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_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级别
1.吴兑的简历
2.广州气象局如何
3.广东省气象局属于国家垂管单位吗
气象局,是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的政府部门。在中国,一般指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该业务可能有不同名称的名称。
气象局,指从事气象业务的政府单位。
以中国气象局为例,其职责包括:(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 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有关的行政复 议工作。 (二)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 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 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 (三)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 国陆地及海上气象探测与信息网络、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 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中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中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吴兑的简历
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的表现
杨学祥 刊发时间:2008-02-02 10:17:18 光明网-光明观察
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的表现,这句气象界的名言说明当前气象科学理论的混乱和无奈。气候问题的政治化并没有给世界气象科学带来繁荣和发展,相反,全球变暖变成了紧箍咒,限制了气象工作者的思维和理念,妨碍他们通过理性思维对现实的自然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还原气候变化的自然过程,鉴别人为干预的程度,是当前气象
界的重要任务:自然力的调节作用不能忽视[1]。
一、暴雪事件与全球变暖有关的观点
据新华社电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为何今年冬天特别寒冷?气象专家解释,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恰恰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仍然不变。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安宁说,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趋势,会使得气象极端事件增加,这次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极端寒冷天气过程,仍是全球变暖趋势的一种表现[2]。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预计:南方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将一直持续到2月初。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极端性天气事件是全球变暖造成的。”科学家有一个观点,认为全球变暖会使得极端天气增多。像这次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冻雨天气过程,就是一个极端天气事件。按照上述观点解释,全球增暖可能是造成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从全球大气平均状况来看是在升温,但不是平均升温。由于全球大气能量基本守恒,而大气在不断流动,有些地方温度特别高,那么另一些地方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温度非常低,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事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极端性天气事件是全球变暖造成的[3]。
1月27日下午六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红色警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说:“中央气象台自设立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后,第一次发布红色预警信号。这是一次50年来最强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事件。”在肆虐的雪灾面前,许多人充满了困惑,不是说气候变暖了吗?“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是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的日子减少了,极端冷和极端热的天气都增加了。总的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解释说。据气象专家说,大雪也是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形式[4]。
二、暴雪事件与全球变暖无关的观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对本报记者解释说:“就气候本身来讲,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也会出现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事件。正如前些年北京等地出现暖冬一样,气候变化与整个大气环流有关。从气候上讲,总有一段时间偏旱,一段时间偏涝,或偏冷,或偏热。”陆龙骅称,尽管从目前来看,很难将南方雨雪冰冻天气与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联系起来,但全球变暖后,极端天气事件有可能增加。“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究竟有多少,这很难说。”陆龙骅称,“但对人类来说,我们就一个地球,在没有完全弄清真相之前,还是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善待地球[5]。”
本报华盛顿1月31日专电 对于近期中国南方地区连日来罕见的暴风雪灾害天气,一些国际专家认为这种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全世界最大科学实体之一、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资深气象学家尤金·伯尔利认为,中国的特大雨雪与全球气候变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可能与拉尼娜现象有关。“整体来说,全球的气候已经失衡,天气异常的情况很难用单一的理论解释。”他说。世界气象组织一位权威人士30日也表示,此次中国出现的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世界气象组织在2007年11月公布报告说,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有可能持续至2008年第一季度。在本轮拉尼娜现象中,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域的海水温度比通常要低,而在典型的拉尼娜现象中,这一区域的海水温度会比通常情况下高一些。因此,气象组织预计,一些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据报道,本轮拉尼娜现象已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多起异常事件。日本专家认为去年8月日本国内破纪录的最高气温与拉尼娜现象有关;秘鲁海滩去年发现大量死鸟,专家认为是由于海水因拉尼娜现象而变冷,鱼类离开了通常所处的位置,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非洲媒体则报道说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了去年的西非洪灾[6]。
路透悉尼1月31日电 科学家们称,在中国导致60余人丧生的暴雪天气和全球气候变暖没有直接联系,而只是冬日严寒气候和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极端天气事件。澳大利亚气候学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协议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撰写人之一PennyWhetton表示,中国对于此次暴雪气候的解释是正确的,中国面临的恶劣天气和全球变暖没有直接联系。“此次暴雪天气是自然结果。每隔数年或者数十年,导致极端天气现象的条件就会出现,”Whetton对路透说。“由于全球正在变暖,这种极端寒冷天气可能不会以更高频率或强度出现。”不过,随着中国天气变暖,中国寒冷的北部地区可能将面临更多的暴雪天气,因为大气层湿度上升将创造出与导致目前中国南方降雪类似的天气条件。“降雪的滞留时间可能会变少,但冬天可能会遭遇更多的严重降雪,”澳大利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分析部门负责人DavidJones说。他同意中国暴雪天气和全球气候变暖并无直接联系的说法,指出洪水、热浪和火灾才是上升的全球温度和降水增加的直接表现[7]。
三、科学争论的必要性
全球变暖会使得极端天气增多,但是,极端事件可划分为极端冷事件和极端热事件。如果全球变暖使极端冷事件增多,全球变暖的总趋势还能够继续存在吗?
“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的表现”,如果不是出
自气象专家之口,人们一定会误以为是一句哲学家关于地狱与天堂转换之门的名言:谬误构成了科学的阶梯。当中国人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中庸之道或思辨哲学就会应运而生——千方百计寻找对立事物的沟通渠道,为流行的权威理论修修补补。黑是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冷是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白马非马;白狗黑,如此等等。小学教员一定会把“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的表现”当成病句,批上零分。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全球变暖的错误理解导致人们对寒冷肆虐毫无准备,猝不及防,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理性思维。
全球变暖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定律吗?如果不是,就可以根据实践的变化加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曲解和诡辩都是多余的。如果是,请给出相应的历史证据:用百年的气候史来推翻上亿年的气候冷暖变化规律,全球变暖理论不仅需要重写历史,而且面临愈来愈多的自然变化的严峻考验。
气候的自然过程是有明确的冷热标准的,低于标准的就是冷,高于标准的就是热。如果“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的表现”,那么,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防寒和防高温都不可偏废。这不是一句废话吗?根据这一推理,雪山冰川是全球变暖的最高境界,因为那里是寒冷肆虐的地方。
事实胜于雄辩。曾乘坐"雪龙号"前往北极考察的我国科学家称,根据最新综合研究结果,全球环境正在发生大的变化,目前处于一个大转型期,在转型期内,以年计到10年计的短周期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灾害性气候可能有所增加。据介绍,对冰川、黄土和深海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气候变化规律是以10万年为一个周期,其中一万年为温暖期,九万年为寒冷期。现在地球正处于一万年的温暖期将结束,逐渐向寒冷期过渡的阶段。从速度上看,地球由冷期转暖期的变化较快,而由暖期到冷期的变化比较慢。科学家们认为,全球近期仍有变暖之势,这主要与生物圈中人为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有关。数据表明,地球上近150年来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已超过了地球以往近10万年的变化。这主要是工业革命后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在气候转型期内,如果地球自然因素使气温向寒冷转变,就会与人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因素相抵;气温不会明显下降,甚至还继续小幅上升。70年代就有专家预言地球的寒冷期到了,结果气温不降反升。专家介绍说,在气候的转型期,地球以10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幅度会加倍,因此不排除在几年的高温后低温期突然降临的可能性。所以转型期内人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预防各种变数气候的产生[8]。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资深气象学家尤金·伯尔利认为,中国的特大雨雪与全球气候变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可能与拉尼娜现象有关。“整体来说,全球的气候已经失衡,天气异常的情况很难用单一的理论解释。”显然,温室效应不是控制全球变化的唯一因素。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介绍说:“2007年11月和12月,我国呈现出明显的暖冬迹象,不过进入今年1月之后,大部分地区温度就突然下降,这跟2006年12月到2007年1月,欧洲、加拿大、美国都遭到了暴风雪袭击惊人地相似。这两起例子,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之后,暖的大气层跟海洋的地表作用以后,将产生出一种异常现象,也就是极端气候现象大量增加,某一个地方在某个时段,会突然变得非常冷[4]。”
全球气温变化是一场长期的争论,波动变化是周期规律[9]。“2007年11月和12月,我国呈现出明显的暖冬迹象,不过进入今年1月之后,大部分地区温度就突然下降,这跟2006年12月到2007年1月,欧洲、加拿大、美国都遭到了暴风雪袭击惊人地相似。”这两起气候突然变冷的例子,需要相应的变冷机制来理解,季林的“潮汐调温说”和郭增建的“深海巨震调温说”值得世界关注[10]。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1日接受专访时表示,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以及当前的拉尼娜事件,是中国此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入冬以来,中国出现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历史上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这表明,当前的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此次灾害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摄氏度以上。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预计这次拉尼娜事件将至少持续至春末,并可能成为一次较强的拉尼娜事件。”此外,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此次灾害天气的直接原因。“总体上看,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11]。”
我们需要对全球冷事件的理智分析和资料对比,全球变暖不是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12],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不同观点的存在是必然的,科学的争论有助于相互沟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相得益彰。
广州气象局如何
教育经历:
1973.9 - 1977.2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 学生
履历:
1968.10- 1969.7 宁夏泾源县泾河源公社泾光大队 插队落户
1969.8 - 1973.1 银川手扶拖拉机厂 车工
1973.2 - 1973.8 银川气象台短期预报组 跟班
1977.2 - 1978.7 银川气象台短期预报组 预报员
1978.8 - .12 宁夏气象科研所人工降雨组 副组长、助工
1985.1 - 1986.3 安徽省芜湖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助工
1986.4 - 至今 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助工 助研 副研 正研
2002.1 -至今 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2009.1- 至今 中国气象局 二级研究员
2006.3-至今 广东省气象局 首席专家
2003.7-至今 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总工程师
2002.12-至今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研究员 兼职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2007.4-至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硕士生导师
2009.10-至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兼职教授
2005.3-2007.12 澳门理工学院 课程教授
2014 - 至今 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二级教授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1977 BSc in Atmospheric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PREVIOUS ACADEMIC POSITIONS HELD
1977 - Assistant Engineer, Yinchu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Ningxia Province, China
1985 -1986 Assistant Engineer, Wuh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Anhui Province, China
1986-1987 Assistant Engineer,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1988-1993 Assistant Researcher,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1993-1997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PRESENT ACADEMIC POSITION
1997 - ~ Professor,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2002 - ~ Chief scientist,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2002 - ~ Adjunct Professor,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China
2003 - ~ Chief Engineer, Weather Modification Office, Guangdo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China
2006 - ~ Chief scientist, Guangdo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China
2007 - ~ Adjunct Professor,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2009 - ~ Adjunct Professor,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广东省气象局属于国家垂管单位吗
好。
1、准确率高。广州气象部门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已达80%以上,晴雨准确率80%以上,暴雨、雷雨大风预警提前量40分钟。
2、工作稳定。广州气象局是国家垂直事业单位,没有执法权,纯粹的服务型单位,工资有保障,东南沿海地区收入普遍高于内地,工作也是比较稳定的。
广东省气象局成立于1958年9月24日。至2002年止,广东省已建成了广州、阳江、梅州、韶关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半径为460公里,可以自动形成多达70多种天气产品);有400多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在业务运行;由中国自行研制的曙光3000计算机(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240亿次)投入业务使用,省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该计算机环境下运行,水平分辨率14千米,垂直分层31层,预报实效为78小时;接收处理通信卫星从气象卫星地面站实时转发的中国FY-1号和美国NOAA系列极轨气象卫星的云图资料;广东省建成了以卫星通信为主、地面公用数据通信网为辅的气象业务和政务通信体制及高速宽带通信网络,传递分发气象信息;全省市一级的***宽带网也已建设完毕;全省人工值守地面观测站正在逐步改为有线遥测自动站。
省局机关 省局机关内设机构8个:办公室、业务科技处、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和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省局机关
省局直属单位 省局直属单位9个:广东省气象台(广州中心气象台、广州海洋气象台)、广东省气象信息中心、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省气象档案馆)、广东省大探中心、广东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省防雷设施检测所)、广东省气象学校(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广州气象卫星站和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省局直属单位
副省级市气象局 副省级市气象局2个:广州市气象局、深圳市气象局。
副省级气象局
市(地)气象局 市(地)气象局19个: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佛山、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和珠海市气象局。
市(地)气象局
广州市区级气象局(正处级) 广州市区级气象局(正处级)7个:番禺、花都、海珠、白云、芳村、黄埔、南沙区气象局(台)。
市区级气象局
县(市、区)气象局 县(市、区)气象局69个:增城区、从化区、斗门区、南澳、潮阳区、澄海区、南雄、曲江区、乐昌、翁源、乳源、始兴、仁化、新丰、连平、紫金、龙川、和平、梅县区、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兴宁、惠阳区、惠东、龙门、博罗、陆丰、海丰、台山、新会区、开平、恩平、鹤山、三水区、南海区、顺德区、阳春、阳西、徐闻、雷州、廉江、吴川、遂溪、电白区、信宜、高州、化州、高要、广宁、怀集、四会、封开、德庆、罗定、新兴、郁南、连州、佛岗、英德、阳山、连山、连南、饶平、惠来、揭西、普宁县(市、区)气象局。
县市区气象局
独立观测台站(科级) 独立观测台站(科级)13个:汕头、阳江、韶关、广州番禺、湛江、梅州天气雷达站,上川岛气象观测站,南海农业气象试验站,汕头观象台,广州市气象观测站、清远市气象观测站、阳江市气象观测站,广东省海陵岛海洋气象台(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海陵岛分中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