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

3.初一地理的知识点

4.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5.高中的文综地理知识点

6.初中地理重要的知识点

7.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回顾

8.7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 第二章、三章、四章 知识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归纳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

学习 七年级地理 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二)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 方法 :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三)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四)

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五)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____: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 文化 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六)

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2.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3.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4.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归纳

5.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是初中必学的科目之一,那么七上地理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总结 ,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____、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____?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猜你感兴趣的:

1.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2.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 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5.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

 想要了解初一地理知识点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

 二者差别: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拓展阅读:中考地理知识记忆方法有哪些

 1、谐音记忆法

 是指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然后联想创造出一种意境的记忆方法。对于难记忆的地理知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便于想象,能极大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收到“记中乐,乐中记”的艺术效果。

 2、接近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有些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方法。通过接近联想有助于我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凝聚力。如,记忆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在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想到北半球的反气旋是顺时针方向流动,东西风向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3、类似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记忆方法。通过类似联想有助于我们发现地理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如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比喻记忆法

 是指把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科学、准确的比喻记忆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例如: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卫星数最多的行星——土星时,可以将其比作土霸王。

 5、聚散联想记忆法

 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地理知识,从多方面进行联系的记忆方法。包括聚合联想记忆法和发散联想记忆法,互为逆过程。运用聚散联想记忆法有助于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建立地理知识的“联想集团”。如有关赤道的知识,可运用发散思维从下列各点进行说明。

 6、字头记忆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头串联起来来完成记忆的方法。如:记忆九大行星距日远近时,可以这样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7、形象联想记忆法

 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形象联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记忆。

 8、奇特联想记忆法

 是指利用一些离奇古怪的联想方法,把零散的地理知识串到一块在大脑中形成一连串物象的记忆方法。通过奇特联想,能增强知识对我们的吸引力和刺激性,从而使需要记忆的内容深刻地烙在脑海中。

 9、对比联想记忆法

 是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具有明显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的记忆方法。通过对比联想,有助于我们比较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掌握各自的特性,增强记忆。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状况、天气状况都相反,学习时,只需精记一种即可。

 10、从属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凝聚的联想记忆方法。通过关系联想,引导思考、理解地理知识彼此之间的关系,使思考问题有明确的方向,感到有些地理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

中考地理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回看教材

 对照地理教材的目录,逐章逐节进行有序回忆,使书本知识在脑海中作一次全面再现。再对照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考试范围,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逐点进行具体回顾,对要求了解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对要求理解的内容,能否说明“为什么”;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能否懂得“应用”。要特别注意,课本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在试题中是如何体现的,以便掌握解题思路。例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二、回看地图

 地图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于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回头看看地图,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复习方法。

 三、回看解题方法

 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地理试题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图示法、排除法、推理法、讨论法、极端假设法等,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之所在?各种试题应答策略?解题程序与拓展的思维递进。讲解时应着眼于知识点的剖析和整理,告诉学生怎样运用已有的知识,怎样发现解题条件(隐含的和明显的),利用条件用何种思路、方法解题。

 四、回看解题错误

 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考前有针对性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如看过去考卷中错解的题,分清错误类型(知识型、方法型、能力型、心理型)以及近年高考试题的错解分析等,分析导致失误主要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失误,避蹈覆辙。

 五、回看社会热点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命题成为高考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跨学科综合试题的切入点。所以,有必要回头看看一年来的“新闻”。

初一地理的知识点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1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2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3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地理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

一、地图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封闭的等高线中心,①周围低,中间高,表示山顶;②周围高,中间低,表示盆地;③两山顶之间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⑤等高线中间高,两侧低的地方是山脊;⑥中间低,两侧高的地方是山谷

二、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

一、陆地和海洋

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

A是大陆,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B是半岛,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C是岛屿,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D是大洋

E是海峡

F是海湾

3、七大洲的分布(按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初一地理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 初一地理上知识点总结

★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一地理必考知识点

★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

★ 初一地理上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总结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要点

★ 初一地理重要知识点

高中的文综地理知识点

 很多同学在复习初一地理知识时,因为之前没做过系统总结,导致复习效率低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二)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三)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四)

 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五)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六)

 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拓展阅读:初中地理学习技巧

 地理学习经验

 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很多都“藏”于地图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地图就是知识的骨架、是知识的脉络,掌握了地图,就能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长期坚持,不仅能发现地理学科的美,更能让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让地理变得更简单。

 地理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地理学习技巧

 地理不像语数外那样是主要学科,有的学生因为其他作业多,就不做地理的练习,这样就容易造成知识点掌握不牢靠。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讲就懂,下课老师走出教室马上就忘,课后又不去做练习,到下节课的时候就完全不记得上节课讲了什么,到考试的时候甚至都不记得有学过这个知识点,这样又怎么能学的好地理呢。

 尽量在课堂消化本节课内容。七年级八年级虽然不像九年级那样课业繁重,不过相对于五六年级来说,要学习的内容还是多了很多。如果什么科目的知识都堆到课后去消化的话,那只会越堆越多,而且容易忘记。建议在课堂上就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消化掉,如果时间不是很够,至少把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掌握下来,这样课后只需要稍微看一下书,就能把整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哦。

初中地理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万能公式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地理3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回顾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初二地理基础知识

 从世界看中国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

 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

 (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21.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7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 第二章、三章、四章 知识点

 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回顾,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回顾(一)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方法 :一横月、二纵水、 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回顾(二)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点回顾(三)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降水的分布: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温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特点:时间长、变化不大。

2、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A、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木茂盛,干季高原枯黄;

B、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E、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4、热带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亚热带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温带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1、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1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从陆地面积看,俄罗斯1707万KM2、加拿大997万KM2、中国960万KM2、美国937万KM2、巴西854万KM2、澳大利亚769万KM2。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6、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7、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没有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