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天气预报30天一个月_夏邑天气
1.l两小儿辩日的依据和答案
2.扫墓作文怀念彭雪枫将军100字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怎么翻译
4.坚守岗位是什么意思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立即令渤海纵队占领徐州,令第12、第1、第4、第9、第8、第3、鲁中南、第10、第2、第11等纵队展开跟踪追击、平行追击与迂回拦击。1948年12月2日晚,邱、李,孙3个兵团到达大回村以北孟集、青龙集、李石林、张庄寨、山城集、洪河集地区。人多车多,路途拥塞,部队建制混乱,前进缓慢,杜聿明决定就地整顿。1948年12月3日上午,杜聿明收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令其改向濉溪口方向攻击前进,协同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杜聿明即重新调整部署,采取东、北、西三面掩护,南面突击,逐次跃进的战法,向南攻击前进。华东野战军针锋相对,从东、北、西三面攻击,南面阻击,对杜集团发动猛攻,终于4日将其合围在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内。日晚,杜聿明决定各兵团分路突围,孙元良兵团在突围中被全歼,仅孙元良侥幸逃脱。邱、李两兵团害怕被歼,未敢突围,转为就地固守。华东野战军适时调整部署,集中10个纵队紧缩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
黄维兵团被歼灭后,杜聿明集团已成瓮中之鳖,为配合平津战役,华东野战军遵照 *** 中央决定,从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转入战场休整,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被围的杜聿明集团。 *** 为中原、华东人民 *** 司令部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规劝杜聿明等人“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在20天中,陆续投降的 *** 军官兵达1.4万余人。为最后围歼拒不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华东野战军又一次调整部署。决定以第3、第4、第10、渤海纵队及冀鲁豫军区部队编成东集团;以第1、第9、第12纵队编成北集团;以第8、第2、第11纵队编成南集团,分别担任主要突击。特种兵纵队的炮兵分别配属3个集团。并采取各个歼灭与割裂突击相结合的战法,割裂邱、李两兵团联系,首先歼灭较弱的李弥兵团,尔后再歼邱清泉兵团。另以第6、第7、第13、鲁中南、两广纵队为外围拦截部队。
苟延残喘
1948年12月8日,走投无路的杜聿明集团被迫将指挥部驻扎在陈官庄内。
被围困的数十万 *** 军官兵只有靠空投物资苟延残喘,陈官庄设有两个空投场。刚开始,飞机投送的是大米和面粉,由于可燃之物全被烧光了,后来飞机只得改投大饼、饼干、罐头等熟食。有些飞行员怕我军射击,通常在高空投完物品就回去交差了。结果,很多物品飘落到我军阵地上。
投下来的救命粮全部被 *** 军军官掌控。他们把大饼、香烟高价卖给士兵……
*** 军的一大批骡马也先后成了驭手的腹中物。刚把骡马射杀, *** 军便你争我夺,抢到肉者点燃马骨头烧烤带毛的骡马肉,不少人死于争抢之中,幸存者在同伴的尸首旁狼吞虎咽……
战斗惨烈
1948年11月30日,杜聿明按照蒋介石的意图,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约30万人沿徐永公路蜂拥西撤。当日,华野司令部发布《全歼当面之敌,争取淮海战役全胜》的政治动员令,部署华野一、二、三、四、九、十、十一、十二和鲁中南、渤海、两广等纵队及冀鲁豫、豫皖苏军区部队多路多层尾追、平追、迂回拦截敌人。
华野各部经数天追击,1948年12月4日拂晓前,把杜聿明集团包围在永城东北、萧县西南方圆60华里200个村庄的李石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堵死了其向东南靠拢的去路。
1948年12月4日上午,邱清泉兵团在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的掩护下,开始向铁佛寺、濉溪口方向楔形突进。华野部队即采取一面阻击,三面攻击的办法,堵敌南窜,并楔入其纵深,打乱其部署,分别歼灭之。
邱、李、孙兵团阵地处处告危。12月6日中午前后,杜聿明集团“前进指挥部”向夏楼移动,杜聿明路过李石林附近,孙元良、邱清泉仓皇而至,三人认为“目前情况不利”,共约到李弥处“重新考虑战略”。下午5时左右,决定“分头突围,到阜阳 *** ”之后,杜聿明与邱清泉、李弥又认为,四面围困,突围等于自找毁灭,便取消了原来的打算。而孙元良带两个军三四万人,于18时许,率先由孟集、殴庙逃窜,但旋即被冀鲁豫军区部队、华野八纵、豫皖苏军区地方武装追击,大部堵歼于永城以北王集、张老窝、汉堤口、太丘和夏邑以南地区。残部缩回包围圈,编入邱兵团。十二军三师窜到亳北地区的先头部队亦被华野骑兵团追歼。兵团参谋长张益熙被击毙,四十一军军长胡临聪、副军长陈远湘,四十七军军长汪框锋、副军长李家英,一二七师师长张光汉,一二五师师长陈士俊均被俘,仅孙元良率数十人潜逃。
政治攻势
孙元良兵团突围前后,邱清泉兵团七十军一三九师全部附坦克八辆,连续五次向鲁楼猛烈攻击,均被我军击破。12月8日,杜聿明将指挥部移驻陈官庄。七十军又集中一三九师及九十六师一部附坦克八辆,三次向鲁楼攻击,又均被击退,毙伤约200人。
自12月4日至10日晨止,华野共歼杜集团8万人左右。所余邱、李二兵团16万人左右,缩聚于东西20华里、南北十余华里,包括陈官庄在内共80余个村庄的狭小地区,企图由青龙集、大茴村之间向南突围。此时,陈士榘率华野三纵、鲁中南纵队南下,协同中野歼击黄淮兵团。
11日至14日,谭(震林)、王(建安)集团先后占领夏楼、李石林、陶楼、孙阁等地,韦(国清)、吉(洛)集团先后取得魏窑、郭楼、王花园战斗之胜利,宋(时轮)、刘(培善)集团先后激战豆凹、李楼、张庄、耿庄、后花园、陈阁、王林庄、吴楼等地,杜聿明的防御圈被迫逐步缩减。
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全歼黄维兵团,北援之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连夜仓皇逃遁,杜集团待援绝望。
16日,总前委根据中央和 *** 的指示,为配合平津战役,令华野转入战地休整,向杜、邱、李连续进行政治攻势;令中野全军在宿县、蒙城、涡阳地区休整,担任歼灭杜聿明集团的总预备队,视情况加入战斗或消灭突围之敌。
华野各纵转入战场休整期间,在加强对敌围困的同时,一方面学习 *** 1949年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进行敌前练兵;一方面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对敌政治攻势,反复播放《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向包围圈内喊话,发射传单,送饭,劝降。
经过20多天的休整,华野各纵队兵强马壮,士气昂扬。
杜聿明集团在20多天的围困中,日暮途穷,军心涣散,许多士兵和下级军官在华野的强大政治攻势下,携枪投诚。从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来归者计1.4万余人。特别是1948年12月20日开始出现阴雨天气,气候恶劣,粮弹空运困难。23日又开始下雪,空投空援更加不利,杜之官兵尤其是广大士兵,在得不到一顿饱饭的情况下,既要警戒又要御寒,他们宰杀军马而食,扒坟劈棺取暖。空中偶尔投下一点食品,各部官兵蜂拥而上,互相争抢,格斗火并。
全歼顽敌
1949年1月6日15时30分,华野按照总前委的命令,展开全面攻势。
首先,炮击半小时,接着,宋时轮、刘培善指挥三、四、十、渤海纵队,、王建安指挥一、九、十二纵队,韦国清、吉洛指挥二、八、十一纵队一齐发起攻击。华野司令部指挥七、十三、两广纵队附司令部特务团并冀鲁豫三分区地方武装,鲁中南纵队指挥豫皖苏军区部队附司令部骑兵团、三十五军等部,用作外线堵击与预备队。经两小时激战,迄18时左右,三个集团楔入邱、李兵团接合部,攻克13个村庄;俘邱兵团七十军九十六师副师长田生瑞、李兵团一一五军一八○师参谋长何觉哉以下官兵7000人,歼敌近万人。
7日,华野克李弥兵团司令部驻地青龙集,收复了敌人盘踞的23个据点,逼近杜聿明集团指挥部。李弥率残部逃入邱清泉兵团防区,邱兵团十二军副军长于一凡率残部向华野九纵队投降。是日总计歼敌三个整团另两个连。杜聿明向蒋介石告急,要求飞机轰炸,气弹,掩护突围。
8日,华野总结两天的战斗经验,认为东线部队拥挤,而杜集团有收缩集结突围之征候,于是重新调整部署。其间歼敌两个团大部另两个特种兵连,并夺回了5个村庄。
9日,杜聿明集团在20多架飞机掩护下,施放着毒气,利用火焰喷射器夺路向西突围,华野九纵、渤纵、八纵等部予以迎头痛击,四、十、三纵队等部奋力进击,直捣杜、邱之指挥中心——陈官庄、陈庄。黄昏时分,杜聿明、邱清泉从陈官庄到陈庄,与李弥、五军军长熊笑三共谋对策。随后,杜聿明给蒋介石发电“各部队已混乱,无法维持到明天,只有当晚分头突围”,并通知残部各自“自决”。午夜以后,杜聿明乔装军需处长,化名高文明,带10多名亲信逃至张老庄,黎明时分被华野九纵队十师卫生处休养连活捉。邱清泉带特务营逃到张庙台村西南400米处被击毙,其兵团参谋长李汉萍逃到空降场被擒,七十二军军长余锦元、副军长谭心及三十四师师长陈渔浦、四十五师师长崔贤文率残部先后投降。
10日拂晓,华野四纵、十纵在三纵的配合下,攻克了杜聿明指挥所所在地陈官庄,四纵与兄弟部队配合,攻下了邱兵团指挥部。敌各部失掉指挥中心,整师整团向我军投降。10时,战斗基本结束。10日下午,少数残敌退到陈官庄以西及西北侧的刘集、周楼一带,妄图作最后挣扎。华野四纵、十纵紧追不舍,九纵、八纵、渤纵也急速从其他三面将刘集、周楼包围,三纵则直插敌阵。30分钟后,敌阵被完全攻破。此时,敌坦克部队从周楼向西北突围,至奶奶庙被河所阻,复由北而绕过,逃向夏邑会亭集以西,其中两辆坦克在胡桥为 *** 地方部队俘获,所余六辆被华野骑兵部队于会亭集西南歼灭。至此,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地区围歼战胜利结束。
结果
1949年1月6日16时,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经半小时至两小时的战斗,即攻占何庄、豆凹、李楼、郭营、李明庄等13个据点。1月7日,李弥兵团向西撤入邱兵团防区。华东野战军各纵队乘机发展进攻,又攻占青龙集等据点23处。杜明集团的防御体系至此全部瓦解。1月9日, *** 军统帅部出动20余架飞机并施放毒气,掩护杜聿明残部向西突围。华东野战军乘其混乱,于当日黄昏全线猛攻,多路突入,分割围歼,激战至10日16时,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陈官庄战役中人民 *** 歼灭 *** 军3个兵团部;10个军;25个师、1个骑兵旅,共26万余人,其中毙伤6万余人,俘虏17.7万人,投诚2.4万人;缴获各种火炮1699门、坦克107辆、装甲车26辆,及其他大批武器。
l两小儿辩日的依据和答案
10月13日抵张登镇,距保定仅30公里。太平军长驱直隶,震动京师。咸丰帝将讷尔经额革职,命胜保为钦差大臣,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15日,僧格林沁领京营禁兵、蒙古马步军4500人屯扎涿州,屏蔽京师,并策应胜保军。林凤祥在深州休整后,于22日率军东进,克献县、交河、沧州等地,29日占领天津西南静海县及所属独流镇,前锋抵达距天津城5公里的稍直口村。
太平军占静海的当日,胜保即率军赶到,11月5日入天津城,僧格林沁也移营天津西北的杨村(今武清),天津知府钱忻、知县谢子澄等率兵勇7000余人守天津,并破坏运河堤岸,引水环城,阻滞太平军行动。林凤祥等见前后临敌,且兵力不足,便未攻天津,于静海、独流筑垒挖壕,坚守待援。胜保、僧格林沁率2万清军在天津各县地主武装二三万人配合下围攻静海、独流,太平军凭坚固工事顽强抵抗,坚持百天。但终因被困日久,援军不至,粮械匮乏,隆冬缺衣,不得已于次年2月5日自静海、独流,突围南走。
6日占据河间府束城镇及附近村庄,坚守一月,粮弹难以补充,乃于3月7日乘大雾再次突围南走,经献县,于9日抵阜城,旋又被清军包围。25日,吉文元战死,太平军处境更艰。幸此时北伐援军已过黄河,清廷令胜保率万余清军赴山东防堵,方使阜城太平军压力减轻,得以坚持。
太平天国***原拟俟北伐军到达天津后即派援军北上,由于天京外围及西征战场吃紧,由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统率的北伐援军7500人,迟至1854年2月4日才从安庆出发,经桐城、舒城、六安、正阳关、颍上、蒙城入河南永城、夏邑。3月11日抵盘龙集<蟠龙集),旋在江苏萧县(今属安徽)包家楼、蔡家庄一带渡黄河,19日占丰县,北入山东境。沿途吸收大批捻军、游民,队伍不断壮大。
扫墓作文怀念彭雪枫将军100字
两小儿辩日
百科名片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ī)乎?”
编辑本段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知识无限,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编辑本段注释
日:太阳、日头。 东:到东方、去东边。 游:游历,游学,游玩 辩斗:争辩。 辩:辩论;斗:争斗。 其:代词,代"辩斗"这件事情。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以为。 始:开始。 去:离。 初:刚刚。 中:中午。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 则:就。 盘盂:古代盛物的器皿。 为:是。 者:……的太阳。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伸手`伸出。 汤:热水。 决:判定,判断。 汝:你。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孰:谁。为:通“谓”。“知”通“智”,智慧。 乎:呢。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非常的热。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十分凉爽,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编辑本段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wèi)/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wéi)汝(rǔ)多知乎! ”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编辑本段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原文: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而真正的答案有2个!相对论我想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在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时。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离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较远。而文中当时的两个小孩根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们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区做中心点。这就能判断出谁对谁错了。 《两小儿辩日》今解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日出时太阳离地球近,还是正午太阳离我们近? 2、为什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3、为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日出时太阳离地球近,还是正午太阳离我们近? 大家都知: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一月初日地距离最近,七月初日地距离最远。因此一月初到七月初是早晨的太阳离地球近,正午的太阳离地球远;七月初到第二年一月初是早晨的太阳离地球远,正午的太阳离地球近。 那么,为什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这主要是参照物的大小差异所造成的视觉差异。日出之初在天边,参照物是范围小的天边、山、树等,这样太阳看起来就比较大,如车盖。日中时太阳在正中天,参照物是范围很大的整个天空,太阳看起来就小,如盘盂。 最后来看第三问题:为什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因日出之初太阳光斜得厉害,太阳高度小,地面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太阳光所经过的大气层更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日初出沧沧凉凉”。而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要多得多,同时太阳光所经过的大气层比较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所以“日中如探汤”。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列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著名代表。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各,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飘然飞行,追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编辑本段人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至圣”,孟子是“外王”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东夷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再下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有很大关系,其母颜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颜征在的教学理念简直是先进了两千年。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编辑本段实词的运用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
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为:通“谓”,说
一词多义
此不为:这不是.....。为,是。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为,通“谓”,说。
古今异义
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垃圾、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去: 古义:距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编辑本段课文讲义
一、简述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小得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 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 4.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第二自然段,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高潮。 第五自然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5.课后扩展。建议安排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参考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怎么翻译
1942年11月7日上午,洪泽湖西南的敌人,为配合北面敌人进攻半城,数百人向西北鲍集方向行进,大有袭击我新四军四师师部的企图。此时,彭雪枫师长、张震参谋长把我父亲传去,彭雪枫师长说:“培棠同志,你率领特务营第一连向东南方阻击敌人,掩护师部转移。”此时天空阴暗,小风吹着,天气有些寒冷。我父亲作了简单的动员后,率领着一连出发了。向东南走出约有三华里来到一个叫小宋庄的地方,尖刀班向我父亲报告,小宋庄西北角发现敌人,我父亲命令部队抢占有利地形。此时,战士们迅速地占领了村子有围墙的院子。敌人开始进攻了,敌人的机关枪、重机枪还有炮弹撒在阵地上。把我们的一个排压在一个开阔地上,抬不起头来,伤亡有十多人。我父亲在一个高地上看得一清二楚,心急如焚,命令战士小马爬过去把一挺机枪拖过来,对敌人开火,把敌人打下去。敌人又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而且还有炮的支援,子弹从房上、树上、头顶上,“嗖,嗖——”响个不停。我父亲命令,一定要坚持到下午三时,等敌人靠近些再打。战士们虽然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反击得很猛,打得很巧妙,有力地拖住了敌人。此时天空阴沉沉的,我父亲身边一棵杨树上突然落下来一个身上还没有长全毛的小鸟儿,可能是因为打仗,把鸟巢打掉了才落下来的。我父亲一看,小鸟正好落在一个沙土地上,没有被摔死,还在不停地“唧,唧——”地叫着。我父亲用一个破布,把小鸟轻轻地包起来,又小心地放在大杨树的树干下,等待老鸟来寻找它的孩子。敌人又开始进攻了。我父亲看了看怀表,正是下午三时整,他斩钉截铁命令:“撤出战斗,迅速转移!”我父亲他们马不停蹄赶上了师部,向彭师长作了汇报。彭师长对父亲说:“培棠同志,你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用一个连的兵力,打退600多敌人的进攻,并且坚持了七个小时,了不起呀!”特务营和新四师师部在紫阳山下一个村庄住下来,经过两天的休整后,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1943年秋,我父亲在华东局学习一年。党校学员共有一百多人。其中汪道涵、张翼翔和我父亲是同班。主要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著作。1944年春的一天,我父亲听说彭雪枫师长和邓子恢政委在黄花塘的军部开会。我父亲赶到黄花塘找到两位首长住地。见到彭雪枫、邓子恢时他们正在吃午饭。彭雪枫、邓子恢见到我父亲后,热情地问长问短,彭雪枫师长说:“先吃饭,再汇报工作。”他们吃的很简单,一盘萝卜丝,馍,稀饭,一盘红薯。彭师长见父亲不好意思吃,就主夹了一些萝卜丝放在我父亲碗里说:“培棠,多吃些!在学习班学习很辛苦的。”饭后,彭师长问:“吃饱了吗?”我父亲说:“吃饱了。”随后,我父亲向两位首长汇报道:“我在华中局党校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要求毕业后仍回四师工作。”邓政委马上表示道:“我们四师很快要向津浦西进军,恢复豫皖苏地区,正需要干部,你向组织申请好了。”这时,彭师长看了我父亲一眼,然后,点点头说:“培棠同志,就这样吧。”
当年7月毕业后,我父亲找到华东局组织部部长曾山。我父亲说:“曾部长,你还记得我吗?”曾部长热情地说:“老熟人啦,培棠同志。你还搞过一段地下工作嘛,今天到我这儿有什么事吗?”我父亲说:“还想回到四师工作。”曾山部长亲切地说:“培棠同志你这个要求好,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我同意了。”这样,我父亲被安排在干部团,等待分配工作。
一天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彭雪枫师长骑马路过干部团,把我父亲叫到身边说:“培棠同志,你原来是特务团的,现在特务团缩编成特务营,你还是到特务营工作吧!”
1944年,彭雪枫师长在河南省夏邑八里庄战斗中,被一颗流弹射中胸部,抢救无效。身经百战的将军殒命疆场,年仅37岁。“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哭彭八首》诗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追想,终夜不成眠。”
百代过客,寸阴若岁。解放后,我的父母常与彭雪枫的爱人林颖通信往来。信中常常提到彭雪枫师长。表示对他的怀念。
彭雪枫师长已经牺牲60多年了。我父亲和你两相阻隔,谁也不知各自的情况,多少次我父亲强制自己,“人已去了,不必太悲伤吧。”可是,那怀念之情不自禁地喷泻出来。纵有千言万语,如何诉说呢?
一天夜里,我父亲做了一个与彭雪枫师长相见的梦。重新回到新四军四师的师部,他穿着一套灰色的军装,打着绑腿,腰间束着一条皮带,上面插满了子弹,挂着一支手枪,雄姿英发。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他伸出手与我父亲握手说:“培棠同志,你好啊!”我父亲说:“彭师长好。”不见面时想见,但是,见了面又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我父亲此时无语唯有泪千行。
他们默默地看着,共同游着暮春,正是花落水流红。孩子们在公园荡着秋千,柳阴处,小船游荡,春色嫩如染。彭雪枫师长笑着说:“前人的牺牲流血,为的是后代的幸福啊。”
落日似金,残照里芳草盈盈,是谁在吹着长笛,更惜着春天的暮色呢。哀弦寄托着多少相思,目视着残阳。此时,彭雪风骑着一匹高头白马,目视着大雁踏着彩云而去,战马嘶鸣,惊动了天空中的大雁。彭雪枫将军已远远离去……
坚守岗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一、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三、出处:
《论语?先进》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二、赏析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
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
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有下面一些理由。
三、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百度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问题一:坚守岗位的意思是什么 坚持守卫在自己的位置上。
看完了好评我哦~~
问题二:形容坚守岗位的成语 恪尽职守 [kè jìn zhí shǒu]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谨慎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公务员都应该~。
百科释义
出自于《孙子兵法》。解释为恪:谨慎,恭敬。尽:完善。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全词解释: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细心、耐心地守住职位或岗位。
问题三:命令我们坚守岗位是什么短语 兼语短语。
“我们”作命令的宾语,同时作坚守岗位的主语。
问题四:形容坚守岗位的词语 恪尽职守
读音:kè jìn zhí shǒu
解释: 恪:认真。尽:完善。 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
例句: 每个公务员都应该恪尽职守,不能徇私枉法。
问题五:坚守岗位的成语 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坚持不渝 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坚守不渝 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抱柱之信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改节易操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坚贞不渝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问题六:关于坚守岗位的名人名言 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列夫?托尔斯泰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他们都有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是能够干一切事业的,他们自认他们是个很有价值的人。 ------戴尔?卡耐基
一个人的胆子大,才能有作为;畏怯的人,懦弱的人,他虽然没有身临其境的危险,但只要一听到人家的恐吓言语,早已吓得不知所措,试问这样的人可能有什么建树呢? -------戴尔?卡耐基
如果他是一棵软弱的芦草,就让他枯萎吧;如果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就让他自己打出一条路出来吧。 -------司汤达
我们要时时注意,勇气常常是盲目的,因为它没有看见隐伏在暗中的危险与困难,因此,勇气不利于思考,但却有利于实干。因为在思考时必须预见到危险,而在实干中却必须顾及危险,除非那危险是毁灭性的。所以对于有勇无谋的人,只能让他们做帮手,而绝不能当领袖。 -------培根
既然他有勇气去死,他应该有力量去干斗争。拒不接受苦难不是力量的表现,而是懦弱的表现。 -------巴尔扎克
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 ------罗曼?罗兰
到了热血沸腾、理智允许的时候还不敢挺身向前的人,就是懦夫;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后还在冒进的人,就是小人。 ------海 涅
凡是我不了解的现象,我总是勇敢地迎着它走上去,不让它吓倒。我高高地站在它的上面。人应当认定自己比狮子、老虎、猩猩高一等,比大自然中的万物,甚至比他不能理解的,像是奇迹的东西都高,要不然他就算不得人,只不过是一个见着样样东西都害怕的耗子罢了。 -------契诃夫
你为人像水一般软弱。这一点人家很快就会发现的。他们不用费什么劲就会发现你为人没有骨气。他们可以像对付一个奴隶一样对付你。 -------马克?吐温
考验越是巨大、严峻、繁杂。对于善于承受考验的人就越有好处。无论多么强烈的痛苦,对于任何一个能够看出这痛苦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裨益的人,都会丧失效力。 --------卢 梭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术上的------打击。 -------傅雷
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的人自我努力。 ------爱因斯坦
惯于实际生活的人能坚持到底,坚持到最后结局,自我反省和空谈理论的人却不想越过他们自己所指定的边界,而永远停在那里,他们在崇高的意向,绝对的真诚和才干的条件下,阻碍事件前进,因为山巅险峻会撞伤他们。 ------屠格涅夫
问题七:坚守岗位的小体会应该怎么写 做一位环保小卫士,是要靠世界上的每一位同胞共同宣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我看见我们附近有些人开始使用环保袋,但是有些人依然无动于衷,有些人还在大工厂里滥用化学品,弄得湖里的水不干净,鱼儿本来是在湖里安居乐业,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现在他们滥用化学品,使鱼儿无家可归,而且出来的时候,还要撑着一把保护伞。还有最可恶的是小鸟原本可以在大树上安居乐业,无忧无虑地生活,但是只要小鸟们出来找食物,回来的时候,就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家园,在寻找的路上他们还听到刺耳的大电锯,把一棵棵苍天大树残忍地砍下来,更可恶的还有人们乱扔垃圾,到处都可以看见牌上写着“保护环境”四个金文大字,难道他们不懂得这四个大字吗?这四个大字连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会,难带他们不会吗?不是,而是他们的品质太低了。
我希望我能做一位宣传人们“保护环境”的小卫士,用我的行动去宣传世界上的每一位人们,心里都要记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携手“保护环境”的主题就一定会打动人们的心,相信我们吧!从这些事看来,我是多么希望我能够做一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问题八:赞美坚守岗位的人 要有文采哦 拜托 导语:烈日将路边的花朵晒得低下了头,偶尔长得快的灌木芽儿破坏圆圆的形状,冒出了头,大树底下的杂草也是恹恹的。下面分享一些赞美烈日坚守岗位的好句好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夏日高温,大家都纷纷开启了空调,电量自然是跟外边的温度似得,直线往上。这时候,最忙碌的就要数国网浙江桐庐县供电公司的供电工人们。在220千伏的乔林变电站,供电工人们在38℃的高温下工作着。蓝色的工作服被汗水湿透,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脸上的汗水流淌着,在下巴尖汇成汗珠滴洒在被太阳炙烤的土地上,“辍钡匾簧消失无影。
2.“一班岗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站着军姿,眼睛注意力要集中,前后左右的转动,还要打手势、吹口哨,全身是汗。”对于刚加入警察序列的张意鑫来说,这是他以前从没体验过的,“最近上班,衣服一天要湿一两次,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下班晚的话,当天还来不及清洗警服。他说,站岗的时候,别人可能不知道,地面的温度很高,转动的时候,脚底的摩擦很大,才两个月,鞋子都磨破一双了。
3.7月14日上午8点左右,太阳已经有些炙热。人民公园里,一群绿化工人穿着绿色的小马甲,手拿着铁锹,脚一蹬一铲,挖好土留待种植新的绿化植物。人群中,一位皮肤晒得黝黑发亮、戴着草帽的大妈干得最卖力,笑嘻嘻地,还喊起了号子,和着号子有节奏地挖着土。这位大妈叫卞云梯,做绿化养护工作已经近3年时间。修剪树木、补植绿化、除草治虫,就是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工作,对她而言,和花草树木打交道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4.相比于环卫工人遍布大街小巷,园林工人显得更神出鬼没。一般人不常见到他们,所以他们更容易让人忽略。就是这样热辣如火的夏日,一辆电动车,一把剪刀,一双手,一棵棵草,一朵朵花,他们所经之处,留下了汗水,也留下了这座城市的秀美。
5.头顶的太阳依然灼热,脚下的铁架子被烤得发烫。记者伸手摸了摸,着实烫人,但是罗存干手里的活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记者还注意到,工地上还有些工人,穿着长衣长裤“全副武装”,工友胡鹤有说,长时间呆在室外,一天下来晒得手臂有些吃不消,尽管热,还是套上长衣长裤包裹着。
6.进入7月份以来,我市的气温一直都在30摄氏度以上,大多时间持续在35摄氏度以上,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然而就在这样的高温酷热天气下,为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夏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在烈日下坚守、在高温下守护,用自己的艰辛和汗水铸就一方平安,谱写了一曲曲高温“烤验”下的动人乐章。
7.烈日将路边的花朵晒得低下了头,偶尔长得快的灌木芽儿破坏圆圆的形状,冒出了头,大树底下的杂草也是恹恹的,正是下午2点整,申屠大伯就骑着电动车出门工作了。 “咔擦、咔擦”,热烈的阳光照耀下大剪刀反射出光亮,剪完一颗,铁制的剪刀就被晒“烫”了。有时,街边的杂草长得太旺盛,还必须背朝太阳,动手一棵棵拨除。汗水来不及擦去就滴落进泥土里。
8.连日来的持续高温,使路面一线交警的执勤执法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民警张亚洲说:“这天热得让你都找不到地方站,我们每天就像是在桑拿房里上班一样,你看看我的衣服。”说着,他掀起了自己的反光背心。记者看到,他的警服虽然看起来是干的,但警用反光背心覆盖的部分都是湿漉漉的。
9.在施工现场看到,有的工人在屋顶忙着防水材料施工,有的则转战室内进行墙体施工。罗存干是工地上的瓦工、架子工,见到他时正在搭设脚手架,用手中的扳子一个一个将接口处重新拧紧。头戴安全帽的他,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出,顺着脸颊、帽檐往下流到脖子,他迅速抄起手边的毛巾擦了一把脸,又继续手里的工作,上衣也早已经湿透了。
10.他已工......>>
问题九:用文言文怎么形容坚守岗位 广义的“坚守岗位”,其“岗位”称为“职守” ,坚守岗位,文言文可以表述为:尽忠职守;恪尽职守。或:忠于职分。
狭义的“岗位”,指军警站岗放哨的地方,坚守岗位可表述为:严守哨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