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断树种的地理变异模式

2.亚热带的气候特征

3.关于气候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5.美国生态型的西瓜有什么特点

气候生态型_气候生态型在种源选择中的意义

珠三角地区

气候和温度特点--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即非常接近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全年不见霜雪。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小,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各月降水分布比较均匀,雨季长,一般4月从到10月。

如何判断树种的地理变异模式

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原产于中国,又称结球白菜、包心白菜、黄芽白、胶菜等,在粤语里叫绍菜,在我们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白菜的产地分布有哪些吧!

大白菜的产地分布

大白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长江以南为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占秋、冬、春菜播种面积的40%-60%。

大白菜按时间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特点,白菜可分为秋冬白菜、春白菜和夏白菜,各包括不同类型品种。

1、秋冬白菜:中国南方广泛栽培、品种多。株型直立或束腰,以秋冬栽培为主,依叶柄色泽不同分为白梗类型和青梗类型。白梗类型的代表品种有南京矮脚黄、常州长白梗、广东矮脚乌叶、合肥小叶菜等。青梗类型的代表品种有上海矮箕、杭州早油冬、常州青梗菜等。

2、春白菜:植株多开展,少数直立或微束腰。冬性强、耐寒、丰产。按抽薹早晚和供应期又分为早春菜和晚春菜。早春菜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亮白叶、无锡三月白及青梗的杭州晚油冬、上海三月慢等。晚春菜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四月白、杭州蚕白菜等及青梗的上海四月慢、五月慢等。

3、夏白菜:夏秋高温季节栽培,又称火白菜、伏菜,代表品种有上海火白菜、广州马耳白菜、南京矮杂一号等。

大白菜按形态分类

大白菜分为四个变种,其中结球变种又分为三个生态型。

1、散叶变种:散叶变种是结球白菜的原始类型,叶片披张,不形成叶球。抗逆性强,纤维较多,品质差,食用部分分为莲座叶,已渐淘汰。代表品种为山东莱芜擘白菜。

2、半结球变种:半结球变的种叶球松散,球顶开放,呈半结球状态。耐寒性较强,对肥水要求不严格,莲座叶和叶球同为产品。代表品种有辽宁兴城大矬菜、山西阳城大毛边等。

3、花心变种:花心变种的球叶以裥褶方式抱合成坚实的叶球,但球顶不闭合,叶片先端向外翻卷,翻卷部分呈黄、淡黄或白色。耐热性较强,生长期短,不耐贮藏,多用于夏秋早熟栽培。代表品种有北京翻心白、山东济南小白心等。

4、结球变种:结球变种是大白菜进化的高级类型,球叶抱合形成坚实的叶球,球顶钝尖或圆,闭合或近于闭合。栽培普遍,要求较高的肥水条件和精细管理,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藏,分为三个基本生态型:

①卵圆型:又称海洋性气候生态型,叶球卵圆形,球形指数(叶球高度与横切面直径之比值)约为1.5。叶球抱合方式为褶抱或合抱。球叶数目较多,属叶数型。它要求气候温和、湿润、变化不剧烈的环境。栽培的中心地区为中国的山东半岛代表品种有山东福山包头、胶县白菜、辽宁诱大小根等。

②平头型:又称大陆性气候生态型,叶球倒圆锥形,球形指数近于1,球顶平,完全闭合,叠抱。球叶较大,叶数较少,属叶重型,它要求气候温和、昼夜温差较大、阳光充足的环境,对气温变化剧烈和空气干燥有一定的适应性。栽培的中心地区为河南中部及山东西部、河北南部。代表品种有河南洛阳包头、山东冠县包头、山西太原包头等。

③直筒型:又称交叉性气候生态型,叶球细长圆筒形,球形指数约为4,球顶钝尖,近于闭合拧抱。球叶长倒卵形。栽培的中心地区为河北东部近渤海湾地区,基本为海洋性气候,但因靠近内蒙古,常受大陆性气候冲击,使该生态型形成了对气候适应性强的特点。代表品种有天津青麻叶河北玉田包尖、辽宁河头白菜等。这三种生态型之间及与其他变种之间相互杂交,又派生出次级类型,如平头直筒型、平头卵圆型、圆筒型、花心直筒型、花心圆型等。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白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70年代中期用于生产,种植面积较大的杂种一代有青杂中丰、山东四号、北京106等。

亚热带的气候特征

判断树种的地理变异模式的方法:

连续变异:树木群体内性状的变异常常是连续的,且与环境条件变化的梯度相平行,并逐歹iI-"形TrA成单向渐变群的变异模式。

生态变异:生态型因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产生的遗传上有差异的群体称之为生态型。研究树种的生态型对种源的生态分类,确立树种的变异模式和种子调拨区划分都有重要的意义。

林分生态特征的变异预期地理位置如水平分布一纬度,垂直分布一海拔高度,立地条件类型一早生型、湿生型、盐碱型等直接有关。除了匕述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气候生态型外,尚有因突然条件影响到树木的遗传性而形成的地理生态型。

了解群体的变异是连续或不连续,在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变异是连续的,就可根据分布在两端的产地表现,来推测其产地的表现。假若变异是不连续的,就要了解其形成的生态型或地方品种的分布界限,并对这些生态型或地方品种的利用价值做出估算,可能将—个生态型的种子在—个方向推进很远,而另—个方向则很近。

随机变异:随机变异就是看不出与环境有关的变异,如相邻的两个产地或林分的差异,最大可以大到分布区两端那样的差异。

关于气候

(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 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

其另一特点为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8个月以上,使农作物一年可有两造的收获"。亚热带有冷、热两季,冷季种喜凉作物,热季种喜温作物,喜凉和喜温不同生态型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是亚热带农业的基本特征。

四种类型:

(1)大陆西岸型,即地中海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被视为典型的亚热带;

(2)大陆东岸型,即季风型,夏季湿热,冬季干冷;

(3)内陆型,即干旱草原与荒漠型,雨量稀少,全年干燥,温度较差大;

(4)山地型,指基底部分为亚热带的山地,垂直地带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其中,内陆型和山地型实属亚热带 的过渡型。中国的亚热带,全称为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属大陆东岸型。它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存在,空气下沉增温,水汽远离饱和点,大都成为极端干旱的荒漠;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地中海型气候,冬湿夏干,水热不甚协调,也远逊于中国季风亚热带。中国的亚热带,由于季风环流和青藏高原的影响,雨热同季,气候适宜,成为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

引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亚热带是地球上的一种气候地带。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最冷月在0摄氏度以上。

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竺可桢先生认为亚热带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月微寒,足使喜温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其另一特点为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8个月以上,使农作物一年可有两造的收获”。亚热带有冷、热两季,冷季种喜凉作物,热季种喜温作物,喜凉和喜温不同生态型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是亚热带农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22~34°N,98°E以东)的广大地区。涉及16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约2.4×106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亚热带属东岸湿润季风区,位置比西岸气候型偏南5~8个纬度,比大陆气候型偏北6~7个纬度。与世界同纬度比,除沙漠地区外,是最暖热的地区,雨量远比同纬度的充沛,生物资源丰富,四季长青,土壤肥沃,生物生产力高,农作物高产优质,是我国主要的农林产区。

我国亚热带丘陵山地雨热基本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多在38×108~54×108焦耳/米2,全年大于10℃的积温在4250~8000℃之间,大于10℃持续天数,在220~35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多数降水在作物需水较多的温暖季节。在主要农林作物生长季节(4~10月)的太阳辐射、积温和降水可占全年总量的70~85%,光、热、水的配合,有利于亚热带各种喜温作物,林果和灌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有利条件。

但本区也是我国降水量最多,暴雨最频繁,强度最大的地区。特大暴雨的出现,不仅大大减小了降水的有效性,也严重危害了山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此外,低温冻害、寒害、冰雹以及高山区的雪害在本区也屡见不鲜,给山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区山峦起伏,沟谷纵横。由于山岭对光、热、水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明显的气候带(层),尤其是中山层存在明显的过渡性气候。该层的许多大气物理现象和气候特征是本区所独有的。随着山脉走向,坡地方位和地形起伏的不同,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海拔高度上的阳坡和阴坡,坡地和盆谷地,可以出现迥然不同的气候,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亚热带丘陵山地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结合本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力发展以林为主,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商品生产。丘陵山区是森林立身之处,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丘陵山区,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促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意见如下:

增加投入发展立体农业 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仍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低产田,低产园(如桔园,茶园等),低产林(如油茶林、油桐林、杉木林等)占很大的比例,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光、热、水和土地资源,而且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粗放经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文化落后,缺乏物资(如化肥、农药、机械、能源等)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引进。因此,大幅度增加对丘陵山区的物资投入,促使科技进山,是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丘陵山区的地貌特征是山地多、耕地少。当前丘陵山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间河谷的少数耕地上,而大量的山坡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尤其是坡度为25°以下的缓坡地具有发展经济林的良好条件,应重点开发利用,并应根据各种条件,发展果、茶、桑及用材林等。针对山区气候特点,布局山区多层次的立体农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维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以获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下层(海拔300~400m以下)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在保证粮食稳步增长,自给有余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面积,适当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果,大力发展薪炭林,积极开发草食畜禽和水产养殖,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

中层(海拔400~800m)可在保证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开发名、特、优农产品,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草食畜禽。交通方便,离城市较近的山区,可利用夏季凉爽气候种植番茄,甜椒,萝卜等蔬菜作物,充分发挥山区气候资源优势。

上层(海拔800~1000m以上)则以林为主,大力发展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药材,适当发展食用菌,实行保护性开发,增强生态效益,对山顶的森林植被必须保护,有条件的山区逐步发展旅游业。

本区山体高度一般约为1000~1500m,人类活动主要在1000m以下。800~1000m以上基本是林农湿冷气候层,南、中、北亚热带有所区别。水稻种植上限高度,中亚热带可达1200~1400m,北亚热带为900m左右。北亚热带玉米种植上限高度达1500m左右。采取分散小群放牧的方式可以利用草山发展养牛、养羊业。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部地区。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以欧洲的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美国生态型的西瓜有什么特点

1.气候相似性原理

20世纪初,由德国人迈尔提出。在原产地和引种地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素上要尽可能相似。在气候条件或主要气候因素相同的地区之间相互引种,容易获得成功。

为了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地理上远距离引种:如 中国的作物引种到美国,需要重视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的相似性。

气候相似论的缺点在于主要强调温度条件对作物的反应,忽略了光、湿、气、土等对作物的影响。

2.生态型相似性原理

生态因素:在作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中,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称为生态条件。如气候、土壤、生物等。

生态环境:生态因素有气候的、土壤的、生物的。这种起综合作用的一些生态因素的复合体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区: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为生态区。如新疆棉区、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南方双季稻区、长江流域中晚粳稻区、北方早粳区等。

生态类型:具有相似遗传适应性的一个品种类群称为作物的生态类型。多年栽培,长期地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品种类型。

生态型相似性原理的要点在于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引种容易成功,或生态类型相近的作物品种之间引种也比较容易成功。其意义在于为制订育种目标、正确进行品种区域试验,特别是对引种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参考依据。

该类型原产于美国,适应于日照充裕的干旱沙漠、草原气候。其长势较强,坐瓜节位高,多为晚熟品种,果型较大,中心折光糖含量为10%,抗病。一般将其作为育种材料,直接应用于生产的较少。而根据我国西瓜栽培品种类型、栽培特点的差异,可将西瓜分布区域划分为北方多旱气候栽培区、西北干燥气候栽培区、南方阴雨多湿气候栽培区和青藏高原气候栽培区。其中,北方多旱气候栽培区约占全国西瓜栽培面积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