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时天气和天气通哪个准

2.你知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吗?

3.怎么看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怎么知道会有雨或者天晴?

4.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的预报是怎样的?

卫星定位精准天气预报_精准卫星定位天气预报软件推荐

查天气是用量子卫星定位的。

简介:量子卫星就是以量子信号做为卫星与地面之间数据传输媒介的卫星。其过程是量子信号从地面上发射并穿透大气层,卫星接收到量子信号并按需要将其转发到另一特定卫星,量子信号从该特定卫星上再次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某个角落的指定接收地点。

优势:由于量子信号的携带者光子在外层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如果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纠缠光子在穿透整个大气层后仍然存活并保持其纠缠特性,人们就可以在卫星的帮助下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

准时天气和天气通哪个准

天气预报软件比较准的有快频彩虹、天气现在、2345天气王、彩云天气、天气通。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你知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吗?

准时天气和天气通不易直接比较好坏。

1、准时天气的优点是卫星定位,精准预报几点分下雨,实时更新,关注天气变化,用户是在农村,也能看到天气变化,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所有字体都特别大,方便老人观看,即使不戴眼镜也能看清楚。

2、天气通的优点是气象警报提示,实时天气预警信息迅速掌握,经气象部门授权数据信息,准确覆盖市县。查看国内各城市的天气预报、空气质量,十五日天气预报,最长可达15天,掌握更多的天气信息,可提前出行,分钟级预报:未来的降水预报,精确至分钟级。

怎么看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怎么知道会有雨或者天晴?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和精确授时三大作用。

实时导航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在特定的空间节点内,准确的估算距离,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汽车内的导航系统了,我们国家研究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有这种作用,在汽车出发之前,通过导航输入目的地的信息,就可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全程导航,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开车去陌生城市的人们,不知道路线也没事,更加方便了日常的通行。

快速定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个系统可以快速的报出自己的位置,我们在手机中用到的很多定位功能都是依托导航系统来进行定位的,我们国家研究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也有这个功能,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比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个地方,发个定位出来,一切就了然于心了。或者说想知道一个城市周边有哪些景点,也可以准确的定位出来,也是我们日常中非常实用的功能。

最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有精确授时的作用,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休息,都离不开时间,有时候在手机中看到的是一个时间,在电视中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时间,这其中就是导航系统的差别,一个好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更加准确的定位出时间,我国新研发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很好的完善的这一功能,也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加精确的把握时间。

当然,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止有这三大作用,在我国科技、航天和生物领域内都有所展现,相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能力的增长,这个系统也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的预报是怎样的?

气象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定位在赤道上,高度固定,与地球相对静止。地球同步卫星通过红外探测仪,探测地球表面温度,如果有云,则认为是探测到的云层的温度。红外探测仪以沿着经纬线的方向的步进角和行扫描角探测,每次扫描角度为140微弧。 但是扫描的步进角和行扫描角虽然是均匀的,对应到地球上的经纬度坐标却不是均分的。一个气象卫星是探测不到地球上所有点的温度的,而且南极和北极同样是盲区。所以一般先计算出每个扫描点和经纬度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将红外探测仪探测到的温度数据(红外探测仪会将温度转换成灰度,也就是颜色深浅不同的黑色和白色),两组数据组合同步到二维的地图上,就是我们看到的卫星云图。白色一般是低温区,黑色表示高温区,白色的地方是云层。一般天气预测,不是从单一的卫星云图进行判断,而是连续时刻云层的移动和变化(风矢)进行判断,也就是一副云图是起不了天气预测的作用。利用图像匹配,将灰度矩阵对应的小范围的像素(比如4X4)在一定范围内(比如16X16内所有的4X4)所有的相同像素的不断对比,判断风矢,风的大小和方向,通过云层的移动判断气象变化。这种计算量通常比较大,所以气象局一般肯定具备超级计算机这么变态的东东。

气象观测预报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的出现为气象观测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气象卫星上装有各种气象遥感器,能够遥感地球及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能够探测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递到地面。地面台站将卫星送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洋面,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即可得出各种气象资料。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气象云图就是根据气象卫星发回的气象探测资料绘制的。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有两种,一种是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云图,图像上有各种不同的云系和经纬网络;一种是极轨气象卫星云图,图像上有海洋、云层、高原、沙漠、冰雪、植被和河流。卫星云图还分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全景云图和区域云图。直接从卫星上接收的云图只是黑白图像。为研究的方便和使观众易于看明白,气象工作者为云图画上国境线、城市标记,并根据光谱原理对云图进行了色彩加工,使之接近人的视觉习惯:绿色表示植被;赭**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等等。由于大片云系会反射太阳光,气象卫星接收到的各种云系的信号是灰白颜色,因此我们从卫星云图看到的大片降雨云系的色彩是灰白的,而不是浓黑色。

制作卫星云图的工作相当复杂。每天早上值班天气预报员要确定天气预报使用的云图种类。气象中心的人员按需要将接收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云图定位、拼接处理、投影变换、几何畸变校正、辐射畸变校正、绘制等压线和等温线等。通常每天接收两次极轨气象卫星的图像资料,每次接收到的是相邻三个轨道(每个轨道约横向3000千米宽)气象资料,这些资料经过投影拼接才能得到一张可完全覆盖中国的气象云图。接着还要进行彩色合成及局部放大。另外,每隔半小时还要接收一次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云图,它覆盖约四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将这些云图做成动画片形式可生动显示各个云系的变化,据此可对天气系统的趋势作出预测。

1960年4月,美国发射成功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证明了使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的巨大价值和优越性。气象卫星观测的地域广阔、观测时间长、观测数据汇集迅速,因而能提高气象预报的质量,对长期天气预报更有重要意义。气象卫星所提供的气象资料已被广泛用于日常气象业务、气象科学、大气物理、海洋学和水产学的研究。气象卫星的发展和应用异常迅速。气象卫星逐步由低地球轨道扩展到太阳同步轨道,再进一步发展到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就可以实现对全球的气象观测。目前全球性的气象卫星观测网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及时性,并能预先预报灾害性天气,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60年代初,中国已对气象卫星技术和大气遥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从70年代起,中国开始接收国外气象卫星发出的资料,对云图分析、红外和微波遥感以及天气预报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80年代,引进了美国“泰罗斯-N”系列气象卫星单站接收处理系统,1986年10月1日,中国首次在电视中播发了卫星气象云图和气象预报。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中国先后发射成功两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标志着中国卫星气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风云一号”的主要遥感设备是两台五通道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3000千米,星下点分辨率1.1千米。各通道分别用于拍摄白天云图,昼夜云图,水、冰、雪和植被图像,海洋水色图像,地表、海面温度及图像。星上其他重要设备还有三种图像传输系统和计算机。卫星为1.4×1.4×1.2米的六面体,重900千克,运行轨道高度为901千米,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地面系统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地面资料接收站和设于北京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资料处理中心构成。广州和乌鲁木齐接收的资料通过通信卫星实时传送到中心,北京的资料通过微波传至中心。中心对气象卫星资料进行处理,制成卫星云图,供气象研究和预报使用。在这两颗卫星正常工作期间,中国气象预报工作用了自己的高质量卫星云图。除使用“风云一号”卫星的云图外,中国通常都是接收和使用美国的“诺阿”极轨气象卫星和日本的“葵花”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