C.袋鼠、鸭嘴兽、鸸鹋 D.大食蚁兽、卷尾猴、树懒

16.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圣城的是( )

A.耶路撒冷 B.巴格达 C.德黑兰 D.麦加

17.下列国家与其风景名胜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

A.狮身人面像——印度 B.庞贝古城——意大利

C.泰姬陵——埃及 D.耶路撒冷——伊拉克

18.关于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埃及属于非洲国家,领土全部位于非洲境内

B.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境内,它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C.农业是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长绒棉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D.首都开罗位于地中海边,是一个著名的海港

19.埃及的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 )

A.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B.地中海沿岸地区

C.苏伊士运河两岸 D.红海沿岸地区

20.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21.下列河流与注人海洋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

A.亚马孙河——太平洋 B.密西西比河——加勒比海

C.印度河——孟加拉湾 D.尼罗河——红海

22.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各国中华人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

B.东南亚居民信仰佛教的很多,马来西亚把佛教定为国教

C.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东南亚椰子出口最多国家

D.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23.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B.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石油、煤、铁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C.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孟买位于恒河河口附近,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 )

A.莱茵河 B.多瑙河 C.伏尔加河 D.塞纳河

25.关于俄罗斯港口和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符拉迪活斯托克是北冰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B.摩尔曼斯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C.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港,全国第三大城市

D.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

26.关于美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粮食最多的国家 B.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D.最大的热带农产品出口国

27.关于美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旧金山是美国东部的大港口,是美国华人最大聚居地

B.洛杉矶是美国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视工业中心

C.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以及宇航研究和发展中心

D.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和石油产地

28.斑马、羚羊、袋鼠等植食动物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而狮子等大型肉食动物则喜欢单独或者两三个生活在一起,这是因为:( )

A.植食动物的食物来源多,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少

B.植食动物善于奔跑,肉食动物不善于奔跑

C.植食动物生长速度快,肉食动物生长速度慢

D.植食动物体型小,肉食动物体型大

29.下列澳大利亚特有的珍奇动物是( )

A.袋鼠、鸭嘴兽 B.大食蚁兽、蜂鸟

C.卷尾猴、巨嘴鸟 D.孔雀、金丝猴

30.南极洲特有的鸟类是( )

A.巨嘴鸟 B.鸵鸟 C.孔雀 D.企鹅

31.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中,不正确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32.下列“亚洲之最”.不是“世界之最”的是:( )

A.亚洲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亚洲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C.亚洲最大的湖泊——里海 D.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

33.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当地时间下午5时20分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此时下列四个申办城市已是半夜时分?( )

A.日本大阪 B.加拿大多伦多 C.法国巴黎 D.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34.下列欧洲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侯

35.下列平原,人口分布较稀疏的是( )

A.恒河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西欧平原

36.非洲的全称是:( )

A.亚细亚洲 B.欧罗巴洲

C.阿非利加洲 D.亚美利加洲

37.有关非洲自然地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B.非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C.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和盆地

D.非洲有“高原大陆”、“热带大陆”的别称

38.美洲国家中,领土濒临三大洋的是( )

A.美国 B.墨西哥 C.巴西 D.阿根廷

39.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是( )

A.加拿大 B.墨西哥 C.巴西 D.美国

40.东南亚下列河流,不属于国际河流的是

A.湄公河 B.湄南河 C.红河 D.萨尔温江

41.孟加拉国水灾频繁的气候原因是( )

A.西南季风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雨期长,降水多

B.西南季风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雨期长,降水多

C.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早退得晚,雨期长,降水多

D.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雨期长,降水多

42.下列地理事项,与白令海峡无关的是( )

A.国际日期变更线 B.亚洲与北美洲分界

C.美国与俄罗斯国界线 D.东经度与西经度分界线

43.下列关于南美洲与非洲气候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两大洲都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

B.两大洲都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美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而非洲没有

D.非洲有地中海气候而南美洲没有

44.天然橡胶、椰子、锡三种物产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分别是:( )

A.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B.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C.泰国、马来西亚、缅甸 D.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

45.五、六月,印度的气温与降水特点一般是( )

A.五月气温低降水少,六月气温高降水多

B.五月气温高降水多,六月气温低降水少

C.五月气温降低降水增多,六月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D.五月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六月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电视新闻上常见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等中东国家***,他们往往头上围着头巾,有的身着长袍。根据这段文字,回答46-47题。

46.你认为这种服装是:( )

A.民族传统服装的象征 B.一种军装

C.完全是个人的爱好 D.国际上流行的装饰

47.你认为这种服装可以起的作用是:( )

A.遮风挡雨 B.遮阳挡风 C.保暖御寒 D.抵御风雪

非洲有许多独特的野生动物,如成群的斑马和羚羊,脖子长长的长颈鹿,笨重而又可爱的大象以及凶猛的狮子,澳大利亚也有许多独特的野生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根据这段文字,回答48-50题:

48.这些野生动物主要生活在:( )

A.热带雨林中 B.热带草原中 C.热带荒漠中 D.亚热带森林中

49.非洲与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的主要差异是:( )

A.非洲多食肉动物,澳大利亚没有食肉动物

B.非洲动物善于奔跑,澳大利亚动物奔跑速度很慢

C.非洲的动物适合生活在热带草原,澳大利亚动物适合生活在热带荒漠

D.非洲的动物进化比较快,澳大利亚的动物比较古老

二、读图综合题(51分)

1.读左图,回答:(5分)

(1)伊拉克是指图中代号所处位置,它的首都是_______;

(2)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苏伊士运河,地中海,阿拉伯半岛,

(3)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亚洲,欧洲,非洲。

2.读《五大湖地区略图》,回答:(5分)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①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湖;②______(城市);③_______瀑布

(2)附近有丰富的________矿、__________矿,便利的水运条件,有利发展钢铁工业。

(3)其附近地区属于美国农业带的_________带,该农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澳大利亚略图》,回答:(9分)

(1)写出图中数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①________山脉

②________(首都)

③________(城市)

④________岛

(2)澳大利亚是个矿产丰富的国家,_______、_______(矿产)的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有“_______”之称;还因为澳大利亚的_______特别多,被称为“______________”;此外,澳大利亚保留下来了较多的古老特有生物种类,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

4.读《东南亚地区略图》,回答:(12分)

(1)根据图中代号的位置,填出相应的地理名称:

①________(国家);②________(首都);

③________(河流);④________(气候);

⑤________半岛; ⑥ A 岛是_______

(2)A 岛的北面是____________半岛,两者之间的海峡是_______海峡,它沟通了_______洋和_______洋, 位于“花园城市”_______(国家),有日本的“_______”之称。

5.读南美洲地图,回答:(7分)

(1)写出数码表示的地理事项名称:

地形区:①________②________ 气候区:③________④________

山脉河流:⑤________⑥________

(2)河流⑥丰富的水量主要来自哪两种

类型的降水补给?

6.读非洲降水量分布图,回答:(7分)

(1)非洲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是:①________湾沿岸

②________盆地③________岛东部

上述三地区都是气候类型;

(2)非洲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是:④________,

该地区是________气候类型;

(3)非洲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 )

A.于旱大陆 B.高原大陆 C.热带大陆 D.湿润大陆

7.请简绘一幅《中东位置略图》,并结合你所对中东地区的了解,分析中东地区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之一?(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9分)

1.A 2.D 3.B 4.A 5.B 6.A 7.B 8.A 9.A 10.B 11.D 12.A 13.D 14.A 15.B 16.A 17.B 18.B 19.A 20.B 21.C 22.B 23.A 24.B 25.D

26.B 27.B 28.B 29.A 30.D 31.C 32.D 33.C 34.B 35.C 36.C 37.B 38.A 39.B 40.B 41.C 42.D 43.D 44.A 45.D 46.A 47.B 48.B 49.D

二、读图综合题(51分)

1.读左图,回答:(5分)

(1)伊拉克是指图中代号A所处位置,它的首都是巴格达;

(2)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苏伊士运河,地中海,阿拉伯半岛,

(3)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亚洲,欧洲,非洲。

2.读《五大湖地区略图》,回答:(5分)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①苏比利尔湖 ②芝加哥②煤、铁 ③乳畜带这里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

3.(1)①大分水岭山脉②堪培拉③悉尼④塔斯马尼亚岛

(2)煤、铁、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羊骑在羊被上的国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4.读《东南亚地区略图》,回答:(12分)

(1)根据图中代号的位置,填出相应的地理名称:

①柬埔寨 ②雅加达 ③伊洛瓦底江 ④热带雨林气候 ⑤中南半岛 ⑥A岛是苏门答腊岛

(2)A 岛的北面是马来半岛,两者之间的海峡是马六甲海峡,它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位于“花园城市”新加坡国家),有日本的“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之称。

5.(1)①亚马孙平原 ②巴西高原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⑤安第斯山脉 ⑥亚马孙河

(2)降水和冰雪融水

6.(1)非洲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是:①几内亚湾沿岸 ②刚果盆地 ③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上述三地区都是热带雨林气候类型;

(2)非洲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是:④撒哈拉沙漠,该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类型;

(3)C

7.请简绘一幅《中东位置略图》,并结合你所对中东地区的了解,分析中东地区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之一?(6分)

围绕“三洲五海两洋”解释即可。

天气变化教案

八年级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测试2010.05.21

(满分各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生物30个,60分;地理25个,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11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到答题卡中)

1.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般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动物在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行为。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孵卵都是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繁殖行为 D.取食行为

3.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①蚯蚓——体壁 ②蝗虫——气门 ③鱼——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A.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H1N1 B.痢疾杆菌 C.草履虫 D.酵母菌

5.下列对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根、茎、叶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

B.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芽的类型有多种,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枝芽

D.构成叶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这是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6.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面步骤正确的是

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将洋葱块放置显微镜下观察

C.将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缓盖上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7.银杏和杏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B.都有花、果实、

C.都有 D.外都有果皮包被

8.为探究萌发与水分的关系,某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为设计不妥的一项是

数量 光照 温度 水分 空气

30粒 有光 30℃ 适量 通风

30粒 有光 10℃ 无水 通风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9.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10.我省近年来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和热带作物的热潮,并取得了经济效益。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影响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11.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可以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逆反的过程

1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必须经过的两个生理过程是

A.开花和受精 B.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C.传粉和受精 D.开花和传粉

13.西瓜是大家喜爱的水果,其瓜籽是花的哪一结构发育而成的?

A.子房 B.子房壁 C.受精卵 D.胚珠

14.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蝗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②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③家兔为胎生哺乳 ④鸟类为卵生,多伴有筑巢、求偶等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小明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出现小面积淤血,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久症状消失。请问小明患病的可能原因是:

A.体内缺钙 B.体内缺铁

C.体内缺维生素C D.体内缺维生素D

16.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

A.无机盐和维生素 B.蛋白质和糖类

C.脂肪和糖类 D.脂肪和蛋白质

17.右图表示人体内膈肌所处的几种状态。当膈肌由C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胸廓容积、肺内气压和呼吸情况分别是

A.扩大、下降、呼气 B.缩小、升高、呼气

C.缩小、下降、吸气 D.扩大、下降、吸气

18.一个小孩玩耍时,不小心手被玫瑰刺了一下,马上缩回来。下面关于该反射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19.心脏结构中,与主动脉相通的是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20.右图是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这种变化发生的部位是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输尿管

21.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 尿液里常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红细胞 D.细菌

22.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作酸奶和面包所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乳酸菌 B.乳酸菌、酵母菌

C.醋酸菌、霉菌 D.霉菌、醋酸菌

23.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植物。甲与乙属于同一科,甲与丙属于同一纲,甲与丁属于同一目,甲与戊属于同一属。甲与上述哪一物种的共同特征最多?

A.乙 B.丙 C.丁 D.戊

24.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

C.患过腮腺炎的人,对其他疾病也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D.对患腮腺炎的病人要及时治疗并隔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25.因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A.糖尿病和佝偻病 B.坏血病和侏儒症

C.大脖子病和脚气病 D.糖尿病和巨人症

26.储存时,什么样的条件有利于延长的寿命

A.低温、干燥 B. 高温、干燥 C. 低温、潮湿 D. 高温、潮湿

27.果农想尽快改良果园里桃树的品质,最适宜的做法是

A.嫁接 B.扦插 C.压条 D.繁殖

2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下列对该食物链描述正确的是

A.蝉→螳螂→黄雀 B.植物→蝉→螳螂→黄雀

C.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 D.蝉属于第一营养级

29.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

C.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D.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30. 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双臂粗壮 B.一对正常夫妇生育白化女儿

C.暗室中培养的韭菜为浅** 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读右图信息,完成31——32题

31.关于图中区域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极熊是该区域的代表动物

B该区域降水丰富,是淡水宝库

C 该区域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D 该区域被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环抱

3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 甲乙丙丁均在S点的正北方

C 七八月是去该区域科考的好时期

D 所有的纬线交汇在S点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危机,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2个国家官员们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在这次会议中,美国、日本、欧洲西部等国家借推行低碳经济,试图阻碍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崛起的基础四国的经济发展。根据右图,完成33—36小题。

33.有关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 经纬度位置是(12°34'W, 55°43'N) B.地处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

C 丹麦濒临太平洋 D.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34.有关丹麦所在区域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 B.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增多

C.分布着最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D.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欧盟是当地国际性组织

35.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

A.a点附近 B.b点附近 C.c点附近 D.d点附近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美国、日本、欧洲西部多为发达国家

②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为发展中国家

③习惯上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成为南南合作 ④习惯上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成为南北对话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37.关于亚洲各地理要素间因果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B 南北跨纬度广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C 多样的地域文化造成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 季风气候显著使得亚洲东部、南部水旱灾害频发

38.下列国家中工业分布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A俄罗斯 B日本 C印度 D巴西

39. 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种和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欧洲与中东地区都是以白色人种为主,均信奉基督教B 巴西的人种单一,白种人为主

C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D 东南亚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由于索马里海盗猖獗,中国等国家纷纷派军舰到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海域护航。下图是我国军舰护航路线示意图。据图回答40—42题。

40.索马里这个国家所在的大洲是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4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2.军舰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战士们看到一艘装载原油的日本油轮,这艘油轮中的原油可能来自甲、乙、丙、丁中的何地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列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且同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故被称为“金砖四国”。请同学们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3——44题:

43.“金砖四国”各具特色,以下有关四国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轮廓可以判断①为印度,②为俄罗斯,③为巴西,④为中国

B.上述四国在海陆位置方面具有相似性,都有较长的陆疆和海岸线

C.以上四国都有大部分国土地处热带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D.“金砖四国”各国地形组成中均有广袤的平原,因此各国均耕地面积巨大

44.图中各国的重要纬线,描画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5. “金砖四国”各国的经济发展均独具特色,以下有关四国经济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A.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成就突出

B.国内丰富的矿产,为俄罗斯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粮食作物,人口压力使印度粮食不能自给

D. 我国内陆地区集中了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46. 关于下列国家之最,描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巴西有世界上最长的亚马孙河

C.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D.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47.关于下列世界之最说法正确的是

A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B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C青藏高原是世界面积最大高原 D中南半岛是世界最大半岛

48.对于世界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欧洲西部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有繁荣的旅游业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C中东地处亚非欧三洲、大西洋与太平洋两洋之间的位置

D东南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49.同学在超市买到下列四种商品,其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A. B.

C. D.

2010年我国先是遭遇西南大旱;进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沙尘暴席卷半个中国,进入4月5月,南方部分省份又遭遇水灾,这一切都与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关,据此完成50_51题

50.下列能给我国带来降水的季风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1.中国沙尘天气发生时,其沙源大部分来自西北荒漠或黄土高原,据此判断,给我国带来较强沙尘暴的风是

52.右图表示我国土地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水田 旱地 林地 荒地

B.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C. 旱地 水田 荒地 草地

D. 旱地 水田 荒地 林地

53.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段①水能丰富

B.河段②不利于水运

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图中水利枢纽是小浪底

54.2010年3月27日,有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时间20点30分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至21点30分恢复正常。活动当天,北京日落时世界某城市开始熄灭电灯,该城市可能位于

A美国 B欧洲西部 C印度 D澳大利亚

55.根据下列内容,判断图(1)中①②③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 ①为丙地,②为乙地,③为甲地

B ①为乙地,②为丙地,③为甲地

C ①为甲地,②为丙地,③为乙地

D ①为丙地,②为甲地,③为乙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56.(5分)关注世界杯,判别信息正误。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 2010年6月11日 在南非的九个城市的十座球场举行,其中开普敦(见图)是承办城市之一,开普敦的拉比与北京的小王是一对网友,他们之间有一段对话,其中有五处错误,你能找出并修正吗?

拉比:小王,你要熬夜看球赛了,我们之间的时差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小王:进入六月,北京和开普敦就到夏季了,看球别忘防暑降温啊。

拉比:我去过北京,气候和开普敦差异真大,北京雨热同期,开普敦雨热不同期,开普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王:我在地图上仔细看过开普敦的位置,向东就到了印度洋,向西就到了太平洋。

拉比:我们就在好望角附近,经常看到来自中东巨型油轮驶向日本和中国呢!

小王:作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承办世界杯很不容易,安保是关键。

拉比:有机会承办世界杯,我们跟过节一样开心。我唯一担心的是开赛后开普敦正值雨季,赛事会不会因大雨而延误。

错误一: ,修正:

错误二: ,修正:

错误三: ,修正:

错误四: ,修正:

错误五: ,修正:

57.(7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 甲地的经纬度是24.5°N,115°E。 ( )

(2) 乙地位于山脊上。 ( )

(3) 丙地在甲地的东北方向。 ( )

(4)小麦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油菜是该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 ( )

(5)该地区河流汛期短,降水是其补给形式。 ( )

(6)丙地气温比乙地低2.4°C。 ( )

(7)该地不可能位于山西省。 ( )

58.(9分)回顾历史,了解区域。定位、分析、比较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仔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玄奘,翻山越岭,穿过茫茫沙漠,历经艰辛,到达天竺国,取得真经,成为当时享誉盛名的那兰陀寺著名法师。

(1)(3分)区域定位:写出A国家的名称;C地形区和D山脉的名称。

(2)(4分)C区域沙漠广布,你能解释原因吗?(友情提示: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

(3)(2分)A国家和B国家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请你各说出一处。

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共性:

在人文地理方面的共性:

59.(共9分)环球掠影。小明同学收集了许多印制着中外聚落特色建筑的明信片。六一期间,他选取了一些寄给了好朋友们。

(1)请将上列明信片中的景物与它们代表的地区进行连线。(4分)

A 黄土高原窑洞

B 中东村庄

C 阿拉斯加冰屋

D 东南亚高架屋

(2)请你选出其中一张明信片,写出该聚落形成的原因。(友情提示:要体现自然环境与建筑特色之间的关系。

(3)判断小明在旅游时,可能还会在下面哪个气候区中发现类似明信片A中的聚落建筑

(填序号),简单说明你的选择理由

60.(12分)实地观察。上海世博会将于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家住延安的小明打算五一期间乘火车去上海参观世博会,沿途欣赏自然风光。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区域图和甲、乙两种景观图。

材料二:上海多年气温和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7 6 9.2 14.7 20.3 23.8 28 27.8 24.4 19.2 13.5 7.8

降水/㎜ 75.3 43.7 117.6 63.2 85.2 211.6 141.8 230.1 76.1 63.5 42.6 33.7

(1)小明在旅途中会经过哪些主要铁路干线?(2分)

(2)你认为甲、乙两种景观会在上图中哪些城市附近见到?(3分)

(3)分析形成甲种景观的自然原因有哪些?(3分)

(4)举例比较郑州和南京两城市所在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2分,两点即可)

(5)根据材料二,绘制世博会期间,上海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2分)

61.(8分)举一反三。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的中国区域中,有省内区域也有跨省区域,右图所示是什么尺度的区域?(2分)

(2)读图说出该区域发展钢铁、石油工业有哪些有利条件?(2分)

(3)找找规律,你发现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1分)

(4)仿照小强的绘图,画出天津到青岛的铁路线简图,并在图中的适当位置标出途经的一个城市及其名称。(3分)

62.(7分)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观察到的图像,请回答:

(1)如果[A] 的放大倍数是15X,

(2)若要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可使用高倍物镜,此时视野会变暗,需要选择__ __光圈和 面镜,使视野变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的形状呈 。

(3)若想把视野中的白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将玻片向 移动。

63.(6分)右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2)物像只有落到〔 〕____________上,我们才能看到清楚的物体。近视眼可以配带_________镜加以矫正。

(3)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这属于_______反射,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 ] ,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

64.(7分)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此可知①号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 ,这是植物进行 作用产生的。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

(3)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植物进行了 作用,释放出 (气体)。

(4)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不透明的黑色塑料袋, 3-4小时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 。

65.(6分)右图描述了人的一些性状,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

和 ;(共1分)

(2)如果耳垂的性状由E、e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请推断图中两人的基因组成:

有耳垂 ,无耳垂 。

(3)乙无耳垂,她的儿子也无耳垂,这种现象叫做 。乙的父亲和母亲是否有可能都有耳垂? 。

(4)如果图甲的基因组成为Ee,下列哪幅图能正确表示这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 。

66.(7分)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鱼、虾等生物。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水草、浮萍属于 ,鱼、虾属于 。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能量沿 传递。

(3)池塘中既有植食性的草鱼,也有凶猛的肉食性的黑鱼。该生态系统受到污染,经检测,发现黑鱼体内积存有害物质最多,这种现象叫做 。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 作用。

67. (7分)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所示体循环的起点是[ ] 。

(2)通过A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 血变成 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 。

(4)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由 系统排出体外。其他代谢废物主要由 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生物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D 6.C 7.C 8.B 9.D 10.C 11.B 12.C

13.D 14.B 15.C 16.A 17.B 18.A 19.C 20.A 21.B 22.B 23.D

24.C 25.D 26.A 27.A 28.B 29.D 30.B

62.(7分)(1)目镜 物镜 300 (2)大 凹 双面凹的圆饼状 (3)下

63.(6分)(1) [3]晶状体 (2)[7]视网膜 凹透 (3)条件 [7]视网膜 大脑皮层

64.(7分)(1)氧气 光合作用(2)蒸腾 气孔 (3)呼吸 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

65.(6分)(1)有耳垂和无耳垂 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或 虹膜棕色和虹膜蓝色(一对相对性状全答对才给分)(2)EE或Ee(全答对给分) ee (3)遗传 有可能(或是)(4)D

66.(7分)(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细菌、真菌) (2)光能(太阳能) 食物链(或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物富集 (4)光合

67.(7分)(1)E 左心室 (2)静脉 动脉 (3)B 右心房 (4)扩散 呼吸 泌尿

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下面表格中)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C B B D C C C B C B D A B A B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A B B D D A B A D D

56.(5分)关注世界杯,判别信息正误。(每点1分,共5分)

错误一:时差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修正:时差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错误二:开普敦就到夏季 修正:开普敦就到冬季

错误三:开普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修正:开普敦是地中海式气候

错误四:向西就到了太平洋 修正:向西就到了大西洋

错误五:来自中东巨型油轮驶向日本和中国 修正:驶向西欧与北美

57.(7分)√×√××√√

58.(9分)(1)每点1分,共3分。A国家:印度 C地形区:塔里木盆地 D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每点1分,共4分。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稀少,沙漠广布。 (3)每点1分,共2分。

59.(共9分)(1)请将上列明信片中的景物与它们代表的地区进行连线。(4分)

A 黄土高原窑洞

B 中东村庄

C 阿拉斯加冰屋

D 东南亚高架屋

(2)(自然1分,人文1分,共2分)。如:东南亚高温多雨,高架屋利于通风散热。

再如:黄土高原黄土广布,直立性强,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了窑洞。

(3)(共3分)③(2分),其气候湿热,可能建有高架屋,利于通风散热(1分,横线为分点)。

60.(共12分)⑴陇海线、京沪线(每点1分,共2分); (2)甲:延安、乙:南京与上海(各1分,共3分);(3)①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②黄土质地疏松,易溶于水,③夏季多暴雨,④地形破碎,坡度大(答上其中3个原因即可得3分)

(4)表列举了6项,答上其中的2项即可得2分。

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①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②土地利用类型 旱田为主 水田为主

③主要农作物、水果 小麦、花生、甜菜、苹果 水稻、油菜、甘蔗、柑橘

④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 、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⑤传统交通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⑥传统体育项目 滑冰 游泳、赛龙舟

(5)12月全绘不得分。气温对1分,降水量图对1分。(气温折线不得分,气温描点至线上不得分。)

61.(8分)(1)跨省(2分) (2)(共2分)矿产丰富(1分),水陆交通便利或海运、铁路交通便利(1分) (3)(1分)沿海或沿铁路线均可。(4)济南1分,两条线各1分。

温室效应=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天气变化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气变化教案1

 设计思路

 1、学生在认识了温度计的使用后提出要测定气温。因此在教学中将使用温度计的技能训练,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保证学生较顺利地获取我们生活中的环境与气象台预报气温的环境下的各种温度数据。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3、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应当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及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5、布置作业

 (1)收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天气变化教案2

 活动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的气象变化感兴趣。

 2、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已初浅地了解一些气象方面的知识、幼儿用书等

 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1)“今天天气预报说今天的天气怎样?”

 “平时天气会有哪些变化?”

 (2)教师请幼儿边看天气记录表边讲述常见的天气情况:晴、多云、阴、雨、雪

 2、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

 (1)教师出示晒衣服、开运动会、发黄的树苗、滑雪、渔船等,幼儿看图讲述。“你们从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养的天气?”

 (2)幼儿讨论:“怎样的天气会给人带来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灾害性的天气?”

 (3)教师小结: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世界上万物生长需要多样的气候条件,但是持续长时间的过冷、过热、过旱、过劳都会给人类造成危害。

 3、介绍天气预报:

 (1)认识天气预报。“既然天气和人类的关系这么密切,我们怎样才能提前知道天气情况呢?你是经常关心天气情况?你通常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

 (2)看图了解预报天气的仪器(出示百叶箱和气象卫星的)

 “百叶箱里的仪器室做什么的?怎样才能知道全世界的天气情况?”

 (3)教师小结了解天气情况的多种途径及各种观测气象的工具。

天气变化教案3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智育目标]: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根据大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学习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素质发展目标]: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能想办法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资料。

  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和天气、天气预报相关的资料。

 2.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查资料,搜集不利于人们生活的天气资料和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生活谚语。

 一、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央视天气预报”。)

 老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段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谁知道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对,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那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它不行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有什么重要性。(过渡)

 二、讲授新课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七十二页的图和第七十三页上面的三幅图,认真看一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教材展示了七幅图,分别展示的是雨天、降温、台风、暴风雪将要来临时人们的活动,正因为有了天气预报,人们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免遭恶劣天气的伤害。可见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

 (可让学生欣赏“天气和人类的生活”和音频“气象信息服务百姓”,加深对天气预报重要性的了解。)

 老师:恶劣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只有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才可能避免伤害。

 (让大家欣赏“自然灾害”。)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不利影响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气象科普影片”、“雨雾天气话安全”;音频“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的影响”;“雹灾”、“冰冻灾害”、“洪灾”、“旱灾”、“雪灾”、“沙尘暴”系列、“海浪灾害”。)

 老师:恶劣天气对我们有伤害,那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呢?(过渡)

 [二、天气预报获取方式(板书)]

 老师:下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我们从哪里了解到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了很多的`方法。我们打开课本第七十四页,看图中的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可见获得未来天气的途径有很多,像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打电话、手机短信等。在预报中还有很多知识,下面大家看七十四下面的天气符号,大家都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略)

 (给同学们讲一些关于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详见文本“有关天气的知识”;还可让同学们欣赏“天气知识”。)

 老师:当然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总结出了很多天气预报的谚语。下面大家打开课本七十五页,这里列举了四条谚语,大家看一看。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谚语呢?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谚语记录下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天气预报方面的谚语,详见文本“天气和谚语”;还可让同学们听音频“看云识天气”。)

 老师:我们现在对天气预报有了新的认识了吧?

 学生:(略)

 老师:下面给大家安排一个课下的实践活动,大家打开课本第七十六页,就是记录和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大家能不能坚持完成呢?

 学生:(略)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些获得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途径,懂得了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培养了同学们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后反思: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从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哪些天气不利于人们出行、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和方法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实践活动等几方面来进行教学。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唯一的不足是学生搜集到的预报天气的谚语不是很多,这说明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的实践活动我要求学生用文字和符号两种方法记录,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结果回来后有的学生记录的非常好,让我很是感动。

天气变化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奖本学期做过的有关天气生物、物质变化现象和过程的各种记录进行分析、归类、整理;能设计各种活泼的方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准备本组的展台;能够感受到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3、能够描述办展览的具体过程,并愿意将展台搬到社区或街道。

 材料准备:

 本学期收集、制作的各种资料卡片,制作展板底座的材料等。

 课时安排:

 用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我们小组的展台

 活动目标:

 1、将本学期做过的各种记录进行分析、归类、整理。

 2、能设计各种活泼的方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3、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准备本组的展台。

 4. 能够认识到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5.能够描述办展览的具体过程,并愿意将展台搬到社区。

 实施过程:

 1、本活动需要3课时,设计、布展和展示各占一课时。

 2、指导学生设计活动的教学建议。此教学过程可分三步进行:帮助学生梳理概念系统——提出设计要求——组织学生独立设计。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有哪些学习成果?我们该怎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成果展示出来?

 3、指导学生布展活动的教学过程在学生课前作了一定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活动。鼓励学生在布展台时,既要考虑选取生动、形象、合理的、实物、文字等内容,又要美观、视觉效果好。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各组进行评价,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帮助。

 4.指导学生展示总结活动的时候,分为三步进行;展示参观——交流评价——总结。

 (1)展示参观的教学过程。学生各组展台布置好后,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参观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形成走马观花的过程。要求找出其他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2)交流评价的教学过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组织组与组的个别交流,学术讨论,让学生学习体验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3)总结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填写教材95页的收获和改进意见。

 二、到社区去办展览

 活动目标:

 1、敢于把本组的展台搬到自己住的社区进行展览。

 2、能听取并记录周围人们对本组展台的意见。

 实施过程:

 要求学生事先与有关部门协商,选好展示地点,把全班同学辛勤制作的展示板,搬到社区去展示,并做好宣讲工作,广泛征求社区成人的意见,以便改进。

 评价建议:

 “布置我们小组的展台”活动评价表

 主题明确 内容丰富 方法新颖 分工明确

 水平1 只知道某种类型事物变化的现象。 只能展示一种类型的变化。 只能用图画、实物和记录表设计一般的展台。 有分工、但个人任务不够明确。

 水平2 明确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 能展示两种类型的变化并显示变化前后的现象。 能用自撰文字、图画、实物和各种记录材料设计一般的展台。 有分工、分工合理、个人任务明确。

 水平3 明确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运动的。 展示三种以上不同同类型的变化,并显示变化前后的现象。 能用自撰文字、自创图画、实物和各种记录材料设计展台。 有分工,个人任务明确,还能愉快安排合作的关系。

 教学反思:

天气变化教案5

 教案目的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对每天的天气感兴趣。

 2、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3、初步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教案准备电视机、天气图像标志(阴、晴、雨),一张阴天的、油画棒、作画纸

 教案流程

 一、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晴天,雨天,阴天,并会选用合适的图像表示。

 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太阳的是什么天气?”“老师这里有四个表示天气的标志,你觉得用哪个表示晴天比较合适?请你来帮我找一找晴天的标志。

 “噢,原来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

 “那你还知道有什么天气?”(雨天,下雨。)那(雨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帮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标志。

 “噢,原来雨天可以用雨点来表示。”

 (出示阴天的),小朋友们看,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气既没有太阳,又没有下雨,天气阴阴的,那你觉得这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

 “噢,原来阴天可以用乌云来表示。”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看到太阳就知道是××,看到雨点就知道是××,看到乌云就知道是××。(教师手拿标志,进行小结)

 2、游戏:学说“今天的天气是×天。”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老师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图像标志都藏起来了,当我拿出一个天气的图像标志时,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今天的天气是×天”来表示”。

 教师先后出示天气图像标志,先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再集体回答。当孩子没有说完整时,教师进行补充,要求孩子说完整。

 二、当小小气象预报员,制作天气图像标志。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天气变化,有晴天,雨天,阴天,还有刮风、下雪等等,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的?”

 “对了,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等很多方法来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

 2、“看,这是什么?(出示电视机)今天,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记录天气,当一回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提示幼儿可以看看外面的天气)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出示太阳的标志),对,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那就请小朋友在纸上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吧!”

 3、幼儿制作当天的天气图像标志。

 4、师:“我们的气象预报员已经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了,老师也把今天的天气给记录下来了,我也想当一回气象预报员,(教师示范预报天气并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现在,哪个气象预报员愿意为我们预报天气呢?”(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

 三、谈话: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预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宝贝,你们知道天气预报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吗?”“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就可以提早知道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冷了我们可以提早加衣服,热了我们可以适当的少穿衣服,要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带伞,带雨衣,雨鞋等。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今天晚上回家,小朋友们就去看看天气预报,明天回幼儿园和自己的好朋友们预报天气。”

 更多和天气相关的幼儿园教案分享给读者们:

 幼儿园数学创意教案小班:名称天气统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教案:天气预报

 春天天气真好歌词、简谱、伴奏

 科学_天气记录

 大班综合活动《多姿多彩的天气》

 生成主题活动“天气”的设计与实施

 大班综合主题活动_天气

 大班科常_天气预报

天气变化教案6

  活动由来: 有一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户外去玩,玩了一会儿,天气就突然变阴了,一阵乌云过来了,马上快要下雨了,小朋友看到这样的自然现象非常兴奋,都问我:“老师,怎么天一下子就变黑了?老师,是不是太阳在眨眼睛呢?为什么会有云呢?”等等好多关于天气的问题,看到幼儿对天气的变化如此感兴趣,在加上孩子们的生活常常直接地受天气的影响,他们都有玩雪、淋雨等经历和体验,因此为了更加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的自然经历有科学的认识,于是我和小朋友一同设计了“天气”这一主题活动,来引导幼儿关注天气,了解天气常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天气的变化,能够知道雨雪的形成以及天气变化的原因,理解自然现象。

 2、了解自然灾害性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3、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雨量、温度、风向的变化,并能进行简单的测量、记录。

 4、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幼儿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云呢?

 为什么下过雨之后天空会出现彩虹呢?

 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刮台风?

 风在哪里?

 为什么自然界中会存在大气压呢?

 为什么会有雾、雪、雨呢,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1、天气预报早知道,幼儿通过生活中了解每日的天气情况,并在主墙上由自己支配。

 2、在科学区域中提供一些有关光照以及雾、雨形成的小实验,区域的墙面设置成表格,供幼儿做实验记录。

 3、另一面墙作为一些科学实验的步骤与实验过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师有一份范例,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绘画,表现在墙面上。根据主题我们设置了相应科学区,在科学区中投放了吸管、胶水、各类纸、笔、尺子、胶带等等工具让幼儿通过做小实验来了解自然界天气的现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把实验结果写在记录表上。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带有关天气的百科全书。

  主要活动

 1、神奇的温度计

 风在哪里

 2、雨,消失了

 3、瓶子中的云

 4、制造雾

 5、神奇的温度计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其增温原理与上述原理4相似,即随着大气中CO2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其可能的积极作用是使部分干旱区雨量增多,高纬度农业区热量状况改差,但更主要的是负面影晌,就是便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以及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没。因此,减少大气增?物质的排放量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义务。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预防对策

虽然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

首先,暂订二○五○年作为目标。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综合各种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预计地球的平均气温届时将要提升两度以上。一旦气温发生如此大幅提升,地球的气候将会引起重大变化。

因此为今之计,莫过於竭尽所能取对策,尽量抑制上升的趋势。目前国际舆论也在朝此方向不断进行呼吁,而各国的研究机构亦已提出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可惜仔细检视各种方案之后,迄今尚未发现任何一项对策足以独挑大梁解决问题。因此,吾人遂有必要寻求一切可能性,全面考量这些对策方案究竟具有何等效果。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於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三%左右的抑制效果。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到了二○五○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七%左右的温室效应。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二○五○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五%左右。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八%左右的抑制效果。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由於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碳、石油为低。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碳必须排放相当於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碳的顺序予以加重课税。譬如生产方面,要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煤碳,以能量换算,每十亿焦耳课税0.5美元,而对天然瓦斯则只课税0.23美元。亦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愈高的化石燃料课税愈重。至於消费方面的情形亦复加此,其课税比例在煤碳订为23%,在天然瓦斯订为13%。

当然,现今阶段只不过是有这麼一个构想而已。但若果真付诸实行,可望对於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提供大约五%的抑制效果。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将对二○五○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二%左右的抑制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於二○五○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四%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九、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可是,如果没有大气,根据地球获得的太阳热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间放出的热量相等,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因此,这33℃大体就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大气像被子一样造成温室效应之故。

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很类似于种植花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因此温室效应也称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因为玻璃也具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保温功能。

温室效应源自温室气体

大气中每种气体并不是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一个很窄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窗区"。地球主要正是通过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从而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这个70%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地球变暖的。

不过,CO2等温室气体虽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但它们在大气中的数量却极少。如果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标准状态,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8000米。目前大气中CO2的含量是355ppm,即百万分之355,把它换算成标准状态,将是2.8米厚。在8000米厚的大气中就占这2.8米厚这一点点。甲烷含量是1.7ppm,相应是1.4厘米厚。臭氧浓度是400ppb(ppb为ppm的千分之一),换算后只有3毫米厚。一氧化二氮是310ppb,2.5毫米厚。氟里昂有许多种,但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氟里昂12也只有400ppt(ppt又为ppb的千分之一),换算到标准状态只有3微米。由此可见大气中温室气体之少。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为释放如不加限制,便很容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

早在1938年,英国气象学家卡林达在分析了19世纪末世界各地零星的CO2观测资料后,就指出当时CO2浓度已比世纪初上升了6%。由于他还发现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也存在变暖倾向,因而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此,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凯林于1958年在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山海拔3400米的地方建立起了观测所,开始了大气中CO2含量的精密观测。由于夏威夷岛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因而可以认为它不受陆地大气污染影响,观测结果有可靠性。

1958年4月到1991年6月,人们对冒纳罗亚山大气中CO2的浓度进行了观测,发现1958年大气中CO2含量不过315ppm左右,而1991年已经达到了355ppm。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目前(1996年)人类每年燃烧55亿吨化石燃料(每吨约产生4吨CO2)中,大约只有一半进入了大气,其余一半主要被海洋和陆地植物所吸收。一旦海洋中CO2达到饱和,大气中CO2含量将成倍上升。此外,他们还发现CO2含量还有季节变化,冬夏可以相差6ppm。这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广阔大陆上植被冬枯夏荣的结果,也就是植物在夏季大量吸收CO2因而使大气中CO2浓度相对降低。

根据对南极和格陵兰大陆冰盖中密封的气泡中空气的CO2浓度测定,过去长期以来大气中CO2含量一直比较稳定,大体是280ppm左右。只是从18世纪中叶,即工业革命前后开始稳定上升。即人类用了240年时间,使大气中CO2浓度从280ppm上升到355ppm。

甲烷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少得多,但增长率则大得多。据联合国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6年发表的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从1750-1990年共240年间CO2增加了30%,而同期甲烷却增加了145%。甲烷也称沼气,是缺氧条件下有机物腐烂时产生的。例如水田,堆肥和畜粪等都会产生沼气。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因为吸入一定浓度的这种气体后会引起面部肌肉痉挛,看上去像在发笑一样。主要是使用化肥,燃烧化石燃料和生物体所产生。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在平流层中虽有减少,但在对流层中是增加的,这在后面还要专门谈到。氟里昂气体是氯、氟和碳的化合物;自然界里本不存在,完全是人类制造出来的。由于它的融点和沸点都比较低,不燃,不爆,无臭,无害,稳定性极好,因此广泛用来制造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洁剂等。地球大气中浓度最高的氟里昂12和氟里昂11含量虽都极少,但过去增长率却很高,都是年增5%。由于它剧烈破坏大气臭氧层,根据1987年国际《蒙特利尔议定书》它在大气中的浓度从21世纪初开始可望逐渐减少。

应当说明,CO2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小得多,有的要小好几个量级,但它们的温室效应作用却比CO2强得多。因此它们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根据IPCC第二次《报告》,都只比CO2低一个量级。如果说它们对地球大气温室效应的总贡献和CO2相比,在1960年以前还是很小的话,那么不久的将来便会和CO2并驾齐驱以至超过CO2,这是不可忽视的。

“温室效应”加剧,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工业革命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逐渐增多,引起气候变暖的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果事态按照多数科学家所预言那样恶化下去,它将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许多可怕的灾难。为此,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这一年的“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定为“警惕全球变暖”。

何谓“温室效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略地谈一谈农业的温室栽培。大家都知道在冬季,我们为了吃到新鲜的蔬菜,或者在早春育苗,为了对付寒潮的袭击农民便用玻璃或塑料薄膜盖起温室或大棚,在密闭的温室和大棚中,小气候温暖如春,农民便在里面栽培蔬菜或育苗了。为什么温室外天寒地冻,而室(棚)内却温暖如春呢?这是因力玻璃和塑料薄膜能放进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可见光、紫外线)、对室内和大棚内的地面和空气起加热作用;同时它又能阻挡地球散热过程中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因而地表热量难以散失。这样温室里的辐射热量便收大于支,温度就上升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