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中考时间2023年时间表淮北

2.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都有哪些?

淮北天气预警最新消息_淮北天气预警最新消息新闻

安徽淮北空气质量良好。

安徽淮北的空气质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能会有所变化。根据实时数据,淮北今日的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为122。对于敏感人群,症状可能会加剧,因此应避免进行高强度的户外锻炼,外出时也应当做好防护措施。

淮北的空气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季节性气象条件等。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淮北市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出行等。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淮北的空气质量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继续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加大环保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推动淮北空气质量的改善。为了更好地了解淮北的空气质量状况和治理措施,建议和公众密切关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污染预警信息,加强污染源治理和监管,推广绿色出行和节能环保生活方式,推动淮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淮北的介绍: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豫、皖三省接壤处。北接萧县,飞地段园镇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接壤,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南北长108千米,东西宽60千米,总面积2741平方千米。市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相山区地处淮北市东北部,是淮北市主城区。

淮北市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其主要类型是: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根据其展布方向及自然组合,可将其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山脉3部分。境内除北、东部有少量山脉分布外,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

淮北市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季温暖,春季一般从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平均气温为15.6℃,降水量历年平均为146.3毫米,天气多变,以偏东风为主,有利于春播和越冬作物生长。夏季炎热多雨,东南风较多,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日照充足。夏季平均气温为26.7℃,最高气温40.4℃,降水量历年平均为516.2毫米,超过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淮北市

安徽中考时间2023年时间表淮北

极端重污染笼罩30多个城市东北十城爆表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6日晚对记者说,11月2日至6日,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东北地区相继有1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

在空气检测中,空气质量指数设置的最高数值为500,超过500的即为爆表。

其中,哈尔滨市污染最为严重,4日的PM2.5日均值和小时值分别达到每立方米704微克和每立方米1281微克,大庆市PM2.5小时值也超过每立方米1000微克。

5日夜间至6日上午,受东北地区污染传输影响,山东省烟台、潍坊、青岛、日照、枣庄,江苏省徐州、宿迁,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相继出现重度以上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过程则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和山西等地,其中山西多个城市出现长时间重污染。

大范围重污染“元凶”:工业和机动车排放及冬季暖“此次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的原因,主要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而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重要诱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对记者说,东北地区冬季发生大范围极重污染天气过程,已经连续出现了4年。当地冬季燃煤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导致此次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而此次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和机动车排放,有机组分和硝酸盐仍是本次过程中PM2.5的主要组分。

环保部12个督查组:企业超标排放突出

11月2日起,环境保护部相继派出12个督查组持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等省市的重点地区开展督查。现场检查发现,各地在应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不足,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完善,响应级别偏低。如内蒙古通辽市近两天AQI指数持续达到500,在环保部门督促下,才启动蓝色预警。

二是企业排放问题仍较突出。东北三省独立的暖燃煤锅炉基本没有安装脱硝设施,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连脱硫设施也没有安装,超标问题突出。面源污染管控不到位情况较为普遍。

“治理空气污染,要着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关注居民燃煤散烧、供暖设施起炉过程、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柴发合强调,目前,环境保护部要求京津冀地区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重污染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以确保北京及周边城市不会出现极重污染爆表现象。但其他地区缺乏重大减排措施支撑,仍有爆表的可能。

柴发合还建议,要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厘清各地相互影响,切实落实责任。尽快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保障公众健康为根本目标,降低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门槛,提升预测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做到应急措施的有效减排。如遇到极重污染天气,要立即启动有效的管控措施。

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都有哪些?

安徽淮北中考时间2023年时间表如下: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基〔2023〕34号)文件精神,202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2023年淮北中考时间为6月14-16日,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时进行。

九年级:6月14日08:30-11:00语文,15:00-17:00物理、化学。

6月15日08:30-10:30数学,15:00-17:00道德与法治、历史。

6月16日08:30-10:30,外语。

八年级:6月17日15:00-16:30生物学、地理。

中考注意事项

1、衣

中考前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提醒同学们要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免着凉。出门一定要看天气,阴晴不定的时候最好带把伞,既防晒又遮雨,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因此,考试那几天别穿以前没试过的新衣服,免得因为不合身或者不舒服影响情绪。打扮得精神点的去参加中考!

2、食

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要记得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平时吃了会过敏的食物考前一定要忌食。多吃了冰淇淋或冷饮,容易引起胃疼,还是少吃或者不吃为妙。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

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

因此侧重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以前把握的知识,尽可能找到自己忽略的一些环节或死角,把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都复习到。然后全盘的阅读知识点有助于整理的把握知识点,并且把一些比较零碎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个时期的复习任何对高中生来说任务很重,也是最高效的因此一定要攻克一些综合性和高难度的题目做准备。

保持充足的自信心

要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均衡对待所有功课,不要抛弃任何一科。比较优秀的科目一定要保持足够的重视,稍微弱的一些的要努力正确提高,确实没有掌握的,不要投太多的精力,免得顾此失彼。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成功!

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

一、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

简介

2月28日新疆吐鲁番遭遇大风,瞬时最大风力达14级(41.8米/秒),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11节车厢被吹翻,4人死亡,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

进程

·2月28日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行至南疆线珍珠泉至红山渠间42公里+300米处,因大风造成机后9至19位车辆脱轨。

·2月28日上午,铁道部部长立即赶到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并已经派出以副部长胡亚东为首的工作组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

·2月28日10时,新疆南疆铁路被狂风刮翻的5807次旅客列车中最后一名受困伤者已成功获救,并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2月28日11时30分,南疆铁路恢复运输。

二、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区)

简介

8月18日和19日,第9号台风“圣帕”先后在台湾和福建省惠安县沿海登陆,登陆福建省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其减弱的低压环流一直深入内陆,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受其影响,18-25日,华南东部、江南南部和西部及广西西北部等地累积降水量有100-200毫米,其中福建东北部、湖南东南部、江西西南部达200-400毫米。福建、湖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北7省(区)共1142.3万人受灾,死亡48人,直接经济损失83.2亿元。

各地纪实

广东:尽管台风“圣帕”没有正面袭击广东,但它的环流以及低压槽的影响给广东带来不同程度的暴雨和特大暴雨。其中乐昌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湖南:8月中旬,受台风“圣帕”影响,湖南郴州普降大到暴雨,出现山体滑坡,造成多处交通中断,桥梁、房屋被毁,城区多处被淹,灾情严重。

江西:“圣帕”入境江西,造成其大范围降雨,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16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突破50万。

浙江:浙江省2007年首次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和强台风紧急警报。

台湾:受“圣帕”影响,台铁全天全线停驶,岛内航班全线停飞。

福建:受“圣帕”低压环流影响,8月22日福建省部分地区发生大雨到暴雨,中部沿海的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

三、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

简介

淮河流域今年6月19日进入多雨期,至7月26日结束,持续38天; 持续性强降水集中在6月29日至7月26日期间。

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王家坝出现四次洪峰,超警时间累计达26天,先后启用10个行蓄(滞)洪区分洪。

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共有2922万人受灾,死亡3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6.1亿元。其中,安徽省受灾最为严重。

进程

·6月30日至7月4日,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南部普降大到暴雨。国家防总已启动四级响应,并派出淮河防汛工作组抵达安徽省。

·7月4日10时,王家坝水位已涨至27.83米,超过警戒水位(27.50米)0.33米,流量3190立方米每秒。

·7月4日,淮河防汛总指挥部紧急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四级响应。

·7月8日,安徽省发布暴雨警报,预警上升至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

·7月10日12时29分,淮河王家坝闸开启闸门,向蒙洼蓄洪区分洪。

·7月10日15时,淮河王家坝水位回落至29.47米,流量5680立方米每秒。淮河干流王家坝持续多日的高水位开始回落,但仍然没有低于29.3米的保证水位。

·7月1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紧急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7月11日,安徽省又相继启用了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五大行洪区,加大洪水下泄速度。

·7月12日12时,正阳关下游吴家渡水位20.86米,超过警戒水位0.56米;洪泽湖蒋坝水位13.85米,超过警戒水位0.35米。

·7月12日19时,奉安徽省防指命令,淮南市防指正式启用石姚湾行洪区扒堤行洪。这是在安徽省内启用的第七个行蓄洪区,也是淮河防总启用的第八个行蓄洪区。

·7月13日3时,淮河干流水位全线回落,但仍处于高水位状态,超警幅度为2.94至0.71米。

·7月13日,淮河上游及淮南山区再降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

·7月15日16时,淮南市防指执行安徽省防指命令,正式启用洛河洼行洪区行洪。

·7月17日11时,淮河干流第三次洪峰安全通过王家坝。

·7月19日7时30分,姜唐湖蓄(行)洪区退洪闸开闸进洪。开闸时,正阳关水位26.05米。

·7月19日20时,安徽荆山湖行洪区开闸分洪。至此,淮河流域已经启用了10个行蓄洪区。

·7月24日,淮河洪水的最高峰已过,淮河渐入退水期。

四、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

简介

2007年1月1日至11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1.4℃,比常年同期偏高1.2℃,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也是连续第11年高于常年同期。

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新疆11个省(市、区)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吉林、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西藏8个省(市、区)为次高值。

进程

·2007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比常年同期偏高1.4℃。

·2007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0.7℃,较常年同期偏高3.5℃,全国及19个省(区、市)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2007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比常年同期偏高0.9℃。

·2007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比常年同期偏高1.0℃,仅次于2005年,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2007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9℃,比常年同期偏高0.5℃。

·2007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5℃,比常年同期偏高1.1℃;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2007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8℃,较常年同期(16.0℃)偏高0.8℃。其中,北京9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2007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3℃,较常年同期(9.6℃)偏高0.7℃。其中,青海10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五、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

简介

今年以来,我国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其中,雷击死亡676人,比去年明显偏多。5月23日,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南部出现了雷暴天气,因雷击死亡9人。其中,重庆市开县雷击造成兴业村小学学生7人死亡、43人受伤。

6月22-25日,雷暴、风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江西上饶、南昌、抚州等市,359万人受灾,死亡41人(其中雷击死亡36人);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

各地纪实

·5月23日,重庆市开县兴业村小学23日遭受雷击,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43名小学生受伤。

·6月23日晚开始,江西中北部持续出现强雷电、强降水和大风强对流天气。

·6月23日至26日,江西全省有51个县144个雨量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因遭受严重的风雹、雷电灾害,上饶、南昌、景德镇等市受灾严重。

·6月27日,江西强雷电天气还在持续。江西省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27日发布雷电**预警信号。

六、罕见暴风雪袭击辽宁、山东

简介

3月2-5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其中辽宁、山东等地出现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的暴风雪(雨)天气,渤海湾、莱州湾以及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遭受了近38年来最严重的温带风暴潮,威海、烟台、潍坊等地瞬时风力达到13级,海上最高潮位达3.21米。

暴风雪造成辽宁省许多城市交通瘫痪,中小学停课二天,蔬菜价格暴涨,120多万人受灾, 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9.0亿元;山东省64.1万人受灾, 3人死亡,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9.6亿元。

进程

·3月3日16时至5日6时,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自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暴雪和特大暴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出现在鞍山市,为78毫米,最大积雪深度有些地方达1米多。

·3月4日凌晨,特大暴风雪袭向辽宁。到下午,沈阳市路面积雪已达一尺厚。

·3月4日至5日,上冻威海市遭遇罕见风暴潮袭击。

·3月4日、5日,特大风暴潮的袭击山东烟台。

·3月5日,沈阳市所有中小学生因暴风雪于停课一天。

·3月6日起沈阳交通逐步恢复正常。

·3月9日,辽宁中东部地区夜间迎来一场新的降水过程。

·3月10日中午,辽宁新一轮降水结束,交通未受过多影响。

七、江南、华南伏旱严重,数百万人饮水困难

简介

7月至8月上旬,江南、华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干旱发展迅猛。

湖南、江西、广东、广西4省(区)因旱共有151.9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绝收面积24.2万公顷,371.9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49.9亿元。

各地纪实

·7月,广东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偏少七成,8月初,旱情迅速蔓延至韶关、梅州等全省十一个地市,造成三百三十多千公顷土地受旱,约六十一万人饮水发生困难。

·截至7月30日,福州连续31天最高气温超过35℃,创下自1880年福州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高温最长纪录,成为百年来最热的夏天。

·7月31日,中国中部省份江西正在遭遇五十余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旱情导致该省一百零六万人饮水困难。

·截至7月31日,湖南衡阳旱灾向特大干旱发展,26万人饮水困难。

·8月9日,广西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少雨天气,造成该市一百多万亩农作物受旱,数万人饮水困难,超过二万头的大牲畜饮水困难。

八、强台风“罗莎”给浙江造成严重损失

简介

10月6日,第16号强台风“罗莎”路径异常,在台湾两次登陆后,7日在浙江省苍南县至福建省福鼎市一带沿海第三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有12级(风速33米/秒)。

受其影响,6-9日浙江东部和北部地区以及福建东北部降水量超过200毫米,8日杭州日雨量191.3毫米,舟山233.8毫米,均破历史最大日降水量记录。

“罗莎”影响期间,正值国庆黄金周,它带来的狂风暴雨使沿海部分地区尤其是浙江蒙受较大损失。其中,浙江灾情最为严重,经济损失达89.1亿元。

进程

·10月2日,今年第16号热带风暴KROSA(罗莎)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0月3日凌晨2时,“罗莎”已加强为台风。

·10月5日凌晨2点,16号强台风“罗莎”加强为超强台风。

·10月6日下午3点半前后“罗莎”在台湾省宜兰县登陆,登陆时减弱为强台风,下午4点钟位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境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

·10月7日下午3点30分左右“罗莎”在浙江苍南和福建福鼎交界处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

·10月7日下午5点钟“罗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福建省福鼎境内,最大风力有11级,强度逐渐减弱。

·10月8日07时“罗莎”中心位于浙江平阳(北纬27.8度,东经120.5度),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20米/秒),已减弱为热带风暴,正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

·10月8日晚上11点钟“罗莎”停止编号,它对我国大陆影响基本结束。

九、城市暴雨影响严重

简介

夏季,我国城市暴雨灾害频发,重庆、济南、乌鲁木齐、郑州、北京、上海等多城市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地区内涝严重,交通严重受阻,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各地纪实

·7月16-22日,重庆西部出现强降水过程,其中17日沙坪坝降水量达262.8毫米,突破1892年以来日雨量的极值。强降水致使全市742.2万人受灾,死亡55人、失踪7人,直接经济损失29.8亿元。

·7月18日,山东省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济南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突发的特大暴雨给济南市造成严重内涝,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范围的强降水致使山东省有9个市、25个县(市、区)受灾,死亡46人(其中济南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

·7月30日下午至夜间,北京出现大到暴雨,并伴随雷电,北京市气象台30日11时20分、17时两次发出暴雨蓝色、雷电**预警,预警连发乃今夏首次。

·8月2日,特大暴雨光临郑州。7月以来,郑州频繁遭遇大暴雨袭击,天气变化反复无常。

·8月5日下午,上海北部遭遇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雷暴雨袭击。

十、南方地区发生1951年来罕见的秋旱

简介

9月21日至11月27日,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其中贵州、湖南、江西区域平均降水量仅为42.7毫米,约为常年同期的四分之一,为1951年以来次少值。长时间少雨,致使江南中部和西部及湖北东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和东部、广东西部等地发生严重干旱,其中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干旱为近50多年来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