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费县的天气预报_明天费县天气预报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皆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有一部分是郑玄整理编写的。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隋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以后,四书五经为学子必读之书,唐宋时将四书五经扩充为十三经,这些书学子们须烂熟于心,方有可能通过考试步入官场。高密学子在科考中博取过名列前茅的状元、探花,有数量众多的进士、举人、秀才。四书五经等成就了这些学子,这些学子为高密争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时至今日,我们在追忆研究高密历史与历史名人的同时,也需认真研究四书五经等的历史与现实作用,今将四书五经等作以简介,以飨同仁与读者。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五经是指《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五部书。《大学》:《大学》与《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因其有独特的价值,被单独取出刊行。《大学》初稿成于战国,定稿于秦初。作者曾参。曾参,世称曾子,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是孔子的高足。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后世推崇为“圣人”。该书依据孔子“仁政”思想,阐明“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提出三纲与八个方法步骤。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即“提倡美德,除旧革新,为美好理想奋斗”。八目就是要做到:格物(研究事物原理),致知(明确知识),诚意(意念诚实),心正(心思端正),修身(品德修养),齐家(治理家族),治国(治理国事),平天下(天下太平)。《中庸》:作者子思,姓孔,名_,字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中庸》根据孔子的语录,继承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系统阐发,编辑成书。说理至精,论道至微,内容要点有三:即天命性道,中和,诚。《论语》:该书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的孔子的言行记录。流传于今的《论语》系东汉时郑玄集合各家版本编成的,共二十篇。内容主要为孔子大力提倡的“仁”的学说,“有教无类”的主张,提出法制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做人要诚恳信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等等。孔子的这些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承前启后的人物,被称为“亚圣”。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说,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主张人生来性善,强调后天教化。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论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汇编,《诗经》共305篇,全书分“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民间歌谣;雅有大雅、小雅,是朝廷之乐;颂是庙堂之音,为王侯举行祭祀、庆典所用的音乐,分《国颂》、《鲁颂》、《商颂》。《书经》是《尚书》的简称,原名《书》。该书汇编了中国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为孔子编撰,有一部分是后世儒家增补的。秦始皇焚书时,民间所藏书皆被焚毁。至汉初,原秦博士济南人伏生传出28篇,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用战国时的籀文写的《书》,经孔安国整理,比《今文尚书》多16篇,称《古文尚书》。《礼经》,一说为周公所作,一说是孔子订定。该书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共17篇。成书于战国初至中叶,后世有多人注释,其中东汉郑玄著有《仪礼注》。《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其成书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所经历的圣人也很多,是古代先贤集体创作的成果。《易经》的完成一般说法是经历了三位圣人,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这三位圣人:一是伏羲,二是周文王(包括周公父子),三是“孔圣人”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孔子在近古也叫下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可以说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出八卦图是用来预报天气的,就是我们经常谈的无字天书。因为伏羲时代根本还没有文字,所以那时《易经》整部书只有图像,没有文字,人们崇敬地称为“一画开天”。所有的文字都是有了文字以后慢慢加上去的,以至最后整部《易经》也不过四千多字。伏羲创造了八卦图,他是《易经》的首创人。伏羲的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状况,让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春秋”史,相传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编写的《春秋》整理修订的。该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共计242年的历史,文笔简练,褒贬得当,后世称为“春秋笔法”,是后代编年史的滥觞。儒家典籍在战国时即有“六经”之称。《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到汉武帝时,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孔子编定的《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时《乐》已亡佚,或说本无经),皆立官学,置博士。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到东汉把《孝经》《论语》也尊为经,遂有“七经”。唐代将《周礼》、《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_梁传》、《春秋左氏传》、《诗经》、《书经》、《易经》称为“九经”,唐文宗大和年间又将上述九经加《论语》、《孝经》、《尔雅》称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列入,统称“十三_”。来源:魅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