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

2.1981年,韩先楚回湖北老家,被70岁老妇喊出乳名,直接泪如泉涌

3.鲁迅简介

4.帮我点评一下鲁迅先的《朝花夕拾》

桐柏县新集乡天气_桐柏县新集乡天气情况

与当道书

江省之变,大略具奏内。此人逆谋已非一日,久而未发,盖其心怀两图,是以迟疑未决,抑亦虑生之蹑其后也。近闻生将赴闽,必经其地,已视生为几上肉矣。赖朝廷之威灵,诸老先生之德庇,竟获脱身虎口。所恨兵力寡弱,不能有为尔。南、赣旧尝屯兵四千,朝有警而夕可发。近为户部必欲奏革商税,粮饷无所取给,故遂放散,未三月而有此变,复欲召集,非数月不能,亦且空然无资矣。世事之相挠阻,每每如此,亦何望乎?今亦一面号召忠义,取调各县机快,且先遣疲弱之卒,张布声势于丰城诸处,牵蹑其后。天夺其魄,彼果迟疑而未进。若再留半月,南都必已有备。彼一离窠穴,生将奋捣其虚,使之进不得前,退无所据。勤王之师,又四面渐集,必成擒矣。此生意料若此,切望诸老先生急赐议处,速遣能将,将重兵声罪而南,以绝其北窥之望。飞召各省,急兴勤王之师。此人凶残忌刻,世所未有,使其得志,天下无遗类矣。谅在庙堂,必有成算,区区愚诚,亦不敢不竭尽,生病疲尪,仅存余息。近者人闽,已具本乞休,必不得已,且容归省。不意忽遭此变,本非生之责任。但阖省无一官见在,人情涣散,汹汹震摇,使无一人牵制其间,彼得安意顺流而下,万一南都无备,将必失守。彼又分兵四掠,十三郡之民素劫于积威,必向风而靡。如此,则湖、湘、闽、浙皆不能保。及事闻朝廷,大兵南下,彼之奸计渐成,破之难矣。以是遂忍死暂留于此,徒以空言收拾散亡,感激忠义。日望命帅之来、生得以舆疾还越,死且暝目。伏惟诸老先生鉴其血诚,必赐保全,勿遂竭其力所不能,穷其智所不及,以为出身任事者之戒,幸甚幸甚!

与汪节夫书

足下数及吾门,求一言之益,足知好学勤勤之意。人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须先有笃实为己之心,然后可以论学。不然,则纷纭口耳讲说,徒足以为为人之资而已。仆之不欲多言者,非有所靳,无可言耳。以足下之勤勤下问,使诚益励其笃实为己之志,归而求之,有余师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足下勉之!?道南?之说,明道实因龟山南归,盖亦一时之言,道岂有南北乎?凡论古人得失,莫非为己之学,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果能有所得于尚友之实,又何以斯录为哉?节夫姑务为己之实,无复往年务外近名之病,所得必已多矣,此事尚在所缓也。凡作文,惟务道其心中之实,达意而止,不必过求雕刻,所谓修辞立诚者也。

寄张世文

执谦枉问之意甚盛。相与数月,无能为一字之益,乃今又将远别矣,愧负愧负!今时友朋,美质不无,而有志者绝少。谓圣贤不复可冀,所视以为准的者,不过建功名,炫耀一时,以骇愚夫俗子之观听。呜呼!此身可以为尧、舜,参天地,而自期若此,不亦可哀也乎?故区区于友朋中,每以立志为说。亦知往往有厌其烦者,然卒不能舍是而别有所先。诚以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远别无以为赠,复申其立志之说。贤者不以为迂,庶勤勤执谦枉问之盛心为不虚矣。

与王晋溪司马

伏惟明公德学政事高一世,守仁晚进,虽未获亲炙,而私淑之心已非一日。乃者承乏鸿胪,自以迂腐多疾,无复可用于世,思得退归田野,苟存余息。乃蒙大贤君子不遗葑菲,拔置重地,适承前官谢病之后,地方亦复多事,遂不敢固以疾辞。已于正月十六日抵赣,扶疾莅任。虽感恩图报之心无不欲尽,而精力智虑有所不及,恐不免终为荐举之累耳。伏惟仁人君子,器使曲成,责人以其所可勉,而不强人以其所不能,则守仁羁鸟故林之想,必将有日可遂矣。因遣官诣阙陈谢,敬附申谢私于门下,伏冀尊照。不备。守仁近因畲贼大修战具,远近勾结,将遂乘虚而入,乃先其未发,分兵掩扑。虽斩获未尽,然克全师而归,贼巢积聚亦为一空。此皆老先生申明律例,将士稍知用命,以克有此。不然,以南赣素无纪律之兵,见贼不奔,亦已难矣。况敢暮夜扑剿,奋呼追击,功虽不多,其在南赣,则实创见之事矣。伏望老先生特加劝赏,使自此益加激励,幸甚。今各巢奔溃之贼,皆聚横水、桶冈之间,与郴、桂诸贼接境。生恐其势穷,或并力复出。且天气炎毒,兵难深入远攻。乃分留重卒于金坑营前,扼其要害,示以必攻之势,使之旦夕防守,不遑他图。又潜遣人于已破各巢山谷间,多张疑兵,使既溃之贼不敢复还旧巢,聊且与之牵持。候秋气渐凉,各处调兵稍集,更图后举。惟望老先生授之以成妙之算,假之以专一之权,明之以赏罚之典。生虽庸劣,无能为役,敢不鞭策驽钝,以期无负推举之盛心。秋冬之间,地方苟幸无事,得以归全病喘于林下,老先生肉骨生死之恩,生当何如为报耶!正署,伏惟为国为道自重,不宣。

前月奏捷人去,曾渎短启,计已达门下。守仁才劣任重,大惧覆餗,为荐扬之累。近者南赣盗贼虽外若稍定,其实譬之疽痈,但未溃决。至其恶毒,则固日深月积,将渐不可瘳治。生等固庸医,又无药石之备,不过从旁抚摩调护,以纾目前。自非老先生发针下砭,指示方药,安敢轻措其手,冀百一之成?前者申明赏罚之请,固来求针砭于门下,不知老先生肯赐俯从,卒授起死回生之方否也?近得畲中消息,云将大举,乘虚入广。盖两广之兵近日皆聚府江,生等恐其声东击西,亦已密切布置,将为先事之图。但其事隐而未露,未敢显言于朝。然又不敢不以闻于门下。且闻府江不久班师,则其谋亦将自阻。大抵南、赣兵力极为空疏,近日稍加募选训练,始得三千之数。然而粮赏之资,则又百未有措。若夹攻之举果行,则其势尤为窘迫。欲称贷于他省,则他省各有军旅之费。欲加赋于贫民,则贫民又有从盗之虞。惟赣州虽有盐税一事,迩来既奉户部明文停止。但官府虽有禁止之名,而奸豪实窃私通之利。又盐利下通于三府,皆民情所深愿,而官府稍取其什一,亦商人所悦从。用是辄因官僚之议,仍旧抽放。盖事机窘迫,势不得已。然亦不加赋而财足,不扰民而事办,比之他图,固犹计之得者也。今特具以闻奏,伏望老先生曲赐扶持,使兵事得赖此以济,实亦地方生灵之幸。生等得免于失机误事之诛,其为感幸,尤深且大矣。自非老先生体国忧民之至,何敢每事控聒若此?伏冀垂照。不具。

生于前月二十日,地方偶获征功,已于是月初二日具本闻奏。差人既发,始领部咨,知夹攻已有成命。前者尝具两可之奏,不敢专主夹攻者,诚以前此三省尝为是举,乃往复勘议,动经岁月,形迹显暴,事未及举,而贼已奔窜大半。今老先生略去繁文之扰,行以实心,断以大义,一决而定,机速事果,则夹攻之举固亦未尝不善也。凡败军偾事,皆缘政出多门,每行一事,既禀巡抚,复禀镇守,复禀巡按,往返需迟之间,谋虑既泄,事机已去。昨睹老先生所议,谓阃外兵权,贵在专委;征伐事宜,切忌遥制。且复除去总制之名,使各省事有专责,不令掣肘,致相推托。真可谓一洗近年琐屑牵扰之弊。非有大公无我之心发强刚毅者,孰能与于斯矣?庙堂之上,得如老先生者为之张主,人亦孰不乐为之用乎?幸甚幸甚?今各贼巢穴之近江西者,盖已焚毁大半。但擒斩不多,徒党尚盛。其在广东、湖广者,犹有三分之一。若平日相机掩扑,则贼势分而兵力可省。今欲大举,贼且并力合势,非有一倍之众,未可轻议攻围。况南、赣之兵,素称疲弱,见贼而奔,乃其长技。广、湖所用,皆土官狼兵,贼所素畏,夹攻之日,势必偏溃江西,今欲请调狼兵以当其锋,非惟虑其所过残掠,兼恐缓不及事。生近以漳南之役,亲见上杭、程乡两处机快,颇亦可用,且在抚属之内。故今特调二县各一千名,并凑南赣新集起倩,共为一万二千之数。若以军法五攻之例,必须三省合兵十万而后可。但南、赣粮饷无措,不得已而从减省若此。伏望老先生特赐允可。若更少损其数,断然力不足以支寇矣。腐儒小生,素不习兵,勉强当事,惟恐覆公之餗。伏惟老先生悯其不逮,教以方略,使得有所持循,幸甚幸甚!

守仁始至赣,即因闽寇猖獗,遂往督兵。故前者渎奏谢启,极为草略,迄今以为罪。闽寇之始,亦不甚多,大军既集,乃连络四面而起,几不可支。今者偶获成功,皆赖庙堂德威成算,不然且不免于罪累矣,幸甚。守仁腐儒小生,实非可用之才。盖未承南、赣之乏,已尝告病求退。后以托疾避难之嫌,遂不敢固请,黾勉至此,实恐得罪于道德,负荐举之盛心耳。伏惟终赐指教而曲成之,幸甚幸甚!今闽寇虽平,而南赣之寇又数倍于闽,且地连四省,事权不一,兼之敕旨又有不与民事之说,故虽虚拥巡抚之名,而其实号令之所及止于赣州一城。然且尚多氐牾,是亦非皆有司者敢于违抗之罪,事势使然也。今为南、赣,止可因仍坐视,稍欲举动,便有掣肘。守仁窃以南、赣之巡抚可无特设,止存兵备,而统于两广之总制,庶几事体可以归一。不然,则江西之巡抚,虽三省之务尚有牵碍,而南、赣之事犹可自专。一应军马钱粮,皆得通融裁处,而预为之所,犹胜于今之巡抚,无事则开双眼以坐视,有事则空两手以待人也。夫弭盗所以安民,而安民者弭盗之本。今责之以弭盗,而使无与于民,犹专以药石攻病,而不复问其饮食调适之宜,病有日增而已矣。今巡抚之改革,事体关系,或非一人私议之间便可更定,惟有申明赏罚,犹可以稍重任使之权,而因以略举其职,故今辄有是奏。伏惟特赐采择施行,则非独生一人得以稍逭罪戮,地方之困亦可以少苏矣。非恃道谊深爱,何敢冒渎及此?万冀鉴恕。不宣。

即日,伏惟经纶帮政之暇,台候万福。守仁学徒慕古,识乏周时,谬膺简用,惧弗负荷。祇命以来,推寻酿寇之由,率因姑息之弊。所敢陈情,实恃知已。乃蒙天听,并赐允从,蕃锡宠石,恩与至重。是非执事,器使曲成,奖饰接引,何以得此?守仁无似,敢不勉奋庸劣,遵禀成略,冀收微效,以上答圣眷,且报所自乎?兹当发师,匆遽陈谢,伏惟台照。不备。

生惟君子之于天下,非知善言之为难,而能用善之为难。舜在深山之中,与木石居,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舜亦何以异于人哉?至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沛然若决江河,莫之能御,然后见其与世之人相去甚远耳。今天下知谋才辩之士,其所思虑谋猷,亦无以大相远者。然多蔽而不知,或虽知而不能用,或虽用而不相决,雷同附和。求其的然真见,其孰为可行,孰为不可行,孰为似迂而实切,孰为似是而实非,断然施之于用,如神医之用药,寒暑虚实,惟意所投,而莫不有以曲中其机,此非有明睿之资,正大之学,刚直之气,其孰能与于此?若此者,岂惟后世之所难能,虽古之名世大臣,盖亦未之多闻也。守仁每诵明公之所论奏,见其洞察之明,刚果之断,妙应无方之知,灿然剖析之有条,而正大光明之学,凛然理义之莫犯,未尝不拱手起诵,歆仰叹服。自其识事以来,见世之名公巨卿,负盛望于当代者,其所论列,在寻常亦有可观,至于当大疑,临大利害,得丧毁誉,眩瞀于前,力不能正,即依违两可,掩覆文饰,以幸无事,求其卓然之见,浩然之气,沛然之词,如明公之片言者,无有矣。在其平时,明公虽已自有以异于人,人固犹若无以大异者,必至于是,而后见其相去之甚远也。守仁耻为佞词以谀人,若明公者,古之所谓社稷大臣,负王佐之才,临大节而不可夺者,非明公其谁欤!守仁后进于劣,何幸辱在驱策之末。奉令承教,以效其尺寸,所谓驽骀遇伯乐而获进于百里,其为感幸何如哉!迩者龙川之役,亦幸了事,穷本推原,厥功所自,已略具于奏末,不敢复缕缕。所恨福薄之人,难与成功,虽仰赖方略,侥幸塞责,而病患日深,已成废弃。昨日乞休疏人,辄尝恃爱控其恳切之情,日夜瞻望允报。伏惟明公终始曲成,使得稍慰老父衰病之怀,而百岁祖母,亦获一见为诀,死生骨肉之恩,生当何如为报耶!情隘词迫,气冀矜亮,死罪死罪!

近领部咨,见老先生之于守仁,可谓心无不尽,而凡其平日见于论奏之间者,亦已无一言之不酬。虽上公之爵,万户侯之封,不能加于此矣。自度鄙劣,何以克堪,感激之私,中心藏之,不能以言谢。然守仁之所以隐忍扶疾,身披锋镝,出百死一生以赴地方之急者,亦岂苟图旌赏,希阶级之荣而已哉?诚感老先生之知爱,期无负于荐扬之言,不愧称知己于天下而已矣。今虽不能大建奇伟之绩,以仰答知遇,亦幸苟无挠败戮辱,遣缪举之羞于门下,则守仁之罪责亦已少塞,而志愿亦可以无大憾矣,复何求哉!复何求域!伏惟老先生爱人以德,器使曲成,不责人以其所不备,不强人以其所不能,则凡才薄福,尪羸疾废如某者,庶可以遂其骸骨之请矣。乞休疏待报已三月,尚杳未有闻。归魂飞越,夕不能旦。伏望悯其迫切之情,早赐允可,是所谓生死而肉骨者也,感德当何如耶!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

秭归地貌特点

秭归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段为黄陵背斜,西段为秭归向斜,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长江由西向东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呈盆地地形。境内山脉为巫山余脉,最高点云台荒海拔2057米,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米,海拔800米以上高山128座,2000米以上高山2座。县境内群山相峙,多为南北走向,形成秭归县广大起伏的山岗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带。由于长江水系,地面切割较深,大片平地少,多为分散河谷阶地,槽冲小坝,梯田坡地。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

秭归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5]海拔600米以下地区,温热冬暖;600米~1200米地带,温和湿润,冬冷夏凉;1200米以上地区,冬寒无夏具有典型的山区气候特征。[6]境内山峦起伏,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初春气温回升快,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倒春寒现象;初夏气候温和,雨水适中,盛夏日均气温一般在27℃以上,常有特大暴雨、洪涝出现,夏末湿度减小,炎热少雨,常有伏秋连旱出现;秋季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常出现阴雨连绵天气;冬季气候比较暖和,少雷雨。县内气候分低山河谷温热区、半高山温暖区、江南南部温湿区、江北东部温凉区,分别占秭归县总面积的20.9%、56.1%、16.4%、6.6%。

1981年,韩先楚回湖北老家,被70岁老妇喊出乳名,直接泪如泉涌

 演讲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1

 三年前,我对海盐这地方充满怨恨感,因为他要发展,他要似上海一样的经济特区一样,建起那幢幢威武挺拔的高楼大厦,这样不仅破坏了许多自然生态区还有可能在建好高楼大厦后人们的生活垃圾慢慢增多紧接着就是乱丢乱扔。难以让人想象这一切。

 “月亮爬上枝头,星星眨巴眼睛……”我听着欢快的歌曲。与3年前一样,我的身边坐着的仍然是我那与蔼的父亲;与3年前不一样的是海盐这个小小的城镇。然而就是这个不一样的城镇使我改变了我对发展城镇与建筑高楼大厦不良观点,战胜了旧念头、旧观点。

 从前,我一直生活在童话的梦幻中,生活中充满大自然的气息与欢乐。突然听说要把一些森林地带开发成经济特使区时,使我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我的空间中不再有小鸟的笑声,不在有黄莺的歌声,极度的悲痛与颓丧使我不堪一击,再也没有好心情与同伴们玩耍。我曾经在校园中能似“白雪公主”开心,却一下坡上了厚厚的面纱,成了名副其实的灰姑娘,我对一切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第一次成了我的负担。在班中,我孤僻、冷漠,用一个厚厚的蛋壳紧紧地裹住了自己,生怕露出一丝空隙。我明白我在作茧自缚,但我也不在奢望有冲破茧壳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的那一天,直到有一天经济区的三分之二已经建成与实行开通。

 经济区的简称并没有赢得我的好感,相反我还是与起初一样对他有着那么一种怨恨。渐渐的整个经济区都已建成,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最后一部分竟是绿化带,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住在高楼中的居民。每当我见到他们就会想到一首歌的歌词:“莫怨人清冷,将心到比心,一人中下一棵苗,沙漠也能披绿荫……”这质朴的可次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对社会、对他人还有对一花一草满怀爱心,从我做起,乐于助人,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就一定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灿烂美好。见到这一切一切的一切一直脆弱作茧自缚自缚的我又一次冲破茧壳变成一只蝴蝶从生在着个海盐县我的故乡,以前我的想法错了,不一定每个人都是来破坏社会与植物园的。也有很多人会想生活是花,而爱是花酿的蜜别忘了,这“蜜”我们人人都拥有,然而,只有在赐予别人时,才显得甜。这就是善人的思想,只要我们爱护我们家乡的一草一花一屋不乱吐乱扔就会使我们的家乡整洁与清洁。

 不管是以前乡间小屋的家乡,还是现在高楼大厦的家乡都是我永远喜爱的。我爱我的家乡!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我运动,我健康》。

 同学们,运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了生命,缺少运动的生命是短暂的!古希腊的山岩上刻着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想变得睿智,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更加健美,跑步吧。”聪明的头脑人人都想得到,秘诀则是坚持运动;健康的身体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就是坚持运动;坚强的意志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更是坚持运动。所以我们学校的运动口号就是写在运动场主席台前的九个大字:“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同学们,从十月份以来,我们学校狠抓了武术操活动的开展,经过一个月不到的训练,在我们体育专职教师、所有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武术操活动的整个程序得到了完善,我们每个同学参与运动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进步和成绩。

 学习武术操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道德思想,指引我们做一个讲道理勇于担当的好少年。我们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运动为首”的理念,要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我们要积极地行动起来,以热爱生命、热爱运动的态度来对待体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每一天。

 学习武术操可以更好地锻炼我们的体魄,让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我们要牢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句话。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走向户外,拥抱阳光。这几天气温下降,天气越来越冷了,但却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增强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同学们,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体育健身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美好经历,成为我们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

 学习武术操可以强化同学们团结协作意识,要有一颗为班级争光的心。在学校平时的武术操练习活动中,要时时处处想到为班级争光,体现出班级的风采,所以路队要整齐有精神,做操要标准有力量,跑操要匀速讲规范,跳绳要协作讲秩序,总之在整个武术操活动过程要做到整齐划一,精神抖擞。

 同学们,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期待的学校武术操比赛就要隆重召开了!在这次比赛中,学校将会安排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训练,积极运动,要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哦!

 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离不开运动,为了我们的健康和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入到阳光体育锻炼中来。希望同学们能够踊跃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激情,体会运动的快乐,做一名阳光、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陈一凡

 20xx.11.8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我的理想》。 理想就像阶梯,它帮助我们向着光明的未来攀登;理想就像指南针,它帮助我们寻找人生的方向。我认为,人没有理想,就如一艘迷失在茫茫大海的小船,找不到方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当士兵,保家护国;有的想当老师,培育人才;有的想当医生,救死扶伤……而我就想当一名数学家。 为什么我想当数学家呢?因为我每做完一道很难的数学题,都会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而且我在做很难的数学题时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乐趣。而且据我所知,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学科、技术发展,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比如说当今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就是以数学为基础的。 所以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数学家。谢谢大家!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4

 我的家乡在日照,我爱我的家乡。这中风光独好,这中山美、水美、人更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湖边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展开了千万条带**的嫩叶的柳条,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日照人热爱大自然,当春天来临之际为鸟儿筑巢,在山林边挂上“爱护生态环境”的告示牌。山林中有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欢快的流淌者,有时还会有野兔出没,山林中有野果,有花草,有蝴蝶……在这充满生机的境界中仿佛置身于仙镜。

 “水光涟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炎夏的到来,正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也给许多孩子带来许多安慰,因为可以到水中游泳,捉鱼。湖中的荷花也开了,深蓝的天空,深绿的山林,使湖水显得更加湛蓝美丽,湖中的假山上也开满了野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人们在湖边筑起了铁栏,铁栏边垒了很多石凳,让游览的人们有歇脚的地方。微风扑面,阵阵清香让人有一种清新飘逸的感觉。鸟儿鸣唱,知了高歌。水倒影着山,山映着水,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收获的季节来临了,山上的果树生长在山壁上,那累累果实正由青变红,散发着清香,使山间充满着成熟的气息。正是我们在山间玩耍的时候,大人们在田野中收获肥硕的瓜果,牧童的笛声在山间荡漾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了,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大雁南归每一个空气分子都吸满了温暖的太阳光的香味,吸得那样饱满。

 “千中冰封,万中雪飘”。冬天是最静的季节。如果下一场大雪后,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日照成了粉状玉砌的世界。大人小孩高兴的在雪地中奔跑、嬉戏、打雪仗。就连冬夏常青的松树与柏树也碓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湖边的柳树条也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雪落在湖,形成一圈圈波纹。水面结冰后,成群结队的孩子在冰上相互搀扶着来回滑动,可快乐了。冬天是多么让人留恋啊。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紫多彩的日照风光,陶冶了我们日照人爱美的心灵。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5

 我爱我的家乡——景阳,热爱她的纯洁与美丽。

 我的家乡在景阳,这中虽然不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没有一平如镜的漓江,却有哺育我们的母亲河——清江河。清江河的水质特别好,适合养殖淡水鱼类,所以,许多人都大面积养殖淡水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江河的“黄牯头儿”鱼,它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等,因此,酥嫩,香醇可口,营养丰富,凡是来景阳观光旅游的人首选品尝吃黄牯头鱼。

 尤其是水布垭工程建成后,水位常年保持在385米,给景阳人带来了财富,不仅水上航道便利,更重要的是能够供游客观光旅游。景阳独特的旅游景点很多:只说双石柱与蝴蝶泉。

 双石柱位于景阳新集镇后面3公中处,这两根石柱高耸入云,雄伟壮观,足有三千尺,一粗一细,一刚一柔。细的好似窈窕淑女,热情似火,亭亭玉立;粗的好似力大无穷的男人,性格刚毅,岿然不动。两根石柱不离不弃,相互依偎在一起长相厮守。据说,景阳镇新政府就是依托双石柱这个“龙脉”而选址修建的,象征“双石柱这对情侣”为景阳人保驾护航,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蝴蝶泉原名龙湾瀑布,位于清江河畔硝洞段,水布垭工程未建前,尤其是每年夏季,龙湾瀑布气势恢宏,水冲出洞口30米外,然后“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要击穿地壳的气势,若是晴朗天气,有多层彩虹环绕,景观壮丽,是世界上最美的景点!水布垭工程建成后河水上涨400米,龙湾瀑布被人工改造,因龙湾瀑布两边的岩石与旁边浑然一体组成了栩栩如生的美丽大蝴蝶,文人墨客改名为“蝴蝶泉”。无论是龙湾瀑布还是蝴蝶泉都会吸引来景阳观光旅游的客人驻足观赏,摄影留念,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景阳的山,景阳的水,润育着独特的景阳人。男人英俊,豪爽,开朗,仗义;女人漂亮,大方,泼辣,热情。景阳的山峻峭美、水清澈的美、人纯洁的美。我爱景阳纯洁与美丽!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爱读经典演讲比赛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全体老师对这次比赛的顺利举行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一个民族的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民族应具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并且这种传统、文化、文明需要一代代的继承和发扬、《弟子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件璀璨夺目的瑰宝。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就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民族振兴。这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需要,更是国家民族的需要。

 古人云:“最是书香能致远,腹中有诗气自华。”《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根据中国古圣先贤的导演编写而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使学生知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做人的基本道德,进而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和途径。我校开展的《弟子规》学习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意义深远。《弟子规》的学习将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启了一扇心灵之窗。

 桃李花满枝,书香满校园。在我们少林学校,国学经典的诵读学习正蔚然兴起,朗朗书声,字字珠玑,回响在我们耳边,这是民族精神的洗礼,更是民族智慧的熏陶。我相信,国学经典的学习和今天演讲比赛的举行,将为广大师生注入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诗文明智”,我希望,全校师生在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能自觉地承担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振兴国家的历史重任。

 老师们、同学们,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吟诵国学经典,传承祖国文化,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充分领略中华文明魅力,为共同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儒雅少年,打造教育强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而努力 。

 最后,我预祝今天的演讲比赛赛出水平、赛出精彩、赛出精神、赛出豪情,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7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人烟稀少的地方,这中没有高耸的大厦,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美丽的花园,没有发达的交通,但是,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宁静幽美。

 我爱家乡的夜晚,这中的夜宁静、安谧。偶尔的一声犬吠打破山村的寂静,传出很遥远。夏夜,搬条小凳坐在屋外,静静坐在树下,月光温柔地泻下,映出了树影,如花似锦,喜庆奢华。一阵微风袭来,周遭的一切都静了,满地的树影轻轻地舞,那样美好,那样梦幻,仿佛一场老**,让我久久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突然,耳边传来一阵蝉鸣,是那场老**的天上的配乐。天上的星星朝我眨眼睛,闪烁着点点星光,我在美好的夜中,编织着美丽的童话,隔河的牛郎织女,静静听我诉说。

 我爱故乡的天空,蓝的透彻,似一块宝石,偶尔飞来几只小麻雀,婀娜起舞,映衬着整个蓝天,仰头望去,是一片片飘飞的云朵,似一朵朵绣在锦缎上的玉兰。望着那云朵,望着那蓝天,道出我的向往,道出我的梦,它们静静地听着,也悠悠地向我诉说。

 我爱家乡的溪水,似一面通透的镜子,清新的空气向我扑了满怀,空灵澄澈的溪水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我轻轻俯身,望着水中充满活力的脸庞,伸出手,触摸,水中的倒影荡起波纹,向外扩散,树上的水珠滴进溪中,微弱的叮咚声隐匿在自然中,溪水婉约清澈,叮咚成韵,我向它诉说着青春,而它用平静婉约诠释我内心的焦躁。

 我爱家乡的大山,那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似一块无瑕的翡翠,我向它诉说成长道路上的烦恼,困惑,它总是沉默无语、无悔无惧,永不停息地为世人展示最美的风景,让我充满勇气与力量。

 这是一个红歌唱响的地方,一个风景如画,宁静幽美的地方,这儿就是霞云岭——-我的家乡!我的童话,我的梦想,我的青春,我的困惑,都向它诉说,诉说……那夜晚,那蓝天,那溪水,那高山,一切都充满着诗意,蕴含着哲理,我爱我的家乡。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8

 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只折翅的小鸟,再也飞不起来;而拥有理想的人,就像璀璨天空中的一颗颗闪耀明亮的星星,在这片无边无际的天空中闪闪发光。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著名的画家;有的人想当出色的作家;有的人想当伟大的科学家;有的人想当救死扶伤的医生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老师!

 有人说,做老师有什么好?虽然有假期,但是做老师要批改作业;又要改试卷;还要备教案、吃粉笔灰,对身体不好;操心,现在什么学生都有,看你不顺眼没事就找你麻烦,光操心都能短寿,还有支教老师要去山区或是贫民区去教书,还可能有身命危险

 可是在我的心目中,老师像是默默无闻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你们说做老师是因为贪图假期,但我却认为不对,放假了,老师为我们改作业,备教案为新课做准备,熬夜加班;你们又说老师的这个职业很麻烦,可我觉得是乐在其中,享受其中的过程,只要每教好一个学生都会很开心我想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怎能有今天这个这么美好的世界呢?

 我要把做老师精神继续延续下去,为了我的理想而好好奋斗、努力着。我希望我崇敬的未来不止是一个美好的梦,而是永久成为璀璨天空中一颗最闪亮的星星!

 六年级一班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9

 我家住在天门河边的天门新城,这中原来是城市西南偏僻的一角,经过建设者们几年的努力,一座新城拔地而起,成了我们这座城市的亮点。

 新城倚靠着美丽的天门河。天门河,我们都喊它叫“母亲河”。它两岸是茂盛的树木与青青的草地,还有鲜花点缀其间。春天,小草发芽了,探出了娇嫩的小脑袋,旁边的迎春花、桃花竞相开放。特别是不远的田野中,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就似金色的海洋。夏天,我们在河边摸鱼抓虾,可高兴了。玩累了,我们会拿着香甜的瓜果,坐在树荫下休息,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哼唱起好听的童谣。秋天,小草变得枯黄,树叶纷纷飘荡在河岸上,河的两岸就似披上了一件金黄的夜服。冬天,小草沉沉入睡了,小河还在哗哗地流着,下雪的时候,小河的两岸又成了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

 从老城到新城要经过刚建成不久的星星大桥。这座大桥十分宽阔,可容四辆大货车同时通过。两旁是平坦宽大的人行通道,行人悠闲地走在上面,欣赏着天门河两岸的美景,脸上写满了幸福与安闲。每当华灯初放,星星大桥更显得美奂美轮。桥的两边彩灯闪烁,透孔的灯柱上变幻着五彩的光,每个灯柱的顶上还有一盏柔与的乳白色的大灯,加上桥面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的灯光,星星大桥便映照在一片美丽的光亮中,它似一位可爱的少女,静静地躺在天门人民的母亲河上。

 过了星星大桥,就是高楼林立的天门新城了。我的家在新城的三期——滨江美景湾,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走进小区,一眼看到的就是三个长方形的大花坛。花坛的旁边是一排高高的灯柱,灯柱的顶上种着花草,显得十分别致。灯柱后面是木质的桌椅,几个老人在这中品茗休憩。再往后就是喷泉、池塘,喷泉喷出了美丽的水花,池塘中金鱼在游来游去。

 小区每幢单元前后都种满了花草,栽上了树木。春天来了,桃花第一个开放,那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开得奔放而热烈;还有迎春花,含苞未放,真似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夏天,树木枝繁叶茂,大人们在树荫下乘凉,而我们小孩子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秋天,树叶变黄了,地上满是金黄的树叶,但清洁工阿姨一会儿就把地上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树木都沉沉入睡了,只有风伯伯呼呼地吹着冬风,给大地又换上了一身洁白的素装。

 这就是新城——我的家,我爱它。你们如果也想来看看,就来我家做客,我们新城人可是最热情好客的哟!

我与经典为题的演讲稿10

 大家一定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吧!我也不例外,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很喜欢,不管春夏秋冬。我爱家乡的春天春来了,带着草绿,带着花红,带着莺歌,带着燕舞来了。一阵阵暖暖的春风把草原吹绿了,把山花吹红了。蓝天上,一片片云霞,似一簇簇盛开的花,似一条条鲜艳的丝带,拥抱着红太阳。与煦的阳光洒满大地,照美草原、田野、山村,照美生机勃勃的山河……你看,田野上忙碌的农夫扶着犁耙,拉着牛儿,翻起层层泥浪,把种子撒在土地中,把希望种在田野中,培育着山村丰收的图画。

 春燕飞来了,个个舒展着翅膀,飞翔在蓝天中,穿梭在田野上。它们在田地中衔来泥土,在农舍内筑巢,在美丽的山村落户。它们都说:“这中的春天最美丽。”粉红的桃花开了,远远望去似一片绚丽多彩的朝霞。梨花开了,雪白雪白的开满了枝头。金黄金黄的迎春花开了,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阵微风吹过,顿时一股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细听,蜜蜂们已在辛勤工作,“嗡嗡嗡”地飞来飞去。蝴蝶也不甘寂寞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爱家乡的夏天夏天,一个热闹的名字,一个炎热的季节。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昆虫忙碌起来了。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一群小鸭子不停地在河水中嬉戏,时而张开翅膀在水面上飞跑,时而放开喉咙大喊几声。

 看,那边的垂柳树,柳枝又细又长,就似一个小姑娘把她那长长的头发垂在水中,仔细一看,才发现枝条是那么的柔软,微风拂过,飘动起来,就似一群活泼的孩子在跳舞一样,各显娇姿。我爱家乡的秋天别小看秋天,它也是个美丽的季节。一进果园大门,满眼都是五彩斑斓的景色。远处的山林是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绿,层层叠叠的,就似一幅油画。地上铺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就似一条厚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一阵风扫过,空中的树叶纷纷飘落,犹如蝴蝶翩翩起舞,又似黄莺展翅飞翔,还似舞蹈员轻盈地旋转。田野中一片片金色的海浪覆盖着大地,稻谷黄了,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呢!

 一阵收割机的嘈杂声,这时听起来好似是在唱歌。金色的太阳照在他们脸上,一粒粒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似是一粒粒汗珠在为他们演奏。我家家乡的冬天冬天,天气十分冷时,就会下雪。香粉一般的白雪下得漫天遍地,整个天地都成了白色的了。它洁白无暇,翩翩起舞,匆匆扑入母亲的怀抱。啊,故乡,你是那么可爱,那么秀丽,那么令人神往!

鲁迅简介

忽然间,韩先楚从众多乡亲的亲切问候中,隐隐约约听到了有人在喊自己的乳名。

“祖宝啊!你终于回来了!”

先楚这下听清楚了,确实有人在喊他的乳名,顺着声音立刻就看到了,一位70岁的老妇正努力,一边从拥挤的人群中挤出来,一边热泪盈眶的冲着韩先楚不断再喊着“祖宝呀!你可回来了。”

韩先楚看清楚这位老妇后,瞬间泪如泉涌,马上走向前去,并紧紧握住这位老妇的手,连忙喊了声:“秀姐!”

这位老妇到底是谁呢?两人间情谊深厚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人的关系不一般。

事实也确实如此,韩先楚自幼丧母,到了12岁父亲却又病逝,此时的韩先楚处境极为悲惨,姐姐与姐夫有时会接济一下外,还有位同村女孩对当时的韩先楚,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而这个女孩就叫“秀姑娘”。

两人并非一家人却胜似姐弟亲情,韩先楚就始终对她尊称为“秀姐”。到了现在,“秀姑娘”经历岁月的洗礼已然成了“秀奶奶”,这让韩先楚不得不深深感慨到时光的飞逝。

不过感慨的同时,两人更多的是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相见,两人紧紧握着手,向村里走着。韩先生谈话间一直“秀姐”来“秀姐”去的,感觉像是急着要把,多年未见的感情补回来,“秀姐”同样也是句句不离“祖宝”,可见两人姐弟情谊之深,溢于言表。

谈话间,有个老汉也大笑着,向韩先楚快步走来并高喊:“祖宝!没把我给忘了吧。”韩先楚扭头一看,直接就笑着给了一拳,并说:“怎么可能忘,陈尊友!”

又叫出韩先楚乳名的这个老汉,只见其脚踩草鞋,衣着破旧。韩先楚直接开玩笑说:“陈尊友,怎么回事呀?这么多年咋就一点也没变呀!”

陈尊友也“接招并反击”道:“我穷,还不是因为你离开这么久,哈哈”两人有说有笑。

韩先楚作为一个名将,南征北战多年,眼前在众乡亲间惬意的时光,似乎不经意间轻轻拂去了,韩先楚在战时留下的一切疲惫。

就这样,在众乡亲亲切的问候中,韩先楚再次回到了他曾居住的庭院,映入眼帘的是两间旧瓦房,而不是印象中的茅草屋。其实乡里多次建议要重建,可韩先楚偏偏不赞同。这旧瓦房还是解放初建的,后来就一直当做生产队公用房。

到房屋中坐下后,韩先楚让身边的警卫员,赶紧把带过来的香烟与糖果,给乡亲们发一下。然后韩将军就开始认真倾听乡亲们的声音,生活改善了多少,现在的难处又是什么,庄稼收成如何,孩子又是否能顺利接受教育。

韩先楚此时,虽然已不再担任军区司令员的职位,但他依然想着为国担忧。没有太长时间后,他就准备离开,要去其他地方继续考察。离开当天,“秀姐”虽然非常理解韩先楚的行程安排,但眼泪就是止不住地哗哗往下淌,依依不舍的反复说道:“有空一定要常回乡看看!”旁边的陈尊友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汽车 已经发动了,有位老乡,却提着“扑棱扑棱”的老母鸡急忙跑来,且不论韩先楚如何谢绝他的好意,他都硬要把母鸡塞上车,说一定要给韩先楚好好补补身子。

路上时,韩先楚只是默默看着窗外的一片片庄稼,没有讲一句话。韩先楚离开湖北红安县老家后,又去附近的麻城、罗田,和黄冈等等地区进行了考察,慰问了老红军与烈士亲属,还去了烈士陵园进行瞻仰。

对于鄂豫皖这片土地,是个老革命区,韩先楚深知,这里诞生过无数,为新中国贡献一生的烈士。韩先楚先前革命工作过于繁重,没机会来探望,现在有时间后,他终于可以回到这片熟悉的故土,他情不自禁的要走遍这片土地的每一寸。

直到11月,韩先楚才去武汉,向湖北省领导汇报考察情况。

韩先楚作为令人敬仰的开国上将,还有个著名的称号叫作“旋风司令”,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坚定的,迈向红色革命的呢?

韩先楚出生于1913年,正如上面所说,他出生的老家在湖北黄安县(现红安县),从小家里就极为贫困,放过牛,也做过篾匠,还去武汉做过短工。这些年少吃苦的经历,让韩先楚养成了非常务实的性格,但同时他的思想也没有落后。

当1927年黄麻起义时,韩先楚很快就融入了这种革命思潮,于是他14岁就参与当地的农民协会,短短几年后就成为游击队的一员,还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员。

出身于鄂豫皖的开国上将,韩先楚对比如许世友、陈锡联等人,可以讲进步较慢,因为那些大佬长征结束后,就打倒军或师级将领。而韩先楚自从红四方面军长征之初,韩先楚升到营长后,就一直随红25军长征到陕北时,职位从未改变。

但到抗战前,他就已升到78师的师长。红军编为八路军之后,韩先楚先后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的副团长,115师344旅的副旅长、代旅长,新3旅的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的第3军分区司令员。

事实说明,韩先楚是实实在在的军事才能,肯定不会埋没太久,他最终成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知名将领。

到了时,韩先楚的军事本领更是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敌人只要闻之是韩先楚带领的部队,马上就会吓破胆。

在辽沈战役中,韩先楚率部歼灭国军廖耀湘与范汉杰两个部队。在平津战役中,韩先楚更是立下累累战功,最终升到第四野战军12兵团的副司令员。

而正是部队南下的时候,韩先楚恰好顺路到老家,有了从军15年来首次回乡的机会。

当时还是骑着战马,当路边飘荡的尘土落下时,韩先楚将军也已经向故乡离得更进一步了。

山梁密林之中,韩先楚不禁陷入记忆往事的漩涡,而前方的老家吴家嘴村,仿佛也正在向他招手相迎。

见到思念已久的乡亲后,韩先楚非常兴奋,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直接用原汁原味的老乡话,与迎接自己的老乡们聊起来。面对曾经称兄道弟的老伙计,如今依然直接称呼外号,无拘无束。乡亲们见韩先楚,丝毫没有的“端架子的样”,于是就像曾经一样,其乐融融地打招呼。

韩先楚没看到曾经的铁伙计吴海洲就大喊:“海州在哪里呀?我还欠这龟孙四斗稻谷呢?”

乡亲们随后很快就把他给叫到前面去了,也回答到:“这是谁来了呀?这不是先楚兄吗!”他一把抓住韩先楚的手,就开始对韩先楚的身上穿的军装看来看去。

“大家看看,这军装威武吧!还记得我早说的吗,我们以前光屁股时,就觉得你能成事,看,我说得没错吧!”

“你要是跟我都出去,指不定还谁更有出息呢,谁让你死守家里那两亩地呀。不过海州呀,听说你家多了仨小机灵伢,这三个钢笔给你,伢儿得好好读书,有学识了就一定比你出息了”

韩先楚边说着,边掏出三支钢笔,交给了吴海洲。吴海洲看到曾经的铁伙计高升后,不仅没有忘记自己还这么照顾自己,于是激动得不行,就连忙感谢。

结果,韩先楚直接打断了他的感谢:“当时我还是红军的时候,借你四斗谷子你忘了,谢个屁,我还欠你呢!”

“欠个屁,你韩司令在战场上立功无数,四斗谷子又在哪里!”两人说着说着,就笑骂无拘了起来。

在韩先楚的坚持下,吴海洲也同意了,就当“抵债”了。不过吴海洲说:“土改后我早不缺那几斗谷子了,但当时的欠条我得留下,上面你韩司令的签名,我留着也是个纪念”韩先楚听后也只好同意。

见到乡亲们从土地改革中确实获益后,韩先楚由衷感到高兴,战场出生入死征敌无数,就是为了这个吧!

这次的回乡探亲非常匆忙,因为他还要去解放南方的很多老百姓,这可不能一直等。当韩先楚再次开始为国的征途后,跟老乡一别又是数年。

下一次的回乡探亲,又到了什么时候呢?

到了1975年,韩先楚已年过花甲,担任的职位也成了兰州军区司令员。繁重的工作中虽然空闲时间非常少,但他只要一有时间就思念家乡,而每次回乡后,公社和大队仿佛是在过大年一般,就准备把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要招待韩司令。不过韩先楚就是担心这个局面,浪费不可取,于是他心生妙计,就表示要去随便一个乡亲家里吃饭,就是不提前指定。这样之后,韩先楚才放心地回乡,与乡亲们唠家常聊往事。

吃饭点到后,韩将军选择了闵永进的家,闵永进一家子都非常高兴,还要宰一只老母鸡,韩先楚执意不让宰,表示你们吃苦太多了,宰只鸡太奢侈,我实在过意不去。就是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闵永进感到与韩将军之间,丝毫没有距离感,就掏心窝子聊了起来,对于当前实际存在的问题,也如实讲出。

韩先楚这次离乡时,还特意向县委的领导嘱咐,农民有困难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1981年,韩先楚的年纪到了68岁,由于身体原因就卸任了大军区的司令一职,10月29日时,是个好天气,爽朗秋风下,韩将军又要回乡,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吴家嘴村。曾经乡间的小土路,如今已变成公路,尘土飞扬的战马也换成了更舒服的 汽车 。

这次的回乡路上,韩先楚极为兴奋,与随行人员不断聊天,从童年玩乐聊到参军入伍,从带头与别村孩子打架,到战场与敌人厮杀。

而当车终于开到村口时,于是就发生了最开始的一幕,突然从小照顾她的“秀姐”,喊了他的乳名“祖宝!”,曾经的铁伙计,如今成了老汉的陈尊友也前来相迎。

而这次的回乡探亲,再四处考察,再跟湖北省领导汇报之后,就要回北京了,但是韩先楚还是想再回趟家乡。不过当时已入深冬,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已是常态。县委领导与随行人员都为韩将军的身体考虑,劝说另择日期再回乡探亲。

韩先楚可偏偏要回乡不可,还表示即使自己一个人也会回去一趟。但是大雪无情,当小车到达新集镇时,路上的雪已经把小车堵得严严实实了。

这时距离家乡还有好几里路,韩先楚却说:“我身体硬,我还能走到家。”当然,在公社干部的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终于把韩将军请到了有炭火的公社办公室。如果韩将军想见哪个老乡,就直接让哪个老乡接过来。

随后韩先楚叫了吴海洲与闵永进,当这俩乡亲过来时,韩先楚见海州着装虽破旧但也是个军大衣,不过永进却穿得很少。握手时韩先楚看到乡亲冻疮的手后,很是心痛,当再次了解乡亲们的现状后,跟韩先楚说话从未拘束过的海州表示,叫韩先楚不用太操心,安心做大官没事的。

但韩先楚看着在火炉旁仍打颤的闵永进,自然很明白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他直接脱下自己的大衣就让永进穿上,即使旁边所有人都在劝阻,但这一次韩先楚没有多说,直接就把自己的大衣给到了闵永进的手中,然后就沉默了良久。

之后到县城,韩先楚接通兰州军区的电话,直接下令:“立刻拨五万件军大衣到红安县”,当下属小声追问开支从哪里来之后,韩先楚愤怒回答:“不能开支就扣我自己的工资,如果不够就等我死了,再扣我儿子工资,孙子的,往后一直扣,还清为止!”

回京后,韩先楚仍然没有忘记家乡的发展,生产队的没有拖拉机的问题,烈士家属生活费不够的问题等等,韩先楚都一一地尽力解决,之后,还请了闵永进与陈尊友等乡亲,到北京的名胜古迹散心游玩,又去了天安门广场感受最知名的国家建筑。

就是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将军,韩先楚于1986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

谨以此文缅怀韩先楚将军!

敬礼!

帮我点评一下鲁迅先的《朝花夕拾》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写作了许多小说、杂 文、散文、诗歌、日记、书信、论著,还翻译了不少作品,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藤野先生生平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位医生家里,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因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要求而离职,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科,一年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自设诊所。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

鲁迅留日经历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朝花夕拾》简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严九郎

鲁迅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他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鲁迅逝世后,藤野先生也写了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发表于昭和十二年(1937年)三月号的《文学案内》上。以下是该文的译文。

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确定我从爱知医学专门学校转职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末的事。在那之后两年或三年,周树人君作为第一个从来的留学生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因为是留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周树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级生一起听课。

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如果留下来当时的记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现在什么记录也没留下来。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虽然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如果过世的妻子还在世的话,或许还可以回忆起一些事情。前年,我的长子藤野达也在福井中学时,主讲汉文的管先生对他说“这本书上写了你父亲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么回事,给我们也讲一讲那些事情”。于是长子达也借回了周君写的书让我看,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译的。

这以后大概过了半年,管先生来和我会面,也谈到了书中所讲的那些事情。从管先生那里,我知道周君回国之后成了优秀的文学家。管先生去年去世了。听说在姬路师范当老师的前田先生也说过周君的一些事情。

让我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象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真感到很高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

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和周君一起照过像。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现在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少年时代我向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现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没有孩子?

深切吊唁把我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呐喊》自序

·鲁迅·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①,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②,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己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S会馆③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④。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⑤,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记于北京。

注释:

①N指南京,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作者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参看《朝花夕拾》中《琐记》及《藤野先生》二文。

②作者对中医的看法,可参看《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

③S会馆指绍兴县馆,在北京宣武门外。从1912年5月到1919年11月,作者住在这会馆里。

④鲁迅寓居绍兴县馆时,常于公余〔当时他在教育部工作〕荟集和研究中国古代的造像及墓志等金石拓本,后来辑成《六朝造像目录》和《六朝墓志目录》两种〔后者未完成〕。在寓居县馆期间,他还曾经从事中国文学古籍的纂辑和校勘工作,成书的有谢承《后汉书》、《嵇康集》等。

⑤金心异指钱玄同,当时《新青年》的编辑委员之一。《新青年》提倡文化革命后不久,林纾曾写过一篇笔记体小说《荆生》,痛骂文化革命的提倡者,其中有一个人物叫“金心异”,即影射钱玄同。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访日见闻录之鲁迅

国人无不知道鲁迅,也就无不知道这位中国大文豪的《藤野先生》一文。1904年至1906年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 东北大学)听了藤野先生的课。今天,鲁迅先生的雕像立在他日本母校如盖的松荫下,成为中日友好往来的象征。

我们在鲁迅听课的那个阶梯教室,聆听90年前年他留在这里的读书声,感受他弃医从文、以文医国的情感律动。在当年使用过的升降式双层黑板上,今天写满了中国来访者的题词和名字,这些粉笔字表述的已不是当年令鲁迅不喜欢的解剖学知识,而是国人对他的敬仰和缅怀。校方告诉我们,每当一块黑板写满了字,就要拍成照片,做个像框挂起来,然后把黑板擦干净,等着后来者继续书写。果然,在黑板的两侧分别悬挂着数幅这样的照片。

鲁迅第一学年的成绩表陈列在东北大学纪念资料室的橱窗里,那门他最不喜欢的解剖学课只得了个“丁”。与这份1905年的成绩表同样发黄的是一幅植物写生图,这是鲁迅和他的同窗们的作品。鲁迅终于毅然放下小小的手术刀和画笔,擎起了一支如投枪、如匕首的如椽大笔,向病若膏肓的祖国、向不幸不争的同胞献上满腔赤子情怀。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有意义.

《朝花夕拾》简介: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朝花夕拾》小引

·鲁迅·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

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 《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读后感:

不知道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无可否认,鲁迅的骂功是中国一绝,以致于骂狗、骂猫、写鼠也有人惶惶不安,那顶带刺的高帽戴上了,也就取不下来了。难怪鲁先生爱骂"狗",这"骂畜生"不"犯法"的好事,也只有他老人家占尽光,好歹比那杀猪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快活自在。

且不说那些"名人名教授"有没有狗血淋头,但这"不好惹"的"高帽"却戴牢了,堂而皇之地"以动机褒贬作品",是人就看得出,那柄"匕首"是正中"要害"。

连一本薄薄的回忆散文集中都充斥着满腔愤慨之情,及见其他那些杂文、小说集的锋利。讽刺有魅力,当然,在鲁迅笔下,那叫艺术。

小说初中的语文教材,每本都有鲁迅的文章,大概多数都选自这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琢磨久了也想,夕拾的朝花什么味?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章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一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都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

独酌花酒释胸竹

寒衣不胜暑

朝花夕拾谁归属

甜酸咸辣苦

原文阅读: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