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产量预报_农业气象报告
1.如何提高气象预报测报水平
2.怎样估测桑叶产量?
智慧气象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
郑州市建设大气网格化监管平台,整合原有监测站点并新建微观空气监测点109个,成为目前我省网格化监测空气质量点位最多的城市。
在郑州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看到,通过监管平台可以实时查看污染地图、污染点位、重点污染区域以及区域环境质量排名等环境动态信息。微观空气监测点数据3秒集一次、10分钟上传一次,我们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派网格员处理,实时查看处理结果。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郑州市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科学有效进行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完成PM2.5源解析研究、摸清其污染成因的基础上,投资建设大气网格化监管平台。平台将大气监测3个国控站点、5个省控站点、27个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以及重点化工企业厂界在线监测数据全部整合。另外,新建微观空气监测点109个,包括道路监测点、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点、工业园区化工监测点及市区加密监测点。
在这样大范围、高密度的监控网格上,不仅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数据,精准锁定污染源头,发现扩散趋势,准确分析污染物迁移过程,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审核、统计分析,形成针对污染时空变化过程的分析结果,给出相关应用结论及建议,迅速决策处置。
大气网格化监管平台试运行5个月来效果明显。目前,郑州正在对全市网格员进行相关培训,预计下半年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促进各级部门进一步落实环保责任,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全社会参与”的环保大格局。
为构建气象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开展精细化网格化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向各相关部门开放气象数据接口,整合、交换和共享气象信息,促进与航运、公路运输、特色农业和种养大户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强化气象大数据在环境保护、航运、农业生产、城市运行管理、城乡规划评估、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交通与旅游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水陆救助等领域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城乡全覆盖的气象公共服务体系,使气象信息及时接入镇街、社区,发现气象设备出现故障以及气象灾情等气象相关突发应急状况能第一时间通过4G网络反馈给气象部门,确保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防灾减灾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进一步智慧气象社区服务平台,从而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能力。
金鹏信息智慧气象信息化平台
如何提高气象预报测报水平
地球是太阳系中已知惟一能维持人类生存的地方。但人类的活动恰恰使这个星球越来越不适于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上二分之一的人仅仅要求能维持生命,因此粮食问题是不得不令人特别关注的问题。农作物产量是每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情报,特别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国家,农业生产的形势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们希望于农作物收获前后以最快的方式取得农作物产量的情报,以期预警粮食的异常短缺,并取相应的措施,如合理的运输、贮藏、加工、市场调度等。自7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遥感估产,使农作物产量估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在遥感技术本身的领域内,也开始了由陆地卫星逐步开始用气象卫星进行大面积估产。美国在一个州的二十几个试验场进行遥感估产,其估产数字与美国农业部后来统计的数字仅差3%,并提前两个月作出产量预报。
农作物产量取决于作物品种、播种面积和生长情况。多年来的实验已表明,现在的遥感装置完全具有分辨不同农作物的能力。通常植物是绿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太阳光的组成,直观地看太阳光是白光。如果做个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就会发现白色的太阳光分成了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色光”。再来谈谈物体的颜色,在黑暗的角落里的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看不见其颜色的。而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反射太阳光、灯光等的结果。可见光(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吸收掉几种颜色的光,反射它不吸收的光,我们接收到这种反射光,就认为这种光的颜色就是物体的颜色。植物受太阳光照射后吸收了红光、蓝光,反射绿光,植物就呈绿色。不同的作物或同种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颜色也有细微差别,借助一定的遥感手段能分辨出这些差别。这是判别作物种类、生长情况,用来进行遥感估产的依据之一。
卓有成效的美国“大面积农业估产实验”利用陆地卫星一号和二号每隔九天轮流在麦田上空用多光扫描拍摄作物的反射光谱,因此在多光谱像片上可以区分小麦从幼苗到开花、变黄等不同生长期的情况,最后可以用计算机圈定麦田并计算面积。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就可推出农作物产量。这些复杂的运算由现代计算机技术承担胜任有余。
怎样估测桑叶产量?
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大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一,不断完善“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防御基层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第二,扎实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稳定人员队伍,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组织管理、协调指挥、安全监管等体制机制。第三,大力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建立适应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城市影响天气和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预警服务。第四,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开展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加强雾霾预报与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测。
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一要做好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把服务高标准粮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主要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预测,强化关键农时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提升面向基层重点对象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气象服务能力。二要持续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以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和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将相关工作纳入目标考评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和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建设。推进农业气象观测和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正确预测桑叶产量,是预订蚕种,达到叶、蚕平衡的重要依据。如果饲养量大于桑叶供应量,会导致后期缺叶而影响蚕茧产量;如果饲养量小于桑叶供应量,后期桑叶大量多余造成浪费;因此,每次养蚕前都要对桑园的产叶量进行估测。桑叶产量受桑品种、树龄、栽植形式、管理水平、收获方式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并逐步收集数据资料,积累经验后,才能减少估产的误差。
①春叶条长估产法
根据总条长和米条产叶量估测桑叶产量,方法比较简单。每亩桑园选取10株生长中等的桑树,调查总长度,得到每株平均长度,再乘以亩栽株数,即为每亩总条长,然后按历年米条产叶量数据和当年桑树生长情况,计算每亩春叶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亩总条长(米)=10株总条长÷10株×亩栽株数
亩产叶量(千克)=米条产叶量(千克)×亩总条长(米)
如无法参考历年春期的米条产叶量,可按经验数据0.1千克左右计算。
②春叶经验估产法
按上年春叶产量为基数,根据秋季叶程度、桑树生长情况、肥培管理水平、预计春叶大量伐日期等因素判断比上年增产还是减产。此法适用于了解情况的农户用,积累一定经验后估测的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③春叶实测估产法
是在春蚕饲养期对以上两种估产法的验证,并进一步判断后期春叶产量趋势。一般可在春蚕4龄期把调查株的桑叶全部下称量,计算当前亩产叶量,估计桑叶产量与需求量是否接近。
④夏叶估产法
夏蚕主要利用夏伐后的疏芽叶和留条的下部叶。一般进入盛产期的桑园,夏叶产量与春叶产量的关系比较稳定,约为春叶产量的20%左右。同时应根据夏伐迟早、春季肥培管理水平、夏伐前后的气候和发芽率进行调整。
⑤秋叶估产法
秋蚕无论养几次,一般都是摘片叶(条桑伐桑园除外)。选取10株长势中等的桑树,调查现有总叶片数、总有效条数,估计到5龄大量叶时每条还可长出的叶片数(每2~4天长出1片叶),减去留叶数,即可算出平均每株可叶片数。逐条摘留叶数以下的所有叶片到刚好1千克,即可得到千克桑叶的叶片数,最后推算出当期每亩可桑叶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每条现有叶片数=10株现有总叶片数÷10株总有效条数
平均每株可叶片数=(平均每条现有叶片数+每条可能增长叶片数-每条留叶片数)×总有效条数÷10株
每亩产叶量=平均每株可叶片数÷千克叶片数×亩栽株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