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_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1.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2.高中区域地理的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点?
3.坑爹的高中地理(日本and中国的气候)问题两题
4.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5.高中地理(中国地理)
6.关于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
7.谁能帮我总结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
都是季风气候,日本海洋性强,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中国的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影响,有明显的雨季,冬季南北温差大。除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还有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复杂多样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华北 东北 西北 东南 根据地理的差异和气候的不同 1.我国地域辽阔,跨经度和纬度都很大,由此直接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2.根据活动1的提示,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引导学生分析两界线的相似性,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季风影响。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不到季风影响,降水较少,体现出干旱的区域特征,而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处于湿润和半湿润区。 3.根据活动2的提示,观察界线B的位置,学生自己在1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寻找与其位置相应的1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结果分别是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由此确定界线B划分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主要区域差异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最后再根据提示从地形和河流分布图中落实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学生根据教材的问题提示,逐一寻找答案,速度可能会较慢,但教师应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给学生的探究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4.根据活动3的提示,观察界线C的位置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界限的吻合情况。在学生发现界线C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十分吻合之后,再判断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5.教师小结。完成下表 名称 位置范围 主要省区 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高中区域地理的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点?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人民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
青藏地区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 方法 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生:回答略
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
生:青藏高原
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
生:青藏地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我们学习区域地理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下第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一: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结合导学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以前后位相互合作的方式初探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包括的省区。
2)了解青藏地区人口、民族和面积。
3)找出青藏高原上主要山脉、 地形区,说出其独特的地势特点 。
4)根据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 ,找出本区的。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看海拔说出其美称——世界屋瘠,用一个字描述本区的地形特点——高。并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表现是什么?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
2、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及其形成原因。
3、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4、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5、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
6、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特点及分布,并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7、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 其它 地理事物的影响。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的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辨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西北地区自然状况的认识,从而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及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
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 教学方法 ]
探究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启发引导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
[学生回答]喜欢
[教师]其实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老师不仅喜欢欣赏各地的美景,还喜欢品位各地的特色美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视觉上来欣赏几幅特色美食的吧!
[教师]出示风干牛肉干、奶酪、那奶酒、羊肉串、烤全羊的
[教师提问]吃过吗?好吃吗?这些特色美食它们都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几个?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讲授新课
[过渡]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我国的西北地区,通过刚才的部分特色美食,我们不难看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什么?
[学生回答]畜牧业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教师提问]那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呢?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
[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直接回答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教师可以几幅超链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西北地区地形图)让学生能够理解西北地区因为干旱,所以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
[教师提问]那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吧?
[学生讨论]西北干旱的原因
[提示]教师为学生提供两幅: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因此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
[教师引导]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演示西北地区的范围图,带领学生读图找出西北地区的一系列山脉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学生回答]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所以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师生共同 总结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教师提问]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欣赏一下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看看同是干旱的西北地区,内部景观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引导]与什么有关呢?
[提示]出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和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图。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东西距离很长,由于距海的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越来越少,地表景观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引导]因此说西北地区的内部的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学生回答]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但是由于西北地区的内部景观不同,所以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让我们来看一下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
[课件出示]中国的四大牧区,教师指图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三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艳 使用时间:2014年9月 授课类型:省优质课
教学目标
观看,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
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的思想,;
借助青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青海矿产和西藏旅游的开发为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光照强与气温低的原因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让学生品尝青稞酥、牦牛干,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08-2014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拉萨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指导。
学生活动运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分析青藏地区相比于同纬度地区,光
照强与气温低的形成原因。(播放微课予以指导)
归纳提升构建青藏地区地形、气候与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
学生评价自评
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二、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河谷农业
学生活动在图上指出青稞、牦牛两种农产品的分布地区,
并说明理由。
小结强调河谷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走进雅鲁藏布江谷地,通过两道高考题,重点分析河谷农业的发展条件。
(1)(2013年江苏卷)你认为拉萨河谷地 种植 水稻是否可行?理由是什么?
(2)(2013年海南卷)西藏年楚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归纳提升注意答题思路的点拨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强调青藏地区发展的高寒牧业与河谷农业都是由高寒环境所决定的,体现了“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思想,同时,劣势也可以变优势,形成辩证的思维。
学生评价组内互评
承转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深受高寒环境的影响,那么其它产业的发展呢?
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根据材料一,归纳1995-2013年,青海与西藏产业变化的不同点。
2. 结合材料,评价目前西藏、青海两省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材料二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2007年西藏旅游业直接创收48.52亿元,比2006年增长75.1%。2013年,西藏旅游创造经济收入16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0.5%,成为西藏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归纳提升强调青藏地区有着丰富的,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开发带动建设,这是因地制宜的表现。但是因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所以,一切发展都应该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只要这样区域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学生评价小组互评
课堂总结以青藏地区为例,总结区域复习的一般方法:在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因地制宜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在开发、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课后基础练习区
右图为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其等值线的数值c>b>a,读图回答1-2题。
1.等值线不可能反映的是( )
A.海拔 B.气压 C.降水量 D.气温
2.峡谷附近的察隅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原因是( )
A.地势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终年多雨
C.大西洋西南气流带来大量的水汽
D.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相关 文章 :
坑爹的高中地理(日本and中国的气候)问题两题
自然地理方面:
(1)气候(这个要注意下,因为很多题目里面会用得到,虽然不是明着考,但与之息息相关,比如农业那边,也不用记得太详细,只要记得大体的就行,这里面包括很多,大致的地形,气候,风向带等等这类的)
(2)地形(大体的地形要记得,其各自的特征也要熟记,因为这个很常考)西北的荒漠化,青藏高原的地形对西北风的影响,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等等,这些的出题频率都很高
(3)农业(这个结合上面的两点来看,对于大致的每个地方的物产要记得些,因为会在综合的大题里面考,比如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麦(南方是冬小麦,北方是春小麦)其生长条件是什么,这里就要考虑到土壤、地形、气候、水源这类的了)
人文地理:
这块嘛,主要是要记得书上的那些例子,比如山西的煤矿、四川的水电,不仅要记得这些例子,还要搞清楚这些物产为什么会在那里,也就是产生这些物产的条件,比如说水电,南方的水力发电,最主要的两个条件就是要有大量的水,在一个就是要有地形上的条件——地势落差大。搞清楚的这些,就能举一反三,试卷上的题目不可能跟书上一样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试卷上不管是说的哪里,只要是符合条件了,书上的那些就能往上套。比如,工业污染造成的酸雨,只要是产生的酸性气体,也就是排放废气,不管在哪里都会产生酸雨。
其实中国地理考来考去也就那么点,最主要的还是要在做题中总结经验,我两年前高考的时候,整个高三基本没再翻过地理书,试卷也做的很少,(我高三毕业之后,才敢跟我的地理老师讲这件事。因为我的地理考了A+,我是学历史的,也是这种情况)
一个原因是我的语数外不好,而江苏高考就看语数外,另一个就是有些题目,再怎么改说法,答案还是那个,没什么用处,所以如果是高中地理要参加高考的话,最好在高二开始一轮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总结,免得高三的时候分心。如果是参加小高考的话,那么就记住老师给你们复习时候讲的就行了。
以上是我个人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第一个选D,首先由经纬度可判读甲是我国京津唐地区,乙是日本,丙是美国西海岸,丁是澳大利亚、;A日本铁矿主要来自巴西,中国是日本最大的煤炭进口国;B澳大利亚从东南亚及巴西地区进口木材;C我国农产品大多自给。
第二题选A。B丙地位于30N-40N,属于地中海气候;C丁和丙是同种气候,但丁位于南半球(气候夏季高温干旱,冬季低温湿润,雨热不同期,并且南北半球冬夏季相反,故C不对)D中国是海陆热力差异,日本是季风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如下:
1.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一月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的北极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
4.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五带一区)。
5.从整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7.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气候简介:
气候(Climate),自然科学名词,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中国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一个标准气候计算时间为30年。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于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关于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
“巴山夜雨”的谚语,就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如四川盆地西部的峨嵋山,平均1年中夜雨67%,春季夜雨69%。四川盆地夜雨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回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地面。所以云层对地面有相当地保暖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可是云层本身善于辐射散热,其上层由于辐射散热,温度降低很快,这就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气就发生对流,云层发展,出现降雨现象。四川盆地的夜雨,在冷暖空气交锋频繁的春季最多,出现夜雨的几率较夏季高23%。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可见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四川盆地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来早,云雾阴天多,日照晴天少,无霜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四面有高山阻挡北方寒流的侵袭。四川盆地霜、雪少见,例如重庆无霜期长达331天,平均每年只有9天轻霜。相比之下,我国东部地区跟重庆同纬度的浙江金华,无霜期只有261-274天。四川盆地七月份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6-28度,闷热潮湿。这里春天来得很早,通常在二月中旬就春到人间,花开四野,比江南要早一个月。四川盆地雨量充足,年雨量在100O毫米左右,个别地方可以达到20O0毫米。雨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阴天多,全年阴天日数一般都在2O0天左右。四川盆地水热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所以亚热带植物到处可见,物产富饶。 望纳 谢谢
谁能帮我总结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
1 是说作物可以生长的时期长,即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期长 2 积温大表明一年中适宜作物生长温度的天数多,作物自然就成熟得快 3 几年几熟是说作物一年或几年内成熟的次数,与气候,光照,降水都有关系
当然可以。以下是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部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 中国的经纬度位置:位于北纬20°至北纬50°,东经70°至东经145°。
- 中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中国的邻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其他民族包括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
3. 中国地形和气候
- 地形:中国地形多样,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
- 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4. 中国水
- 中国水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中国主要的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5. 中国农业
-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 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棉花、茶叶等。
6. 中国工业和城市
- 中国工业体系完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之一。
- 中国主要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7. 中国交通和通信
- 中国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航空网络覆盖广泛。
- 中国通信技术先进,互联网用户数量居世界第一。
8. 中国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
- 中国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如地形、气候、水等。
-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以上是中国地理部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