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暴雨最新消息今天_广州暴雨最新消息今天地铁

据@广东天气,截至22日1时33分,广东全省一共有37个市县发布暴雨预警信号,主要集中在粤北、珠三角和粤东市县,其中海丰、陆丰、英德、翁源、新丰、花都、封开7个市县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生效,佛冈、从化、龙门、增城、博罗、东莞、惠东、汕尾及深汕合作区9个市县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生效。

今日(22日)凌晨2时,1小时疯狂“倒水”超过100毫米的气象观测站点高达10个,主要集中在东莞和广州(增城、黄埔)。

今早,广州暴雨和东莞暴雨都上了热搜。

据气象水文监测,21日20时到22日02时,广州、东莞、惠州、清远、深汕合作区等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累积雨量: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314.6毫米、惠州惠东县258.3毫米、惠州博罗县横河镇237毫米、东莞市中堂镇235.9毫米、广州增城224.5毫米。

广州

许**住在广州市增城区翡翠绿洲,凌晨三点,她被物业电话通知地库进水,需要尽快挪车,下楼才发现小区内路段有部分已没及膝盖。

今早,她发现小区外面的路也淹了。

还有被淹的别墅区。

@广东天气转发了更多网友昨夜今晨水浸的情况:

据@广东天气?5月22日凌晨,广州、东莞等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广州的增城、黄埔和东莞部分地区道路水浸、车库被淹。

受暴雨影响,广州十三号线暂停服务

@广州地铁 今早6时许公布:目前,十三号线官湖站站外地面积水严重,车站停止服务。请大家注意出行安全。

因地面交通不畅,目前,公交接驳车只在鱼珠至南岗沿线各车站停靠,请需要搭乘的乘客留意。

据@广州交警:7:55,受水浸影响,广园快速西往北转科韵路临时封闭。请提前做好出行规划。

以下道路也受影响。

广州增城区及黄埔区停课

据@增城天气及黄埔天气消息,增城区与黄埔区暴雨红色预警生效中,所在区域学校停课。

东莞

据@东莞天气,昨天夜间到今天早晨,东莞出现了今年以来最强降水,3小时降雨打破了东莞历史记录。

东城录得最大3小时雨量351毫米(22日0时30分至3时30分),为有气象纪录以来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6月13日的3小时219毫米),1小时最大降雨量也达到157.1毫米,历史少见。

从5月22日零时前后,1小时50毫米以上降水持续约5个小时,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

东莞市19镇街(占59.3%)出现100毫米的大暴雨降水,还有8个镇出现25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

昨天(21日)全省的雨下了这么多

据气象水文监测,21日08时到22日08时,全省平均雨量45.6毫米,超过25毫米站点占全省总站数的56.0%,有51个站录得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有536个站录得100毫米~250毫米的大暴雨,有1067个站录得50毫米~100毫米的暴雨,有1215个站录得25毫米~50毫米的大雨,雨量较大的站点有:东莞高埗镇402毫米、广州黄埔区永和街道378.6毫米、广州增城区新塘镇325.7毫米、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336.7毫米、惠州博罗县横河镇277.5毫米、惠州惠东县黄埠镇276.3毫米、广州番禺区化龙镇233.8毫米、汕尾陆丰市八万镇229.1毫米。

22日7时,雷雨云团主要影响广东中南部和河源、梅州等地区。截至7时21分,共有45个市县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其中增城、东莞、潮阳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依旧生效中。

@广东天气提醒:今早准备出门的,建议先打开“停课铃”或“缤纷微天气”小程序查看未来两小时内的分钟级预报,随时随地掌握天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出行安排。

重要提醒!!2020年第一波龙舟水来了!!

受西南季风和切变线影响,2020年第一波龙舟水(一般把每年5月21日至6月20日之间的降水称为“龙舟水”)开始了首秀。

20日到21日上午,粤北和珠三角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江门台山上川岛已出现水浸,严重影响市民出行!

与此同时,我们的邻居广西遭遇强降雨伴大风天气,位于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的某一公司加工厂房发生倒塌。22日凌晨广州、东莞出现特大暴雨,多地水浸。

这意味着龙舟水沝淼?降水集中期已开启,暴雨将会隔三差五来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灾风险变高,我们可以看下历史案例,比如2019年5月27日夜间至28日上午,广东河源市龙川县遭强降水袭击,当时强降水短时雨强大,龙川县城3小时降水量达74毫米,单站降水量最高达105毫米。强降水致龙川江河水位上涨,多处路段发生塌方和山体滑坡险情。

而“龙舟水”过后也有可能出现强降水,例如2018年6月21日凌晨1至4时,河源龙川中北部乡镇遭受局地大暴雨袭击,其中赤光、廻龙两个乡镇3小时累积降雨量达110毫米。暴雨造成两镇出现内涝、道路塌方、山体滑坡等灾情。

龙舟水时节易发持续性、极端性强降水,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御强降水及其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城市内涝以及防御海陆上雷雨大风带来的灾害。以下防御指南请大家收好!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