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天气_长沙天气
1.沈阳至哈尔滨列车电网被冻住停车是怎么回事?
2.中国哪个省份下雪最多?
3.描写芦苇荡的唯美诗句
4.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5.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要长度中等 谢~~~
武平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武平县位于北纬25°06‘10’,东经116°05‘32’,为低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274米,最高峰为梁野山主峰(海拔1538.4米),县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天气温和,雨量沛。武平有17个乡镇,214个行政村;境内拥有丰富的农林、矿产、水力和旅游。全县人口近36.59万人,有耕地32.14万亩,林地2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2%,林木蓄积量1104万立方米;煤炭远景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储量5.5亿吨,膨润土1300万吨,白云石5044万吨,石英石200多万吨,锰矿55万吨,还有砂金、银、铜、铁、钾长石、大理石等矿产。境内有大小河流200多条,水力相当丰富; 武平县系客家聚居地,境内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有梁野仙山、丹井温泉、灵洞仙山、南岩石洞、平桥翠柳、绵洋古刹等八大景观,传说中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就出自国家名胜武平狮岩,中山“百姓镇”被称为“天下一绝”,其流传的军家话誉称为“孤岛文化”。 境内梁野山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平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广东的蕉岭县、平远县,江西的寻乌县、会昌县均与武平县交界。 新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将军就出生于该县的湘店乡,现在县城建有含将军纪念馆及客家风情纪念馆等组成的文博园。 武产:猪胆肝、簸箕粄、象洞鸡、灵芝酒、桃溪绿茶、珍珠粉等。 交通状况:国道205线;省道309线,省道206线;高速永武线及在建的古武线贯穿全线东西南北。
编辑本段武平县资料
武平县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位于福建省西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闽西、赣南、粤东三地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1999年省委、省确定在武平建立省级边界经济贸易开发试验区。全县辖6个镇,11个乡,21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面积2630平方公里,人口36.67万。
编辑本段隶属沿革
武平夏、商时属扬州之域。西周属七闽地,东周称越国地。秦属闽中郡。汉时为南海王织的封地。吴时改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领八县,其一曰新罗,武平为新罗县地。唐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设南安(今平川镇)、武平(今中山镇)二镇,隶长汀。南唐保太四年(946年),并南安、武平2镇为武平场,场治在武溪源(今中山镇)。宋淳化五年(994年)升武平场为武平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汀州改为路,隶福建行中书省。十八年(1281年)汀州路所属6县为元世祖忽必烈女儿鲁国公主囊加真的封地。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武平隶之。明洪武元年(1368年),汀州路改称汀州府。嘉靖十一年(1562年)五月,析武平、上杭、江西之安远、广东之兴宁程乡部分地域置平远县,隶江西赣州。翌年正月,还上杭、武平、安远三县地域。清代,武平仍属汀州府。 民国2年(1913)年废除府州制,以省统道,以道统县,武平隶汀漳道。民国15年废道,以省统县,武平直属福建省。民国22年12月,十九路军发动反蒋“闽变”,成立人民革命,福建分为4个省,武平隶龙汀省。民国23年2月“闽变”失败,福建省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武平隶于第八行政督察区。不久,第八区改称第七行政督察区。
编辑本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之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平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组成部分。1929年10月成立武平县苏维埃,1930年11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均隶属于闽西苏维埃和福建省苏维埃。自1929年至1934年工农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北上抗日时止,武平境内国民县乡并未全部消亡,实际是两种同时并存。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后,武平县苏维埃逐步停止活动。 1949年5月22日,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练惕生,与李汉冲、傅柏翠等人向、朱德发出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接受***领导,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翌日,武平县长练平率官员宣布起义,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武平分会。不久,国民党军队残部胡琏兵团窜扰武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日武平县解放。建国初期,福建省下设八个专区,武平县隶于第八专区。1950年4月4日,第八专区改称龙岩专区。
编辑本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之二
1966年至1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行政机构处于非正常状态。武平县先后成立“武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武平县革命委员会”,均隶属于“龙岩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18年9月18日,撤销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恢复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武平县仍隶属之。 武平县名的由来 清康熙《武平县志》、乾隆《汀州府志》均称武平“以其地坦彝、人尚武”而得名。民国《武平县志》认为:清代全祖堂《经史问答》云:“南海境中有地名南武,……近于今之汀”。南武下面分别添上安平,遂成南安武平。这就是“武平”二字的由来。
编辑本段红四军入闽第一站——武平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47′-25°29′,东经115°51′-116°23'。总面积2635.2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36.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6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武平话。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与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初,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3万多兵力的第三次“会剿”,实现“围魏救赵”的目的,同时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扩大军事上的回旋余地,除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一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朱德、陈毅则率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团和军直特务营、独立营约3600人向赣南出击。 1929年2月初,红四军主力进抵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时,遭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两个团的袭击,整个队伍只剩2500余人。鉴于当时严峻的形势,红四军前委在罗福嶂举行会议,决定改变原红军队伍的建制,将团、营、连整编为纵队、支队、大队。会议刚结束,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前来通报说敌军正向罗福嶂包围过来。于是,未等天亮队伍即离开罗福嶂,冒着风雪严寒,沿着江西会昌和福建武平边界的崎岖冰封山路行进,并于当天下午进入闽境武平县和平乡的黄沙村,后又折回江西吴畲村宿营。 翌日,红四军主力再次进入武平县境,经龙溪、沙公排等地,下午抵达东留圩。东留圩近邻江西,是武平西部较大的集镇,由于兵祸不断,这里的群众可谓谈兵色变。红军抵东留那天是腊月廿六日,正是东留圩天,又正值农户家家忙着做年糕,可不少群众闻有大军过境,慌忙弃家上山躲藏起来。但红军仍不失时机召集留在圩里的群众,宣传***的主张和红军的宗旨,到处张贴和书写“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万岁!”等标语和“红军宗旨,民权革命,帮助工农,惟一责任……打倒列强,高兴,打倒军阀,除恶务尽……”的布告。等红军领导也带着警卫员深入街头巷尾的农家民舍,登门看望未走的群众,和蔼地和他们交谈,告知红军是穷人的军队,动员他们去喊回躲藏的家人。为尽快取得群众的信任,红四军前委、军部下达命令:红军一律不进已有住户而没有人在的民宅,确需借用的东西都应得到群众允许后才借,原物归还, 付给租金。前委政治部还派出小分队往周围村庄张贴、书写《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和标语,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当地群众目睹衣着单薄的红军指战员不畏腊月寒风,冒着绵绵雨雪,露宿于屋檐房下,无不感动。他们逐渐认识到这次的来兵与以往的不同,开始与红军接触,随后又送米送菜,烧茶做饭慰劳红军。躲藏的群众也陆续回村,许多群众主动腾出房间给红军住,他们卸下门板,拿出木板、稻草给红军铺床打垫。翌日清晨,许多群众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欢送红军出村。回归较迟的群众,眼看家中一切如常,有的看到油锅中的年糕一点未少,而灶中之火却熄得好好的,门还被关起锁好,深感内疚地望着红军去向,无比感激地说:“多好的朱毛红军啊!” 红四军首次入武平,停留时间虽不长,活动不多,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武平各地,乃至闽西、粤东地区,影响深远。3月14日,红四军又在长汀城外长岭寨全歼国民党福建省防军郭凤鸣旅,并乘胜占领闽西重镇汀州城,获得入闽首捷。
编辑本段年号武平
一、武平(高纬)(570年正月—576年十二月)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年号,历时6年余。 二、武平(高绍义)(578年)是北齐范阳王高绍义的年号。
武平县城区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辖6个镇、11个乡,214个村委会: 平川镇:驻城南,辖3个居委会(河东、河西、南门)、5个村(七坊、红东、西厢、兴南、城南)。 岩前镇:驻灵岩,辖16个村(灵岩、大布、将军、东峰、迳田、上墩、伏虎、三河、洋坑、宁洋、和安、龙井、双坊、峰贵、澄邦、杨梅)。 十方镇:驻十方,辖19个村(十方、黎明、黎畲、三坑、白土、来福、中和、和平、处明、梅坑、鲜南、丘坑、集贤、叶坑、高梧、彭寨、熊新、乐畲、鲜水)。 中山镇:驻老城,辖11个村(上岭、上峰、武溪、太平、三联、老城、新城、城中、阳民、龙济、卦坑)。 中堡镇:驻朱坊,辖21个村(岭头、下村、芳洋、远富、悦洋、互助、朱坊、中堡、田坑、大绩、大坪、罗助、梧地、林坑、朝岭、章丰、新湖、新化、小岭、上济、乌石)。 桃溪镇:驻桃溪,辖15个村(桃溪、新□、亭头、田雁、新田、江坑、鲁溪、新贡、湘坑、洋畲、湘里、小澜、新华、新澜、湘溪)。 城厢乡:驻七坊,辖16个村(尧禄、云□、东云、园丁、南通、始通、灵通、凹坑、汾水、长居、金桥、文溪、□文、下东、上东、东岗)。 万安乡:驻下镇,辖6个村(小密、捷文、贤溪、上镇、五里、下镇)。 东留乡:驻大明,辖18个村(大明、苏湖、桂坑、背寨、兰畲、龙溪、中坊、大联、永福、新中、小溪、黄坊、封侯、新联、新福、大阳、泥洋、南坊)。 民主乡:驻民主,辖6个村(民主、岭下、高书、高横、林荣、坪畲)。 下坝乡:驻下坝,辖9个村(下坝、大田、大成、石营、园丰、美溪、露冕、福兴、贵扬)。 中赤乡:驻中赤,辖7个村(育平、中赤、上赤、壮畲、万营、下营、平沿)。 象洞乡:驻联坊,辖11个村(光、洋贝、东寨、官坑、沾洋、联坊、富岭、新岗、中段、芹□、太山)。 武东乡:驻陈埔,辖20个村(陈埔、三峙、张畲、黄埔、新东、教文、美和、六甲、丰田、袁上、东兴、上畲、五坊、川坊、四维、安丰、炉坑、远明、袁田、袁下)。 永平乡:驻帽村,辖15个村(帽村、塔里、中湍、杭背、梁山、瑞湖、田背、恬下、孔下、钩坑、岗背、唐屋、昭信、朝阳、龙归□)。 湘店乡:驻尧山,辖6个村(湘湖、湘洋、三和、七里、店下、尧山)。 大禾乡:驻大禾,辖13个村(大禾、山头、坪坑、帽布、贤坑、上湖、邓坑、上梧、源头、龙坑、汀村、大□、大沛)。
沈阳至哈尔滨列车电网被冻住停车是怎么回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尽千难险阻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 11月初,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一纵恢复了红一军团,28岁林彪任红一军团长,此时的红一军团只有红二师和红四师。 按照我军“三三制”的原则,红一军团还差1个师。
1936年1月,红一军团把各直属团整编为红一师,师首长总共5位。 师长陈赓,建国后授大将,和他搭班子的4位师首长也非常了不起,分别出了1位大将、2位上将,还有1位未授衔的国防部长。 他们都是谁?
首先是师长陈赓,1903年2月生于湖南湘乡,黄埔一期生,林彪的师兄,国共两党很多名将如徐向前、胡宗南、陈明仁、左权、黄维、杜聿明都是陈赓的同学。 但陈赓比他们都优秀,因为他被誉为 “黄埔三杰” 之一,也是蒋介石的得意弟子,更救过蒋校长的命。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东征,遭遇了军阀陈炯明的进攻,兵败如山倒,但蒋介石不愿撤退。 陈赓硬是背着蒋校长跑出了好几里地才转危为安,脱离危险。
众人皆知陈赓打仗非常厉害,可以和粟裕并驾齐驱,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也不输林彪,但相对于他们二位的内敛性格,陈赓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 1943年的一个炎炎夏日,在台上做报告,台下的陈赓突然站了起来。
大家都以为他要发言,没想到他径直走到台上的身边,一口气把杯子里的水喝光了。 然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 :“天气太热,借一口水喝。” 在场听课的所有人看了后哭笑不得。
陈赓一生作战经历丰富,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和日军、国民党军打过仗,和法军在越南交过手,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交过火。 如果单论战功的话,陈赓在大将中只能排粟裕后面,排第四确实对不住的他的资历,但陈赓对这个从来不看重。 也许是天妒英才,1961年3月陈赓病逝,年仅58岁。
其次是陈赓的搭档杨成武,福建长汀人,1914年生,比陈赓小11岁还能当红一师政委足见其优秀。 长征时,杨成武任红四团政委,担负中央红军前卫任务,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鏖战乌江,激战娄山关,被称为敢打头阵的“军中赵子龙”。
抗战时,杨成武任115师独立团团长。 由于杨成武的号召能力非常强,独立团由700多人扩编到7000多人,杨成武也升格为八路军独立师师长。
在著名的黄土岭伏击战中,杨成武指挥部队击毙了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震惊日本朝野,日本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为题在报纸上连登3天。
1951年,杨成武率领20兵团入朝作战,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 下属的67军军长李湘感染了美军投下的细菌武器,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1955年,杨成武授上将军衔,之后还担任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司令员,组织指挥金门炮击,2004年90岁高龄去世。
然后是副师长杨得志,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他和杨成武、杨勇誉为“三杨”,更称他为虎将。 1928年的湘南起义后,杨得志跟随朱德到井冈山会师并分到了红四军特务连,此时的红四军军长就是林彪。历经5次反“围剿”作战,杨得志成长为红一团团长。
韩先楚的部队被称为“旋风部队”,杨得志打仗用兵的特点和他一样,就是兵贵神速,飞兵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角逐清风店、围攻新安保等都是杨得志战争生涯的杰作。 尤其是1935年,杨得志组织17名勇士强渡安顺口的大渡河,使中央红军再次绝处逢生,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二个石达开”梦。
建国后,杨得志1955年授上将,前后共担任济南、武汉、昆明三个军区的司令员,19年更是以68岁高龄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作战,战后成为我军总参谋长。 1994年10月,杨得志83岁在北京病逝。
之后是参谋长耿飚,1909年生,和杨得志一样来自湖南醴陵。 杨得志少年时在安源煤矿当挖煤工,耿飚也在铅锌矿当过童工,残酷的剥削让他们走上了共同的革命道路。 1930年,耿飚参加了红3军9师,红3军的军长是黄公略,政委是陈毅,政治部主任是的弟弟毛泽覃。
长征初期,耿飚任红四团团长,政委就是杨成武,两人共同为中央红军开辟通路,多次写信表扬耿飚。 时期,耿飚一直担任野战军和兵团参谋长。建国后,由于他调外交部工作,未参加1955年授衔。 但是晚年的耿飚又回归部队工作,担任国防部长。耿飚是5个人中最高寿的,91岁在北京逝世。
最后是政治部主任谭政,他和陈赓非常有渊源。 两人都来自湖南湘乡,小时候都在谭氏宗族的私塾和七星桥国民小学读书,同窗三年,谭政后来还娶了陈赓的亲妹妹,两人都在1955年授大将军衔。
谭政参加了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之后给当过秘书,政治理论素养非常高,是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 对他高度肯定,评价他 :谭政,谈政也。 但其实谭政文武双全。 在1929年的广州梅州战斗中,罗荣桓身受重伤,是谭政和战友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把他从战场上抬下来的。谭政1988年去世,享年82岁。
纵观红一师重建后的师首长班子5位成员,1955年评出了两位大将、两位上将,耿飚成为未授衔的国防部长,按资历授上将也没有问题。 这个领导班子阵容可谓是将星云集、相当辉煌和成功。
中国哪个省份下雪最多?
由于下雪,铁路供电链的一些地区结了一层薄冰。因此,19日哈尔滨进站的部分列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晚点,其中东莞至齐齐哈尔的K567次列车晚点近9小时。
记者从中铁哈尔滨局集团获悉,19日当天,约30列列车因雪灾停运或调整运营路段。到目前为止,上述列车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行。
一名姓张的K567次列车乘客说,列车19日在去沈阳的路上莫名其妙地停了下来。火车停了以后,一位军官过来说明情况。列车长说列车是用电牵引的,接触网上的薄冰导致整个列车无法用电。不仅列车上的空调等电气设施都无法使用,列车也无法运行。”
张女士说,当时列车工作人员介绍说,东北三省有数百辆电动牵引列车都遇到过相关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与铁路内燃段取得了联系,柴油卡车很快就会上线。
但乘客应该做好长期准备,因为有大量的电动牵引列车需要一列一列地拉出来。
扩展资料:
哈尔滨铁路30列旅客列车因严寒天气停运
受“东北三省”暴雪天气影响,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部分旅客列车停运或调整。同时,部分列车正在晚点运行,铁路部门提醒旅客,具体列车运行信息,请密切关注当地车站公告,或致电铁路12306客服电话查询,以免耽误行程。
停运列车:11月19日,齐齐哈尔南至珲春D112/3次、珲春至齐齐哈尔南D114/1次、哈尔滨西至吉林D132/3次、吉林至佳木斯D134/1次、牡丹江至吉林D136/7次、吉林至牡丹江D138/5次、
大连北至佳木斯G731次、佳木斯至大连北G718次、哈尔滨西至大庆东D7905次、大庆东至哈尔滨西D7906次、哈尔滨至佳木斯D7807次;
佳木斯至烟台K1394/1次列车、牡丹江至北京T298次、北京至牡丹江T2次、北京至齐齐哈尔T39次、牡丹江至东京城K5184次、K5186次、K5188次、K7294次、东京城至牡丹江K5185次、
K5187次、K5189次、K7293次、双城堡至绥化K7231次、牡丹江至鸡西K7261次、牡丹江至长汀镇6286/7次、长汀镇至牡丹江6288/5次、牡丹江至东方红6223次、牡丹江至斗沟子K7296次、斗沟子至牡丹江K7295次。
哈尔滨新闻网—暴雪致列车接电力触网结冰丨K567次列车晚点9小时进站
中国新闻网—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 哈铁30列旅客列车停运
描写芦苇荡的唯美诗句
中国有17个省份下雪,其他省份下雪比较罕见。
中国下雪的省份主要有: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西藏、新疆、甘肃、山东、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这17个省份。 其余省份下雪罕见、多有冰雹、冷雨天气。
部分下雪省份气候特点:
1、黑龙江 :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最北部。是四季分明的亚寒带气候,因此冬季降雪较多,降雪冬季基本不融化,放眼望去银装素裹,被称为雪乡。
2、西藏自治区:藏南谷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8℃,最低月均气温-16℃,最高月均气温16℃以上。藏北高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热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
3、辽宁省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最高气温零上30℃,极端最高可达40℃以上,最低气温零下30℃
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1. 关于芦苇荡和女人诗句
关于芦苇荡和女人诗句 1.芦苇和美女的诗句
《蒹葭》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白露未已。所谓,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2.深秋芦苇荡诗句的描写
《渔歌子》(李珣)
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
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
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
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
3.有什么形容“秋天芦苇荡”的诗句
形容“秋天芦苇荡”的诗句
1.《赠画山水陈兄》
年代: 宋 作者: 曾有光
眼前画士蚕样密,有如陈君万才一。
少年识高画愈精,胸蟠物象妙通神。
描尽江山归指点,寒林古嶂烟云敛。
若悬瀑布飞潺湲,樵人向晚归山巅。
幻出楼台景一簇,松钗堕落鸿金屋。
苔封石径绿茸茸,深藏古寺无声钟。
花落啼鸟四时好,绿阳系马迷芳草。
溪上桃花三月春,渔翁垂钓理丝纶。
夏日池亭避炎暑,荷花落岸香风度。
秋声飒飒芦苇寒,惊飞白鹭起前滩。
野梅冬杪香飘路,忽惊四面仝云布。
展开一轴指雇间,始知妙画归毫端。
谁云不复见摩诘,陈君自得如神笔。
石台一去不复来,陈君继芳诚奇哉。
形容聊述歌一首,行看声亚诸人右。
2.《舫斋》
年代: 宋 作者: 王孝严
我本湖漘一漫郎,生来住处波茫茫。
时寻画舸破烟水,菰蒲满路荷花香。
一川窈窕诧红蓼,两岸芦苇明秋霜。
船头鸥鸟日来往,溪上风月相迎将。
一行作吏便相失,合眼灵运春池塘。
纷纷雁鹜实可厌,纸尾姓字随低昂。
簿书终是俗人甚,江湖到了难相忘。
公余赖有数椽在,疏棂两行如船装。
不知风波世路险,稳著万斛随风樯。
人生短篷何日近,向来苕霅今括苍。
江山转柁千万里,故人两地遥相望。
谁能为我幻竹叶,顷刻泛宅归沧浪。
只凭平生气湖海,随所寓处为艅艎。
夜寒满载明月窗,北风打头人不忙。
动来况自不如静,悔吝不到虚舟傍。
胸襟五湖与三江,是中莫测谁望洋。
直须唤取李郭辈,相与共泛无何乡。
3.《拟岘台》
年代: 宋 作者: 黎道华
我因访古独来游,万顷风烟一目收。
灵谷诸峰排槛出,巽溪几曲抱城流。
帆樯影乱汀洲晚,芦苇声寒雁鹜秋。
堕泪丰碑那得见,片云落日是襄州。
4.《月夜泛舟》
年代: 宋 作者: 顾逢
晴湖浮素练,芦苇冷秋霜。
四望皆空阔,孤舟泛渺茫。
水纹星动影,云缝月流光。
不似渔翁乐,终身鸥鹭乡。
5.《山中》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野烟啼鸟各忻然,一枕山篱又几年。
不可奈何天有命,久当已矣世无缘。
跨牛仰面自横笛,骑鹤缠腰那办钱。
芦苇秋声石桥月,只餐荷气亦成仙。
6.《题画廿四首》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
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
7.《城南杂咏二十首·船斋》
年代: 宋 作者: 张栻
窗低芦苇秋,便有江湖思。
久已倦垂纶,游鱼不须避。
4.形容秋天芦苇荡的诗句
《渔歌子》(李珣)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
水云间,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戏。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
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
5.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芦苇荡的句子
芦苇荡深处,四五个小童围坐一团,其中一个矮胖小童看着清秀小童道:“松哥,我们偷偷跑出来,先生会不会去告诉我父亲啊?”。
在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里巡逻时,他就会想起小时候,伙伴们一起在这里拾芦杆换书本的热闹景象。
两人不知路径,不知不觉走入了芦苇荡中。
在芦苇荡里,有一条窄窄的木栈道和一处草庐,是二十年前水泊英雄们修筑的,一直用在了抢劫官船,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上。
不可蠡测的芦苇荡里传来鹧鸪“嘻嘻咕咕”。
这时芦苇荡里又传出大喊声,好像故意告诉吴百强,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似的,“我是保安队长廖一熊,弟兄们地打!”。
一路走来,尽是芦苇荡,只是这小小石碣湖,便是港汊纵横,芦苇交错,三步一岔口,五步一分道,没划多远,晁勇便感觉分不清方向。
大寒今日又来到,四野九霄飞鹅毛。鸟雀雪地画脚印,水面凝冰独自照。猎狗猛追草丛兔,芦苇荡中大雁找。大寒注意防冷暖,棉帽大衣不能少。祝大寒快乐,提前预祝你新春快乐。
暑来到欢歌笑语,怡心惬意美乐心中。载歌起舞眉飞色扬,邀约同学游泳玩水。芦苇荡中荷花塘岸,戏水摸鱼抓鸟捉蝶。鸟飞蛋打捉迷藏,暑玩的开心甜。
暑来临眉飞色扬,无忧无虑欢天喜地。骑车乡游一路歌声,柳林深处追逐野兔。芦苇荡里戏鸟捉蛙,青纱帐中乘凉野餐。祝你暑乡旅惬意,快乐无限!
10月14日,回“家”省亲的老知青在苏通大桥观景台留影,50年前这里曾是他们奉献过青春的江滩芦苇荡。
著名革命老区河北保定白洋淀面积366平方千米,水产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
由于加入了环境感应器,当你靠近的时候,它像颇通人性地使“芦杆”产生有节奏的摆动,还会慢慢地倾向你,犹如身处金灿的“芦苇荡”。
郑老先生“思无邪”书法作品,高庆题写对联,获奖江湖海诗集,更与申平老师、铁钧兄、紫陌等迂回探险芦苇荡中。
游人一旦落入它的怀抱马上会消失无踪,全被那无边无际、九曲十八弯的芦苇荡给吞没。
黄昏是一个人在一天中感情最脆弱的时候,眼前的情景更加让我回忆起童年时候在家乡的芦苇荡玩耍戏闹的情景,那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6.孤独之旅有关芦苇荡的句子要求是全部的句子
杜小康。
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动作描写,写出杜小康的心理。
他能够安心地在这芦荡中睡觉,说明他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学会了孤独。他为自己克服了恐惧心理走出了孤独而感到激动。
1.人物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他本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忽然家庭条件“一落千丈”,只好失学跟父亲去放鸭,这对他是怎样的打击呀!由此他的“孤独之旅”开始了。
在他的旅程中,首先是进入“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恐惧和无助,“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时刻压迫着他幼小的心灵。 到了芦荡,“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夜里“迟迟不能入睡”,大自然使他感到人的渺小与卑微。
恐惧过后孤独又来临,没有人交往,生活单调,无比寂寞。即使和父亲,也“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这样空虚的日子让他格外想家,然而家是回不去了。
后来他和父亲习惯了孤独,既然不能“回避”,也只能习惯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于是他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也就“不再”感到“恐慌”了。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他和父亲奋力追赶惊散的鸭群,当杜小康大人一样地战胜了风暴,拢住走散的鸭子时,“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其实他的哭是委屈的哭,是激动的哭。因为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承担的;他承受了这样的“磨难”,“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所以激动得哭。
当他惊喜地发现鸭子下蛋了,兴奋地大叫,叫喊声中有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2.环境描写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1)鸭群。有关鸭子的描写在中占有一定的篇幅。
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 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
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2)芦荡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 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3)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 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3.语言这篇的语言也很值得品味。
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写景状物准确、细致,如“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描写得周到入微;对环境、人物描写生动、形象,且富有深层意义,如“鸭们也长大了”一段,实际上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
体现这些语言特点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许多。
7.有什么描写芦苇荡的话吗
白鹭、牛羊、荷塘……沿途如画的景色挡不住我们去芦苇荡———余干与鄱阳湖接壤处,那连绵数百里芦苇荡!
这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习习的凉风带来一丝寒意。长长的芦苇叶让风刮得倒向一边,碧绿的叶子正渐变向灰白。“芦苇全身都是宝,它可以造纸、织布,制成席子,还是制药的原料。”向导一边带路一边介绍,“你们来早了一点,如晚个把月,这里可以看到白鹤、天鹅和野鸭。”
走进芦苇荡深处,我们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向导再三提醒,千万不要掉队,否则三天三晚都走不出去!接着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1950年9月10日,国民党派遣四名特务空降到芦苇荡,不料却在自认为安全的芦苇荡里迷了路,特务被当地民兵队长胡寿生发现。经围剿,除一名特务被击毙外,其余三名特务均被活捉。为此,胡寿生还进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亲手奖励他一支。
风越刮越大,“快往回走,要不我们的小船就过不了湖了!”向导催促着。我们一边迈着大步,一边留恋得频频回望,这深邃神秘的芦苇荡,不知我们何时会再来……
、、、、、、、、、、、、、、、、、、、、
前几年来过芦苇荡,适值雾阴天气,风大,只匆匆一瞥。这次来时风和日丽,就能从容观看河港交叉的水乡风貌了。
大片芦苇荡在沙家浜镇境东南,靠近常熟最大的湖泊——昆承湖。与吴县的萧泾,陆巷相邻,乡间小村落多以泾,浜,滃,荡为名。俗谚云这一带有七十二个滃,亦可见水势浩淼之概了。昆承湖地处县境东南,故又名东湖,旧时此地称”东湖南横泾”沙家浜之称乃是由京剧<<;沙家浜>>;而响亮起来的。这儿地势低洼,农田易受涝灾,旧时是个穷乡,乡民们多以捉虾为业,生计艰辛,故而,这芦苇荡里确实埋藏着火种。
当年新四军北撤,留下几十名伤员隐藏在这儿疗伤,伤愈后就利用这水网密布的地形坚持打游击,春来茶馆的阿庆嫂的故事就是从芦苇荡里滋生的,军民鱼水之情就培育着芦荡火种。
芦苇只是一种极普通的野生植物,但它生命力颇强。在泥土中蔓延着匍匐伸展的根,有保堤护岸之功能,而且经受得住风雨的摧折。它虽无杨柳依依之姿,却秉性坚强,绿得并不妩媚,却显示出禀有的强健生命的颜色。在这穷乡僻壤,它张着天然的屏障,掩护着以追逐民丰自由为事业的健者那龙腾虎跃的踪迹。
芦苇青青,看上去含蓄深沉。是的,这里当年曾包藏着激荡的历史风云。到了秋冬,荻花瑟瑟,显得悲壮而又潇洒,别有一番风韵。你别看芦花轻盈飘荡,可在往昔的苦难岁月,把它织成芦花蒲鞋,曾是贫苦百姓保暖的恩物,而洁白如玉的芦根也曾是受困伤病员充饥解渴的佳品。记得弹词《芦苇青青》中《望芦苇》一折,有一段将芦苇作拟人化描写的唱词,就以生动的文学笔调对芦苇荡掩护革命斗争作了令人难忘的历史记录。
一唱雄鸡天下白,这水乡泽国也就此伸腰展臂苏醒了,芦苇荡里再也没有饥饿和灾难。渔塘,蟹簖,小河里满溢又温暖又清凉的气息。早晨,薄明的水光倒映着绚丽的霞彩;夜来,点点渔火撒布温馨。人们浴着朝霞,擎着渔火,走向光明生活的各个层面,欢笑、忙碌、犹如阵阵蜜蜂涌向花朵汲取养分一般。
这江南鱼米乡呵,香得丰盈,美得凉润,芦苇荡里的风轻轻抚摸着人们的脸,也是柔和的啊。你到夏秋之交来看,芦苇当活得更加灵秀了。
、、、、、、、、、、、、、、、、、、、、、
因为本人没看到过芦苇荡所以无法描写,只好从网上查了两篇报道,不知道可不可以。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要长度中等 谢~~~
1、七根火柴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气侯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
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kē)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
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
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没有动得了。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
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
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
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mò)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
2、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
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3、巧送周副担架过河
1935年8月,周恩来不幸得了伤寒,病得很重。离开毛儿盖准备过草地时,非常着急,一再嘱咐彭德怀:“周副不能再骑马了,要组织力量抬着他顺利过草地,不能有半点闪失。”
不料出了草地,一条水流湍急的班佑河挡住了去路,如何将周副担架抬过河,成了难题……红一军(原一军团)作为右路军前卫,在前面开路,彭德怀率红三军(原三军团)负责殿后。
周恩来躺在担架上随红三军行动。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走出茫茫大草地,来到一个叫班佑的地方。彭德怀命令部队渡过班佑河,等待与左路军会合,然后继续北上。
这天,红三军第11团过班佑河的时候,周恩来的担架也跟了上来。这时部队突然停了下来。“怎么回事儿?”团政委王平问道。“班佑河河水暴涨,不好过河!”侦察员报告。
“走,到河边看看!”王平来到河边,看到班佑河河面虽然不是很宽,但正涨着洪水,水流很急,给部队过河增加了难度。当地向导介绍,班佑河上原先有一座木桥,因为雨大风急。
加上木桥年久失修,被洪水拦腰冲成了两截。红军没有木材,桥架不起来。王平想试试水深,弯腰抬起一块大石头,铆足劲往河里一扔,只听“嗵”的一声,眨眼功夫,石头就没了踪影。
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又让侦察员找来一根竹竿,系上一块石头,再往水里扔。竹竿虽随水而漂,但也基本测出了水的流速。这下王平心里有底了。
“政委,情况怎么样?能过吗?”团长邓国清从后面走上来焦急地问。“部队过河问题不大,关键是如何把担架上的周副抬过河!”王平显得心情有些沉重。
这可把邓团长给难住了。怎么办?王平揭开盖在周副身上的军毯,只见他双眼紧闭,面容清瘦,加上一脸的大胡子,比长征前瘦了许多,作为老部下的王平心疼极了。
见周副病情未见好转,王平焦急地把医生叫过来,问道:“你是怎么搞的,周副怎么现在还没苏醒?”医生说:“一路都未找到治伤寒的药,实在没有办法!”
王平恨不得自己变成华佗,马上把周副的病治好。邓团长见王政委急得不行,赶忙拉了拉他的袖子,小声说道:“周副病得这样重,我们得赶快想办法,安全地把他护送过河。”
王平这时也冷静下来,他把参谋长、政治处主任等领导找来,研究渡河方案。大家七嘴八舌,纷纷献计献策,但谁也没有十分把握。“有了!”王平一拍大腿。
兴奋地站起来对大家说:“三国时曹操的部队不识水性,把战船连在一起,虽处江河如履平地,我看现在可以学一学。”“怎么个学法?”大家以期待的目光看着王平,等待他的下文。
“因为马高大,河水淹不了,邓团长和我的马并排联起来,把周副的担架平放在马背上,用绑腿固定好,就像浮桥一样,可以把周副平稳送过河。”
“好,这个办法好!老王,只有你这个‘三国迷’才有如此锦囊妙计呀!”邓团长高兴得拍了王平一巴掌。“先别给我戴高帽子,再来合计合计,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王平提醒邓团长。
“为保证万无一失,安排10个水性好的战士,保护周副,待战马靠岸时,再由两个战士接住担架,把周副抬上去。”邓团长一边抽着自己卷的叶子烟,一边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
商量妥当,邓团长下令渡河。10名身高体壮水性好的战士拉着绑腿下了河。由于水流太急,两匹马死活不往前走,急得大家又推又拉。待马下到河里,大家把周副的担架抬上去。
用绑腿固定好,一步一步往中间走。王平一直守护在周副身边。尽管他个子很高,水依然淹到了嘴巴,只露半个头出来。走到河心,水越来越急,王平的脚不时绊在河底的石头上。
一阵阵疼痛袭来。马不停地打着趔趄,王平一只手紧紧抓住周副的手,一只手紧紧扶住担架,尽力不让担架摇晃。忽然,邓团长的马被石头一绊,差点沉下去。
几名战士赶紧过来,将马控制住。经过艰辛努力,终于把周副的担架抬到彼岸。重病中的周副终于随大部队过河了,全团官兵比打了一场胜仗还高兴。
这消息随着机要员发出的电波,很快传给了。赞扬说:“我就知道王大个子办法多,把恩来交给他我放心!”
4、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
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
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5、任弼时三过草地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
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
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
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
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
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
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
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
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
重回革命队伍。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
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清,圣人出 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5.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7.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9.九曲黄河十八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