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

2.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

3.七年级地理课本湘教版

4.初中7年级所有科目总结

5.中学地理活动课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地理活动课设计

6.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_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1

 不知不觉在潘庄中学的倒数第三周课也已接近尾声,经过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这一周我对我的学生、对我的课堂、对我的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自己教的是普班的学生,虽然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不能以一条水平线来要求,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在这两周的讲课与听课后,我不得不承认普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确实相对差一些,对他们的要求只能是及格万岁,当然也有学习好的同学,我要做的就是让高分继续保持,让低分的同学争取及格。

 其次,是自己的'课堂。由于自己是个实习生,而且打扮的也不成熟。所以在学生们面前没有威严,上课时学生们较随意,上课纪律较差。所以我的课堂,首先要抓的是纪律,其次才是学习。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是我的课堂。这周学校组织了特聘名师听课,我的指导老师张老师、地理组的沈老师、王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实习生去听了我的课。课后张老师、王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性意见。张老师强调:

 ①我讲的速度太快,有点儿赶的意思

 ②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自己讲出来的,讲知识点的时候,要让同学多记一下;讲题的时候,应该多提问下学生,让他们说选哪个哪儿错了;把睡觉的人叫醒,让他们回答问题,如果自己老在那讲,学生会感觉没他什么事,也就难免睡觉了

 ③讲得多会感觉没重点,咱们知识点在黑板上罗列就是1、2、3、4几点,多的不要写。

 ④有讲错的知识点,千岛寒流经过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岛而不是朝鲜半岛,以后模棱两可的尽量不要讲,要多听课,多学习

 ⑤需要讲清楚的要讲透彻,例如纬度地带分异是随纬度变化方向变化的,而不是纬度方向。王老师也给了很多意见:首先她赞同张老师的说法并强调讲题的时候没必要每个题都讲,简单的题一遍过,难的题重点讲。普班的学生还是让他们多记记。

 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要结束了,我很舍不得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虽然有的孩子还很不懂事,虽然他们还是每天叽叽喳喳,永远不知道高考的迫在眉睫,虽然他们还是忍不住上课说话、走思,想一些青春期萌动的事情,但是他们是我可爱的学生,他们是我永远美好的回忆。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2

 工作即将结束,虽然我是“半路出家”,改行教地理,但因为我有一颗热爱教育、干一行爱一行的红心,边学习边实践,边请教边领会,并且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越来越热爱地理课。

 通过我的地理教学,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较大的认识,并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将来走向社会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通过我的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热爱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保护世界环境的一员。

 通过我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我的地理教学,启迪了学生的智能。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充分利用我设计的导学案,启发诱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实际,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地理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远大志向。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3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做为一名刚上岗的新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自己这半学年的教学过程。从中收获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去总结和反思。这个半学期的教学,对于新教材的理解又加深很多。新地理教材阅读后,深感新教材的新、活、动。每个章节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和资料,包括课后所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一系列的和资料展开的,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而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学生喜欢,这和新课标的要求是吻合的,但教材也明显地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这也正是新教材和老教材的最大区别。

 如果按教材设计的内容来讲课,来带领学生去分析、归纳问题,长时间下去,学生的能力固然可以提高。但是,如果要让学生自学,知识就显得空洞多了,同时,一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相应的基本知识而显得越来越差,造成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其结果仍然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那么我们的教学改革怎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我认为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之上的,没有知识,何谈能力,况且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天文、政治等学科于一身,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这些知识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而书本知识的更新是缓慢的,如果让学生单丛书本上去获得有限的死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同时也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对培养有发展眼光的人才是不利的。

 而在1月22日的学校会议上,针对“洋思中学”教学方法的讨论,也让我得到了很多启示。经过认真地思考,认为在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厚的、新鲜的知识,这是目前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探索,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去获取丰厚的地理信息,然后经过提炼加工,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还使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激励,从而养成一种收集地理资料的好习惯。

 2、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指导他们怎样去利用现有的资料去和书本知识相联系、来解决现实问题。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针对土地利用、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深刻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4

 近一学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这是一个老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学中,让我体验最深的就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迫切性,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对初一地理教学的体验和反思:

 一、要结合教的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2、13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表现欲非常强,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老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问题、教学情境,加上新课标下的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增加了‘活动’、‘阅读’、‘思考’等的版块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性。新课改的教材特点,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学习地理学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白昼和黑夜”“2019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半夜爬起来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么季节影子上,什么季节白昼长”等等相关问题;在讲天气与气候时,让同学们一起探讨获取明天天气的途径有哪些,让同学们自己做天气预报播报员,在乐中完成教学目标,这些生活中熟知的现象拿到课堂上,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如在讲《地图》一节时,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这样的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

 三、运用现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谓“教无定法”

 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其独特的学科性质,更使得地理课堂上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变换中,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直观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在每堂课都要用到。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的运动,如各种天气各种气候的景观图,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记住了地理知识,特别是各种地图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建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节,“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中国疆域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学用具。

 以上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上的一些思考。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多的去思考,让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成熟。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5

 目前我担任初一年级的地理学科。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地感到要真正搞好教学工作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目前我所做的教学设计大多还是传统的地理教学“备课”方式,就是研读《教学大纲》和参考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熟悉教科书内容、也有参考新的教材,阅读教学参考书,预测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程序,考虑选用的教学方法;最后准备教学用具,编写教案。我也知道,这样的备课存在着经验性和随意性等一些主要问题,主要关心的是“教”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的结果,走的还是以课堂讲授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为基本模式组织教学,教学媒体主要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格局。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就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设计上,我将不仅重视教的设计,更要从关心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建立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设计理念上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我将试图在一个阶段里重点完成一两个有质量的教学设计,然后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写出得失,促使教学设计思路的转变和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某一问题讲的面过宽过深而占用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导致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二是讲与练的时间安排不太合适。但我有一点很好的,就是我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生动性,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师生沟通好。

 我要努力去做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解决好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无限的知识传输、能力训练及价值观的培养之间的矛盾。它需要有合理的知识层次性、有恰当的教学密度、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和控制适宜的教学节奏。为此,我要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媒体的整合方面多下功夫,确实向45分钟要质量。

 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由于地理学科的教学特殊性,我需要加强板画的大量运用,只要可以用图表示的就画出图来;能使用录像等视听媒体的课尽可能设计运用;手中常带地球仪、教学挂图等。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等等。由于时间紧迫,不能就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的例子作深入的反思,但我从中已经获取了不少的经验。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

由于《初中地理》有很多版本,它们都接受《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约束,在不知道你使用的教材版本和学制的情况下,痴哥只能根据个人经验,综合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鲁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编辑整理成目录形式,如下:

一、地球和地图知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难度比较大的内容

3、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及地球的五带

4、地图知识

二、世界地理知识

(一)海陆分布与地形变化

1、海陆分布

2、大洲和大洋

3、海陆变迁与世界地形

(二)天气与气候

1、二者的区别

2、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报常识

3、气温要素的变化和世界地理分布

4、降水要素的变化与地理分布

5、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居民与聚落

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地区分布

2、世界人种和主要宗教

3、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四)、发展与合作

1、国家差别,国际关系与联合国

2、重要的和有特点的国家

3、国界与领土

(五)世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下册/重点要注意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1、世界地理分区常识(七大洲和世界地理中的主要区域)

2、大洲的学习范例:《亚洲》

3、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家和地区

特别提示:

要注意X区域的系列信息包括六个方面:

1、在哪里

2、地形怎样

3、气候怎样

4、居民怎样

5、经济活动怎样

6、城市怎样

中国地理上册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疆域范围和邻国近海

2、省级行政区

3、人口和民族

二、自然环境

1、中国的地形

2、中国的气候

3、中国的河流

三、自然

1、自然的种类与中国国情

2、土地的利用

3、中国的水

四、地理建设(经济发展)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中国的交通运输

3、中国的工业

五、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下册

1、中国地理分区

2、中国各地:

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特点和差异

五个省区的特征和特点

经济地理区和自然地理区范例

3、走向世界的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5篇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那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篇1

地球和地球仪是七年级学生们走进地理跨过的第一道大门。首先讲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所经历的漫长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显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比“天圆地方”之说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猜想的进步,又是基于人们对很多现象的观察。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的一次伟大的实践。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早已被人们熟知,因而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实际例子,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试想一下,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古人对于地球形状艰辛的探索过程。在本节课过程当中,学生们充满了兴趣,但在对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提问时亦发现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了压抑,课堂上勤动脑勤动手的学生不多,大多数人仍是被动的接受,我们必须在课堂中改变这样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教学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它的意思是学生拿着地球仪通过观察去发现经纬线的特点,去发现并归纳经纬度的划分方法,经纬网定位的方法。但是就是这地球仪上的两种线,甚至学生上了高中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到现在还有学生问我“为什么纬度的数字要写在图的右侧(或左侧)从上到下竖着排......?”那如果让你数一数人行横道的斑马线有几条,你要把每一根斑马线的序号写在什么位置?(只能是左侧或右侧)这不是一个道理吗?

在方格状经纬网上,给经纬度标上字母是一个难点,记住找到纬度(或经度)度数变大的方向,“上北下南”比较好记,“左西右东”比较难记。正好可以和后面东西半球判断相联系。通过比较经度大小的方法,西经和20度比较,东经和160度比较,在东半球就举右手,在西半球就举左手,教学中的反馈一目了然。几次下来,学生潜移默化的就记住了“左西右东”,而且当作一种课堂游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寓教于乐,都在积极动脑,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中来,学习效果当然更好。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反思

《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的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上是比较难理解的;同时,这一课本身的学习内容并不多,它是上一课经线和纬线的延续也是上一课学习的`目的,所以,只要上一课的学习基础打好了,这一课就

简单多了;另外,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基于以上三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经纬网课件师生互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原理。然后,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熟练的掌握知识。

经过教学实践,收获很大,具体反思如下:

1、有遗漏的地方。例如,在讲到经纬网定位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说出如果不写明东西经和南北纬,就会找到四个点时,本来设计的让学生在图上找到是哪四个点,结果给遗漏了。

2、缺少终结性评价。课堂上,让男、女同学比赛,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在课程结束时,应给学生终结性评价。结果没有给以及时的评价。

另外,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给老师带来惊喜,也给课堂效果添彩不少。主要表现在游戏求救这一环节,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情境,远远超出教师的意料,甚至比教师的设计还更胜一筹。我想,这些亮点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在备每一节课时,教师都应该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力,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再上这一课时,我一定注意以上这些问题。

《地球的运动》是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地球的自转以及自转带来的自然现象。上完这节课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美中不足的遗憾,现反思如下:

1、地球仪端来端去。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不能端来端去,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方位感。所以在以后有关地球方面的教学是不要将地球仪移动。并且太阳光的方向要一致。我上课时用手托着纸板,结果一方面手不能腾出来,另一方面手又动来动去。实际上有关需要一个参照系的教学都要固定一个物体做参照物。

2、本节课应该多让学生上来转地球仪的方向。有时候学生会说地球的自转是自西向东转,但叫他上来真的转一转可能就不会了,说明他并没有真正地懂,有许多时候学生只是没理解的机械记忆。

总之,经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我也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

地球的公转这一课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多,从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再到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地球公转这一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两部分教学内容,即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尽量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演示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情形,让学生总结出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包括周期、方向、轨道形状等;通过简单的示意图与圆规展示,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通过直观的flash演示,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的移动情况,并在图中读出。最后,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坐公交车的问题,对整堂课做一个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堂课,教师试图让学生处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课堂中还是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例如教学语言的精确、教具摆放的合理,另外,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途径。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改进。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篇2

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

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滩上的人感觉地面“好烫”而水中的人则感觉“水里还是凉的”,晚上情况相反;冬季感受与夏季相反这些老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学习“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内容时,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水陆受热散热的差异”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与问题,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篇3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强化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 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活动可将多传输渠道于一体。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达到值,而且有利于实现各种感官、生命存在的意义。这说明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学习能力。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有34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动脑思考、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看法等。遇到这些活动,你得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是结合当地特点精心设计组织的吗?每一项活动内容都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吗?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吗?

四、反思是否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

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感受多变的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等。请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有数吗?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是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的等。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篇4

在一个月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在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初一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二)、对运用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尹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对设计教学目标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 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四)、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对策:引导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反思篇5

工作即将结束,虽然我是“半路出家”,改行教地理,但因为我有一颗热爱教育、干一行爱一行的红心,边学习边实践,边请教边领会,并且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越来越热爱地理课。

通过我的地理教学,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较大的认识,并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将来走向社会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通过我的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热爱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保护世界环境的一员。

通过我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我的地理教学,启迪了学生的智能。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充分利用我设计的导学案,启发诱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实际,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地理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远大志向。

七年级地理课本湘教版

 光阴如水,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了。那么教学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X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有必要的话将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精心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5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中国的地理差异8、

 认识省级区域6、

 认识省内区域6、

 认识跨省区域4、

 走向世界的中国2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复习1周

 八年级上册复习1周

 八年级下册复习1周

 六、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与复习要围绕三个层次进行。

 ⑴.是什么?围绕考纲,落实基础,解决重点难点,以学习掌握程度为评估标准。

 ⑵.为什么?围绕考纲,使学生明确考核要点,并以此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⑶.怎么办?以会考试题为范例,引导学生以会考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 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能力的获得是需要知识内化后,由学习者自我产生的,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必须经过一个桥梁,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大量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否则,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

 3. 精选习题,落实有效训练

 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选择题要精选,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要通过讲评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

 4.强化贯彻,重在坚持。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 篇2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台湾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习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教学论文 )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本章难点: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认识我们的家乡——四川。本章的学习内容多,但需要记忆的知识并不多。

 本章重难点:

 1、据历史资料说明四川名称的由来;用地图呈现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异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

 2、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第九章、走向世界

 三、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希望这期的地理成绩在全县同类乡镇学校排名中提升两至三名。转变学困生对地理的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地理。

 四、教学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

 2、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3、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4、认真写好教案。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盘绕目标进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离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9、注意教学要领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斗胆探索,勇于立异。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 篇3

 本学期学生及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完成中国地理部分,然后进行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以迎接6月14号的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涉及的内容多而且较为繁杂,因为是毕业学科,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以来地理教材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初中地理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这对于学生进行会考地理总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重视的程度,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哪些单元,重难点):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并且会考地理,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教材分析

 针对我校学生地理学科基础薄弱,且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复习,我们八年级地理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特制定三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3月中旬——4月下旬,约40天)看书复习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课标规定的范围,建立知识体系为线索,搞好单元过关,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迎接全市第一轮水平测试,为后续复习奠定一个稳定基础。

 第二阶段:(4月下旬——5月下旬,约30天)专题复习,以《学业水平测试》为蓝本,讲练结合,迎接全市第二轮水平测试。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针对地理考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打破几册课本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专题。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以做《学业水平测试》为主,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让绝大多数学生基本做到熟悉课本知识点,掌握应考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力争在全市第二轮水平测试中,学生总体水平有长足进步。

 第三阶段:(5月下旬——中考,约20天),综合模拟,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学习解决某一类问题抓切入点的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与此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搞好各教学班的培优工作,努力提高有效优分数,提高合格率,降低低分率,让我校今年的地理中考取得更大的进步。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只有埋头肯干,把有限的精力投入渗出到无限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才能不辜负家长、社会对我们的支持,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本学期教学目的及方法:

 教学目标:

 提高优分率,合格率,降低低分率。

 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复习。

 2、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中考地理大纲。

 3、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抓好集体备考工作,有效实行共享、经验共享。

 4、针对全体学生,重点抓好苗子和线上、线下的学生的知识过关。

 5、加强学法指导,答题技巧的训练、知识归纳能力、书写能力的训练。

 6、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每节课的复习效率。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周:学习《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1—3节

 第二周;学习《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4—5节

 学习《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第三周:地球、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

 第四周: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考试七年级上册。

 第五周:亚洲,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六周:极地地区,不同类型的国家;考试七年级下册。

 第七周:国土与居民,中国的自然,第一次抽考

 第八周:经济与文化;考试八年级上册;

 第九周:八年级下册

 第十周:阶段性测试(一)

 第十一周:阶段性测试(二)

 第十二周:专题复习一;读图,填图,绘图,用图,

 第十三周:专题复习二,

 第十四周:专题复习三;

 第十五周:综合模拟,强化训练;

 第十六周:综合复习,中考模拟。

初中7年级所有科目总结

七年级地理课本湘教版是一本专门为初中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地理教材。解释如下:

1、这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等方面。该课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技能。在世界的天气与气候这一单元中,除了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基础知识外,还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天气预报和气候数据。

2、该课本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具有很好的权威性和普及性。全书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世界的地理基础知识”、“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世界的天气与气候”和“世界的人口与环境”。每个单元都有若干章节,分别介绍了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

3、在内容方面该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兼顾了实用性和趣味性。每章都有相应的插图和表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此外,课本中还设置了一些小栏目,如“想一想”、“做一做”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地理的好处

1、地理是一门拓宽我们视野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地理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学科。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地理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从而更好地选择旅游目的地或者为未来的定居做准备。

3、学习地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气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等,这些知识需要我们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学地理活动课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地理活动课设计

2007年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重要纬线: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限,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

5.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重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180°经线:既是180°E ,又是180°W。习惯上称作180°经线;

20°W和160°E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 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6.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7.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时)。

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8.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地球公转示意图:课本P11

10.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2、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表示方式:1.数字式。2.线段式.3.文字式。

●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13.方向: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熟悉常用图例。P14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2.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3.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17.等高线地形图:

18.地形判读: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地形部位:①山顶一般用▲表示。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④鞍部: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19.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0.基本概念:大陆;岛屿(格陵兰岛面积最大);大洲;半岛;海峡。(P28)

21.海陆分布状况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的说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③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多于陆地。

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

⑤大陆的轮廓多呈三角形。

2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课本P29

23.位置: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4.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5.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26.熟悉和掌握:①本初子午线、东经120°、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

②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③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

27.四大洋分布特征:

1.太平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主体位于西半球;

2.大西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位于东西半球分界处,呈”S”型;

3.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4.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

28.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9.板块学内容: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图P37)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0.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地中海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大气状况;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2.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3.常见的天气符号:(P46)

记住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

34.气温日变化:

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

35.气温年变化:

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36.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37.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受惠于季风气候);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8.主要气候类型:(图P52)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地区、日本和韩国南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内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

寒带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分布在两极地区。

3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近年来,全球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40.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速。2006年3月,世界人口达65亿。

4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4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43.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4.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北美洲东部(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44.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45.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46.人口的合理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

47.划分人种的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48.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印度南部等地。

49.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欧洲的西部(英国)、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南部(印度)。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俄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原属于法国的殖民地)。

西班牙语: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国家。

50.三大宗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清真寺)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庙宇)

51.聚落分类: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

52.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53.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丰富等。

54.聚落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因此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55.国家和地区:记住面积广大的6个国家的名字、轮廓、所在大洲。(课本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的名称、所在大洲。(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及所跨大洲:俄罗斯、埃及、土耳其。(P 8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国际合作:

①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含义。(P91)

②知道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

57.知道主要的发达国家及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能够从工业、农业、服务业三方面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P90)

59.重要的国际组织:(P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总结重要的活动题和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啦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随着我国中学新课程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中学地理活动课将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巩固课本知识,延伸、积累课外知识,达到扩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效果,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开展中学地理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活动课就是让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西方国家的一些中小学流行“动手做”、“做中学”――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促使学生的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的“三要素”和“四原则”

1、活动课的“三要素”

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要考虑和优化“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对象”三要素,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去学习。

(1)活动主体:学生是参加活动课的主体,应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即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活动。

(2)活动对象:所设计的活动应具有可操作性,必须从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学习需要出发。

(3)活动条件: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环境等条件,符合学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2、开展中学地理活动课的“四原则”

中学地理活动课的开展,要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遵循必要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趣味是学习的先导,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活动课通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使内容丰富多彩,有形、有色、有物,增加趣味性。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果。

(2)知识性原则

地理活动课设计应以教材的知识为基础,适当拓宽、延伸和深化,即源于教材,落实于教材,加深扩展学生知识领域。注意知识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因此地理活动课,有时可以是地理单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学科集为一体,使知识不仅得到纵向迁移,也得到横向迁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3)实践性原则

地理活动课的设计还要提倡多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而且要倡导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动手设计,这有利于学生突出个性,表现特长,为教师进一步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同时,学生自主自立能体现其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提高。

(4)有序性原则

在地理活动课设计中,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应当致力于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所有学生在活动中都加快发展自己。因此,关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尤为关键。必须运用有序性的地理教学原则,设计地理活动课系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三、地理活动课的实践

1、我校地理教学现状

我校初、高中部均开足地理课。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望强,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合作意识强。教师努力发掘初中地理教材的“新奇趣”,充分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课,注意变“单向的教师传授”成“双向的师生交流”。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观察、综合分析、概括总结、创造性、实践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地理活动课的具体操作

(1)结合教材设计活动课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类认识的宇宙》一节的活动课,安排了“小型演讲会”,两个主题分别是:正确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不让愚昧迷信侵蚀社会;好好爱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

在《大气的运动》一节的活动课,安排了课堂实验,使用玻璃缸、烟、两个碗分别装有冰块和热水,来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活动设计意图如下:

(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例如,七年级《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布置学生搜集天气预报资料、观察记录天气变化的过程。高中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流星雨,寻找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等。

(3)设计网络活动课

通过网络开展地理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用计算机展示地理谜语、地理,让学生在计算机中拼中国省区轮廓图、世界海陆分布图,观看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录像,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进而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重视过程评价,分享活动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的最大浪费。”所以课堂教学不能只有书、不见人,要改变以往单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转而强调用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地理活动课中鼓励多样性和独创性,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

开展中学地理科技活动需要教师更多地投入,对每堂地理活动课及时总结,尽可能用学生集体讨论和相互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成果展示出来,使地理科技活动课步入“活动一总结经验一活动”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提高中学地理活动课的质量,逐步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学习,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有趣而不再令人生厌,地理重归生活而不再遥远,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写好教学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怎样写教学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1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一期的地理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文、经济等。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经济文化等。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都是刚入初中的新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不过年龄特点决定会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与同学们谈地理,认识地球和地图;学习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重点学习内容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内容是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践行我校的校风: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的精神,从而总结出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爱生、乐教、善思、会研”的教风带动“爱师、乐学、善知、会问”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

 预备周8月25—9月1预备周(复习旧知识、备好新知识)

 第1周9月1—9月5军训

 第2周9.8-9.12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

 第3周9.15-9.19地球和地球仪(2)(3)

 第4周9.22-9.26地球的运动(1)(2)

 第5周9月29—10月4运动会

 第6周10月6—10月10十一放

 第7周10月13—10月17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

 第8周10月20—10月24大洲和大洋海陆的变迁

 第9周10月27—10月31多变的天气

 第10周11月3—11月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11周11月10—11月14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2周11月17—11月21世界的气候

 第13周11月24—11月28人口与人种

 第14周12月1—12月5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15周12月8—12月12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16周12月15—12月19发展与合作

 第17周12月22—12月26期末复习

 第18周12月29—1月2期末复习

 第19周1月5—1月9期末复习与考试

 第20周1月9—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3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 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4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中对整个七年级的地理内容做整体分析,了解每个章节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及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受影响。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章节内容前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可以为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策划章节教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4、加强直观教学和地图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制定的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 本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七年级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 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措施

 1.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在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课堂上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

 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

 3.课时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强化作业、单元考试制度的落实。落实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单次作业布置要适量,内容要精当,针对性要强,热点问题要准,批阅要及时,矫正要彻底。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标学生、弱科学生作业的面批。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6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到许多的地理知识,但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能力基本上时从零开始培养起。同时,初一年学生的所学的科目由小学的两个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

 二、教学目标

 加强教材、课标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安排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