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瓶的原理是什么?

2.天气瓶可以保持多久

3.请问天气瓶刚做完是这个样子吗

天气预报瓶真的能预报天气吗_天气预报瓶准吗是真的吗

天气瓶打碎,里面液体是有毒的。

风暴瓶(Storm Glass),是一种可能的天气预报工具。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装入数种化学物质组成的透明溶液。根据外界温度改变,瓶内会展现出不同型态的结晶。经试验未见明显预示天气能力,更趋向于一种装饰品? 。

瓶子里的溶液是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通常包括蒸馏水、乙醇、硝酸钾、氯化铵和樟脑。这种独特的配方是由作为小猎犬号的指挥官的罗伯特·菲茨罗伊陪同查尔斯·达尔文进行航行时发明的。

其中天气瓶中的化学物质硝酸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

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

扩展资料:

天气预报瓶的成分有很多化学物质,里面的硝酸钾和氯化铵都对人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个人防护,一定要在安全的环境下使用。

天气预报瓶的瓶体易被打碎,所以在保存时就要多注意放在安全的地方,在使用时也要时刻注意小心,避免不小心让天气瓶破碎。

如果,不小心碰到了里面的液体,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百度百科-天气预报瓶

百度百科-硝酸钾

天气瓶的原理是什么?

1、一般来说风暴瓶破了后吸入里面的气体是有毒的,里面主要是由乙醇、硝酸钾、氯化铵等多种化学物混合而成的液体,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吸入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咳嗽、乏力等症状,最好在平时将其放在不易磕碰的位置处。

2、风暴瓶是一种天气预报的工具,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掺入了各种化学物品组成的液体,若是风暴瓶破了后人体吸入这种里面的气体后是有毒的,主要是乙醇、硝酸钾、氯化铵等多种化学物混合而成,具有毒性作用。

天气瓶可以保持多久

原理

瓶内结晶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溶液内的樟脑在乙醇内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硝酸钾、氯化铵和水是为了控制在晶体高速生长过程中的连续成核。温度改变时,樟脑的结晶析出,温度的变化速度,则会影响结晶的成长大小与结构。这些因素加总起来,造成瓶内晶体型态万千的美丽变化。

现代研究证实,温度是影响瓶内结晶型态的最主要因素;与天气的对应关系几乎成随机分布,无预测价值。虽然不能用来预报天气,但天气瓶随着外界温度展现出多变的晶体变化,仍可作为一个美丽的装饰。也可做为有趣的科学教材,学习溶液的配置与结晶行为。

牵扯到静电和玻璃量子通道(因为玻璃瓶密封),与此同时瓶子与瓶外微弱的气压差也会有影响,(温度也有微弱影响),以上条件均可影响氯化铵,硝酸钾,樟脑溶解度,下雨会出现羽毛雪花状沉淀。

扩展资料:

表现特征

19世纪的知名天气学家罗伯特·菲茨罗伊在他的航海纪录上,详细的记述了如何用天气瓶来预测天气:

1、瓶内液体清澈,将会是晴天

2、瓶内液体朦胧,将会是阴云密布,或许还会有降水

3、瓶内液体悬浮着大量小点,天气将变得潮湿,也许有大雾

4、朦胧的液体中悬浮着小的星状结晶,指示着将有雷暴天气

5、在冬天,若液体中悬浮着小的星状结晶,意味着要下雪了

6、液体中出现有大羽毛晶体,若是在温暖的时节,天气会转阴,而如果是在冬天,将会下雪。

7、瓶中有樟脑晶体,预示着要霜冻了

8、有丝状结晶漂浮在液体表面,意味着要起风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天气预报瓶

请问天气瓶刚做完是这个样子吗

差不多6个月。

这跟湿度,温度和密封都有关系,如果保持的好的话,6个月应该没有问题。装在玻璃瓶里的透明溶液会随着天气的变化长出各种漂亮的结晶,从结晶的形态还能看出是否要阴天下雨。

天气瓶全名天气预报瓶,又名风暴瓶,英文名StormGlass。

资料:

把蒸馏水、樟脑、乙醇、硝酸钾和氯化铵混合成溶液,密封在玻璃瓶子里。随着天气的变化,瓶子里溶液的结晶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观察结晶就能预报天气。

然后就是各种淘宝卖家的介绍,都说能预测天气——“当瓶中液体清澈干净,代表天气晴朗;当瓶中液体混浊朦胧,代表天空多云阴郁;当瓶中出现大片结晶,代表将降温甚至下雪。”

总结陈词:就让天气瓶做一只安静的美道具吧!

根据上面一系列的讨论,相信大家也能看出,天气预报瓶——

第一,肯定不能预报天气;

第二,不仅不能预报,甚至也不能实时反映天气;

第三,不仅不能反映自然天气,甚至也不能准确反映室内温度。

所以,这么说吧,天气预报瓶,其实就是一个能够很粗糙地反映出室内温度大致变化的工艺品。

就功能而言,还不如一只简陋的气温计。

当然,它可以用来观察晶体变化,也具有美观作用,仅此而已。至于其它神乎其神的功能性的宣传,我只能说——不可能啦!

附链接:://.guokr/article/43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