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一周天气_汉诺威 天气
1.急需数学家小故事
2.不同品牌的快热式电热水器价格
3.德语翻译,急用
4.请达人给介绍下Fw-190和Ta-152
5.前两届世博会人流量变化记录和本届上海世博会每天的气温记录
在欧洲,所有跟吃饭有关的事,都被备受重视,因为它同时提供了两种最受赞赏的美学享受--美食与交谈。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时酒、菜的搭配,优雅的用餐礼仪,调整和放松心态、享受这环境和美食、正确使用餐具、酒具都是进入美食的先修课。
要注意的是,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有急事时要提前通知取消定位一定要道歉。
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高档西餐厅吃饭,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妆要稍重因为餐厅内的光线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点酒都应请女士来品尝和决定在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能当众解开钮扣脱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编辑本段]喝茶
(或咖啡) 喝茶、喝咖啡,如愿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搅拌后,茶匙仍放回小碟内,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单独器皿盛放。喝时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喝咖啡时会往咖啡中加液体咖啡伴侣,如果不愿意浪费可将少许咖啡倒入盛装咖啡伴侣的杯盘中搅拌,并再次倒入咖啡杯中搅拌即可,切忌误将剩下的咖啡伴侣直接喝下。
[编辑本段]喝汤
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的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编辑本段]水果
吃梨、苹果,不要整个拿着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六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后用手拿着吃,削皮时刀口朝内,从外往里削。香蕉先剥皮,用刀切成小块吃。橙子用刀切成块吃,桔子、荔枝、龙眼等则可剥了皮吃。其余如西瓜、菠萝等,通常都去皮切成块,吃时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块用叉取食。
[编辑本段]水盂
在宴席上,上鸡、龙虾、水果时,有时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误为饮料,以致成为笑话)。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编辑本段]纪念物品
有的主人为每位出席者备有小纪念品或一朵鲜花。宴会结束时,主人招呼客人带上。遇此,可说一两句赞扬这小礼品的话,但不必郑重表示感谢。有时,外国访问者,往往把宴会菜单作为纪念品带走,有时还请同席者在菜单上签名留念。除主人特别示意作为纪念品的东西外,各种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烟等,都不要拿走。
[编辑本段]致谢
有时在出席私人宴请活动之后,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谢。
冷餐会、酒会取菜 冷餐、酒会,招待员上菜时,不要抢着去取,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围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时,自己不要急于去取第二份。勿围在菜桌旁边,取完即退开,以便让别人去取。
[编辑本段]餐具的使用
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筷,西餐则是刀、叉、盘子。通常宴请外国人吃中餐,亦以中餐西吃为多,既摆碗筷,又设刀叉。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入嘴内。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即从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美国人则切割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就餐时按刀叉顺序由外往里取用。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盘内,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则摆成八字或交叉摆,刀口应向内。吃鸡、龙虾时,经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开吃,否则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吃。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切菜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撞击盘子而发出声音。不容易叉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轻轻推上叉。除喝汤外,不用匙进食。汤用深盘或小碗盛放,喝时用汤匙由内往外舀起送入嘴,即将喝尽,可将盘向外略托起 。吃带有腥味的食品,如鱼、虾、野味等均配有柠檬,可用手将汁挤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
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编辑本段]遇到意外情况
宴会进行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水等等,应沉着不必着急。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送一付。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编辑本段]分享和共享
不管素食者是否愿意接受,据考证,古时候,人们聚居在一起共享食物是从共同分享肉食开始的。个人在进餐时,如果只是植物——蔬菜、水果等物,他完全可以自己享用,不会担心其他生灵前来抢夺,大家也不会因此而聚在一起。只有肉类作为主要食物,才会把众多的人吸引在一起。这一点上,人类同动物世界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而且只要有肉吃,人们是不会相让的,大家肯定要争先恐后,所以才从分享到共享。当然,这同当时大家共同打猎,回来后共同分享胜利果实也是分不开的。所以,食肉是我们人类群体开始坐到一起,共同分享生活乐趣的重要。
人类掌握了用火以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类和野兽彻底地分化了。大家面对面地围成圈子,共同享受饮食的快乐。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渐渐掌握一些技巧,烹饪技术不断提高,享用餐饮的手段也不断增加,对进餐的方式方法也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这种由于吃而进行的社会交往逐渐转变为共享美食,并成为人们交往的一种普遍形式、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人们已经不是为了吃而吃,美食聚会已成为接触交往,一起欢聚、共叙友情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种大家共餐的形式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每到聚餐时,大家共享其乐,巩固群体生活。餐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说,桌和床开始明显分开。如果,谁在家庭聚会、家族聚会或村镇聚会不被邀请,这对于他来说如同被判驱逐。所以,聚餐不只是免除饥饿,这是证明他属于这个群体,而更重要的是促进群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谁也不可能只是以吃为生,每个人都需要同他人有来往,不论是亲朋好友或者生意伙伴。所以,古代的节日不只是给那些饥饿的人分发食品,度过难关,恰恰相反,富有才可使我们举办节日,欢聚一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同进餐也促使大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礼仪也就作为大家必须遵守的一种规范和纪律而慢慢形成,餐桌礼仪的诞生也就不难理解了。每个人要想在群体里能同其他人有分享的机会,他也必须在这个群体里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也就是说有共享的资格。一个群体里,都存在着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现象,而且,我们可以讲,任何其他交际场合都不如餐桌这一特定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地位的高低。就坐在餐桌的每个人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他的地位和身份所要求他表现出的行为和做法,这样他才能被社接受容纳,才可被称为是个“文明”人。
正是因为有纪律、规矩存在,才给社会带来稳定和安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按照社会对他的希望行事,接受礼节的约束。按社会规范为人处事,也就是说,他做到了文明礼貌待人,他就会被社会接受。
克尼格*(Knigge,1752~1796)先生在他的著作《与人交往》里谈到个人的表现并不是私人之事,它是社会道德的一种人性的体现。礼仪不是空泛的条条框框,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现在的一些餐桌礼仪主要来自他的理论或是在他的思想上建立起来的规范和礼节。
*克尼格Adolph(Friedrich Ludwig)Freiherrvon Knigge
1752年10月16日生于德国汉诺威附近的一个小镇,1796年5月6日故于不来梅市。1769年开始在哥廷根市学习法律。曾在国家机关的不同部门做事,特别是在国家高级法庭工作为他提供了进一步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机会和条件,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很多颇有价值的素材。从青年时代开始毕生投入写作,其中代表作品《与人交往》(1788年出版)、《不伦瑞克之游》(1792年)等都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编辑本段]坐姿
对于一般人来说对生活中的基本礼貌礼仪都会比较注意,人们出于礼貌在公共面前都会以收敛的态势从而防止自己表现出不良的举止。然后事实上对于公众场合中的静态美——坐姿礼仪却是最考验人的,也是最能体现气质与美的。
正确规范的礼仪坐姿要求端庄而优美,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正确的礼仪坐姿要求“坐如钟”,指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当然这里的端直指上体的端直.
(1)入座时要轻、稳、缓。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适,需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处,然后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
(2)神态从容自如(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发扶手上,以自然得体为宜,掌心向下。
(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双脚并拢或交叠或成小“V”字型。男士两膝间可分开一拳左右的距离,脚态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开以显自然洒脱之美,但不可尽情打开腿脚,那样会显得粗俗和傲慢。如长时间端坐,可双腿交叉重叠,但要注意将上面的腿向回收,脚尖向下。
(6)坐在椅子上,应至少坐满椅子的2/3,宽座沙发则至少坐1/2。落座后至少10分钟左右时间不要靠椅背。时间久了,可轻靠椅背。
(7)谈话时应根据交谈者方位,将上体双膝侧转向交谈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现自卑、恭维、讨好的姿态。讲究礼仪要尊重别人但不能失去自尊。
(8)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
(9)女子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子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拉拽衣裙,那样不优雅。正式场合一般从椅子的左边入座,离座时也要从椅子左边离开,这是一种礼貌。女士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两腿并拢,双脚同时向左或向右放,两手叠放于左右腿上。如长时间端坐可将两腿交叉重叠,但要注意上面的腿向回收,脚尖向下,以给人高贵、大方之感 。
(10)男士、女士需要侧坐时,应当将上身与腿同时转向同一侧,但头部保持向着前方。
(11)作为女士,坐姿的选择还要根据椅子的高低以及有无扶手和靠背,两手、两腿、两脚还可有多种摆法,但两腿叉开,或成四字形的叠腿方式是很不合适的。
(12)在餐厅就餐时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就座后,坐姿应端正,上身可以轻靠椅背。不要用手托腮或双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频频离席,或挪动座椅。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13)穿牛仔裤的坐法,首先身体侧坐,一脚支撑身体的重量,另一脚的足踝靠在这脚的脚尖上。也可以取盘坐的方式,两脚交叉盘坐,脚尖朝上,两手自然地摆在膝盖上。如果坐沙发椅,就可不必太拘束,顺其自然地坐着,保持优雅的坐姿即可。
就座后,坐姿应端正,但不僵硬。不要用手托腮或双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随意摆弄餐具和餐巾,要避免一些不合礼仪的举止体态,例如随意脱下上衣,摘掉领带,卷起衣袖;说话时比比划划,频频离席,或挪动座椅;头枕椅背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搔头发等。。
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
就坐后可以不急于点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服务生,他们一般都非常乐意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呢,若他们不是很清楚会问询餐厅经理或主厨。
就餐时间太早,中午11点或下午5点半就到了西餐厅、匆匆吃完就走、在餐桌上大谈生意、衣着不讲究、主菜吃的太慢影响下一道菜,或只点开胃菜不点主菜和甜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高档西餐的开胃菜虽然份量很小,却很精致,值得慢慢品尝。
餐后可以选择甜点或奶酪、咖啡、茶等等,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小费习惯。但是一定要多加赞美和表示感谢。
吃西餐在很大程序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您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非常值得的。
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
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盘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
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
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说话。
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无论是作主人、陪客或宾客,都应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不要只同几个熟人或只同一两人说话。邻座如不相识,可先自我介绍。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奏国歌时应肃立。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记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因此必须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急需数学家小故事
一些德国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莱特兄弟之前,至少有两个德国人已经乘坐自己的飞机上天了。
第一个德国人叫做古斯塔夫·威斯科夫。威斯科夫生在德国的雷特豪森,至今这个城市还有一个古斯塔夫·威斯科夫博物馆,以纪念他们宣称的飞机第一发明家威斯科夫。根据这个博物馆的说法,已经移民到美国的古斯塔夫·威斯科夫,在1901年8月14日,就乘坐“有发动机和螺旋桨”的飞机,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成功地飞上天空。这个日子不仅比莱特兄弟早了一年半,而且飞行时间是4分钟,也比莱特兄弟的长得多。但是,与有照片来证明莱特的飞机试验不同,没有照片能证明威斯科夫制作了一架飞机,并乘坐它做了飞行试验。对此,古斯塔夫·威斯科夫博物馆反驳说,莱特兄弟的照片“也是在一年以后才对外公布的,我们应该以同样的尺度对待。”支持古斯塔夫·威斯科夫的人说,威斯科夫的发明之所以没有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斯塔夫·威斯科夫对于他的成功并不满意和重视,认为飞行时间太短,还不能算是人类真的在天空中飞行。
不过,也有德国人不相信威斯科夫,在2001尼阿出版的一本书的作者说,在当时古斯塔夫·威斯科夫就被人看作是说大话的人物,例如他曾宣称在1902年曾飞行了10公里,但是因为天气不好而没有拍照片。且不说,这个飞行距离对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长得有些离谱,只说人们后来查找了当时的天气预报发现,古斯塔夫·威斯科夫宣称进行飞行试验的那天天气晴朗,而不是天气不好。
另外一个据说比莱特兄弟早发明飞机的德国人叫卡尔·亚托,是汉诺威人,据说他在1903年夏天驾驶自己制作的三层机翼飞机飞上了天空。一名汉诺威市政官员当时在日记中写道,“1903年8月18日,一架飞机在3/4米的高度成功地飞行了18米,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同年11月,即在莱特兄弟试验前一个月左右时间,卡尔·亚托的飞机在3米高空飞行了60米,但是比起后来的莱特兄弟的飞机,卡尔·亚托的飞机要重得多,也不牢固,因此正如卡尔·亚托本人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尽管经过多次练习,飞机还是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不同品牌的快热式电热水器价格
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到来.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大门槛,回顾20世纪科学技术的辉煌发展时,不能不提及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
冯·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EDVAC机还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即:(1)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用二进制,指令也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机",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
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又认识到"冯·诺依曼机"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 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的功勋奖章、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数学奇才——伽罗华 页首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人世。数学史上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人们说,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21岁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置换群”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1829年5月,伽罗华把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先是父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稿子又因审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青年伽罗华一方面追求数学的真知,另一方面又献身于追求社会正义的事业。在1831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中,作为高等师范学校新生,伽罗华率领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国王的专制统治,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染上了霍乱。即使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伽罗华仍然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并且写成了论文,准备出狱后发表。出狱不久,因为卷入一场无聊的“爱情”纠葛而决斗身亡。
伽罗华去世后16年,他留存下来的60页手稿才得以发表,科学界才传遍了他的名字。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页首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砂粒计算》,是专讲计算方法和计算理论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计算充满宇宙大球体内的砂粒数量,他运用了很奇特的想象,建立了新的量级计数法,确定了新单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数量的模式,这与对数运算是密切相关的。
《圆的度量》,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边形,求得圆周率π为: <π< ,这是数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指出误差限度的π值。他还证明了圆面积等于以圆周长为底、半径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使用的是穷举法。
《球与圆柱》,熟练地运用穷竭法证明了球的表面积等于球大圆面积的四倍;球的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四倍,这个圆锥的底等于球的大圆,高等于球的半径。阿基米德还指出,如果等边圆柱中有一个内切球,则圆柱的全面积和它的体积,分别为球表面积和体积的 。在这部著作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抛物线求积法》,研究了曲线图形求积的问题,并用穷竭法建立了这样的结论:"任何由直线和直角圆锥体的截面所包围的弓形(即抛物线),其面积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三分之四。"他还用力学权重方法再次验证这个结论,使数学与力学成功地结合起来。
《论螺线》,是阿基米德对数学的出色贡献。他明确了螺线的定义,以及对螺线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还导出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求和的几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关于力学的最早的科学论著,讲的是确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重心问题。
《浮体》,是流体静力学的第一部专著,阿基米德把数学推理成功地运用于分析浮体的平衡上,并用数学公式表示浮体平衡的规律。
《论锥型体与球型体》,讲的是确定由抛物线和双曲线其轴旋转而成的锥型体体积,以及椭圆绕其长轴和短轴旋转而成的球型体的体积。
丹麦数学史家海伯格,于1906年发现了阿基米德给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传抄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信件和传抄本中,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
正因为他的杰出贡献,美国的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页首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页首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之父——塞乐斯 页首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塞乐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简单: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边竖立一根小木棍,然后观察木棍阴影的长度变化,等到阴影长度恰好等于木棍长度时,赶紧测量金字塔影的长度,因为在这一时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与塔影长度相等。也有人说,塞乐斯是利用棍影与塔影长度的比等于棍高与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用到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数学定理。塞乐斯自夸,说是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古埃及人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应该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类似的方法,但他们只满足于知道怎样去计算,却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在塞乐斯以前,人们在认识大自然时,只满足于对各类事物提出怎么样的解释,而塞乐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能作出怎么样的解释,而且还加上了为什么的科学问号。古代东方人民积累的数学知识,王要是一些由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计算公式。塞乐斯认为,这样得到的计算公式,用在某个问题里可能是正确的,用在另一个问题里就不一定正确了,只有从理论上证明它们是普遍正确的以后,才能广泛地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塞乐斯自觉地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它赋予数学以特殊的科学意义,是数学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飞跃。所以塞乐斯素有数学之父的尊称,原因就在这里。 塞乐斯最先证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圆被任一直径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4.半圆的内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以及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定理也是塞乐斯最先发现并最先证明的,后人常称之为塞乐斯定理。相传塞乐斯证明这个定理后非常高兴,宰了一头公牛供奉神灵。后来,他还用这个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与陆地的距离。
塞乐斯对古希腊的哲学和天文学,也作出过开拓性的贡献。历史学家肯定地说,塞乐斯应当算是第一位天文学家,他经常仰卧观察天上星座,探窥宇宙奥秘,他的女仆常戏称,塞乐斯想知道遥远的天空,却忽略了眼前的美色。数学史家Herodotus层考据得知Hals战后之时白天突然变成夜晚(其实是日蚀),而在此战之前塞乐斯曾对Delians预言此事。 塞乐斯的墓碑上列有这样一段题辞:
「这位天文学家之王的坟墓多少小了一点,但他在星辰领域中的光荣是颇为伟大的。
数学家的墓志铭 页首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和国际数学家大会 页首
诺贝尔奖金中为什么没有设数学奖?对此人们一直有着各种猜测与议论。每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学奖,表彰了这几个学科中的重大成就,奖掖了科学精英,可谓举世瞩目。不设数学奖,对于这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评价重大成就和杰出人才的机会? 其实,数学领域中也有一种世界性的奖励,这就是每四年颁发一次的菲尔兹奖。在各国数学家的眼里,菲尔兹奖所带来的荣誉可与诺贝尔奖金媲美。
菲尔兹奖是由国际数学联盟(简称IMU)主持评定的,并且只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上颁发。菲尔兹奖的权威性,部分地即来自于此。所以,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联盟"与"大会"。
十九世纪以来,数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结果层出不穷。面对琳琅满目的新文献,连第一流的数学家也深感有国际交流的必要。他们迫切希望直接沟通,以便尽快把握发展大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苏黎世召开了。紧接着,一九00年又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了承前启后的二十三个数学问题,使得这次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迎接新世纪的会议。
自一九00年以后,大会一般每四年召开一次。只是因为世界大战的影响,在一九一六年和一九四0~一九五0年间中断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第一次大会是一九五0年在美国举行的。在这次会议前夕,国际数学联盟成立了。这个联盟联络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要数学家,她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数学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组织进行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及其他专业性国际会议,颁发菲尔兹奖。自此以后,大会的召开比较正常。从一八九七年算起,总共举行了十九次大会,其中有九次是在一九五0~一九八三年间举行的。
联盟的日常事务由任期四年的执行委员会领导进行,近年来,这个委员会设一人,副二人,秘书长一人,一般委员五人,都是由在国际数坛上有影响的著名数学家担任。每次大会的议程,由执委会提名一个九人咨询委员会来编定。而菲尔兹奖的获奖人,则由执委会提名一个八人评定委员会来遴选。评委会的也就是执委会的,可见对这个奖的重视。这个评委会首先由每人提名,集中提出近四十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候选人,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广泛听取各国数学家的意见,最后在评定委员会内部投票决定本届菲尔兹奖的得奖人。
现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已是全世界数学家最重要的学术交流盛会了。一九五0年以来,每次参加者都在两千人以上,最近两次大会的参加者更在三千人以上。这么多的参加者再加上这四年来无数的新成果,用什么方法才能很好地交流呢?近几次大会取了分三个层次讲演的办法。以一九七八年为例,在各专业小组中自行申请作十分钟讲演的约有七百人,然后由咨询委员会确定在各专业组中作四十五分钟邀请讲演的名单约二百个,以及向全会作一小时综述报告的人选十七位。被指定作一小时报告是一种殊荣,报告者是当今最活跃的一些数学家,其中有不少是过去或未来的菲尔兹奖获得者。
菲尔兹奖的宣布与授予,是开幕式的主要内容。当执委会(即评委会)宣布本届得主名单之后,全场掌声雷动。接着由东道国的重要人士(当地、所在国科学院院长、甚至国王、总统),或评委会授予一块金质奖章,外加一干五百美元的奖金。最后由一些权威的数学家来介绍得奖人的杰出工作,并以此结束开幕式。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命名的。
一八六三年五月十四日,菲尔兹生子加拿大渥太华。他十一岁时父亲逝世,十八岁时又失去了慈母,家境不算太好。菲尔兹十七岁时进入多伦多大学专攻数学。一八八七年,菲尔兹二十四岁,就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过了两年,他在美国阿勒格尼大学当上了教授。
当时,世界数学的中心是在欧洲。北美的数学家差不多都要到欧洲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一八九二年,菲尔兹远渡重洋,游学巴黎、柏林整整十年。在欧洲,他与福雪斯、弗劳伯纽斯等著名数学家有密切的交往。这一段经历,大大地开阔了菲尔兹的眼界。 作为一个数学家,菲尔兹的工作兴趣集中在代数函数方面,成就不算突出,但作为一名数学事业的组织、管理者,菲尔兹却是功绩卓著的。
菲尔兹很早就意识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他是在加拿大推进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人。现在人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如何,是衡量这个国家科学水平的一个可靠指数。而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 菲尔兹对于数学的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州数学的发展,都有一些卓越的见解。为了使北美的数学迅速赶上欧洲,菲尔兹竭尽全力主持筹备了一九二四年的多伦多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大会)。这次大会使他精疲力尽,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好转,但这次会议对于北美的数学水平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
德语翻译,急用
现在家用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种多样,就热水器来说,就有好几种类型,今天小编就像大家介绍几款快热式电热水器品牌的价格。
快热式电热水器简介:
快热式电热水器又叫做速热式电热水器,这种类型的电热水器用了速热引擎发热的技术,这类的电热水器的防污除垢的技术做的非常的好,可以优化水质,让热水器的内胆的使用期限更长,价格贵一些,但是使用的年限长,这种类型的热水器一般都用了低耗电的技术,更加的节能环保。
快热式电热水器价格:
基诺德?电热水器?即热式:这款快热式电热水器的价格在650人民币左右。它用了平板手擦式的转屏,不影响热水器的外观,还配有LED的显示屏,可以显示电量和水量,用了多少可以一目了然,用了多路供全屋,再加上六米超长的热水道,不会忽冷忽热,一个机器就能提供整间屋子的热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自动记忆的功能,一开机就能享受提前设置的温度。
汉诺威(hannover)DSC-MA9?即热式电热水器:这款热水器的价格在2400人民币左右。外观时尚潮流,用了动态的HDT显示屏,可以清晰的看懂温度档位的工作状态,它内部还置有八个档位可供调节,可以根据天气来选择适合的档位。
奥利尔(AOLIER)热水器:这款热水器的价格在760人民币左右。这款热水器用了四季控温技术,冬天洗澡不怕烫,冬天洗澡也不会怕凉,用了奥利尔钛合金的铸铝发热体,技术好,发热快,可以即使享受畅快的热水。
德恩特(dente)DTR/A3即热式电热水器:这款热水器的价格在1250人民币左右。五档功率可供选择,满足四个季节不同的需要,热水的速度非常快,三秒就能出热水,智能变频恒温,用了八重安全的保护系统,可以安心的享受沐浴的时光。和其他热水器相比这款电热水器的体积更小,加热更快,水量更大。
小艾XA-E88?即热式?电热水器:这款热水器的价格在600人民币左右。洗澡的时候,可以通过热水器控制开关技术来确保通水通电,人性化的记忆功能,开机以后可以显示上次工作状态的数据,更加方便省心。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几款快热式电热水器价格的信息,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吧!
请达人给介绍下Fw-190和Ta-152
且不说翻译的问题,你这个文字本身就有问题吧。
德国。。。冬季无寒冬。。。气候像昆明。。。?
德国。。。有直辖市这种说法?
。。。莱纳河(leipzig)畔。。。Leine 和leipzig分不清楚?
。。。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4月份把一年四季的自然灾害都经历过了唉,好强大。。。暴雨洪水飓风大雪天气出门带伞有用?
另外最后一段的中文意思都混乱不清,说不定是从某个英文文章翻译来的吧。。。
前两届世博会人流量变化记录和本届上海世博会每天的气温记录
TA-152战斗机 制造公司
Focke-Wulf
用 途
战斗机 单座 1945年 Ta152H
发动机
1*Jumo213E-1 12缸液冷发动机 起飞时1750hp(使用MW50后2050hp)
最大速度
最大速度:535KM/h(海平面,使用MW50后563KM/h);748KM/h(9000M高度,使用MW50);760KM/h(12500M高度,使用GM1)
升 限
使用GM1后,14800M.
航 程
2000KM
重 量
空重:3923Kg 最大起飞重量:5222Kg
外形尺寸
翼展:14.50M 长:10.80M 高:4.00M
军 械
1*30mm机炮 2-4*20mm机炮
简 介
1940年底,Focke-Wulf的设计小组已经在Dipl-ing.Kurt.Tank博士的领导下着手改进Fw190,提高其高空性能。方案有三个:Fw190B.C.D.
Fw190B:和Fw190A相似,换装BMW801星型发动机,发动机上加装喷射硝基化合物的加力装置和废气驱动的增压涡轮。增加增压座舱和延长翼展。
Fw190C:和B型类似,但使用Daimler-Benz DB603 发动机,发动机装硝基化合物喷射加力装置和机械驱动增压装置。
Fw190D:由Jumo213型发动机驱动。
“B”和“C”均未投入生产,“D”型即成为Fw190"Dora"和Fw Ta152/153的起源。
1942年秋天,美国轰炸机开始和空军一起对德国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而且,德国情报部门清楚地知道B29的存在。德国空军认为:如果B-29对德国进行轰炸,现有的战斗机完全无力截击。因为在同温层中,现有的战斗机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即使勉强达到,也完全丧失了机动能力,更遑论发动攻击了。Kurt.Tank的被德国空速提到议事日程上。德国空军希望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即Fw190Ra-2和Fw190Ra-3
Ra-2,机身、机翼延用Fw190D;Ra-3,机翼延长;两种飞机都使用Jumo 213E型发动机,带3速2级涡轮增压器和硝基化合物、甲醇喷射加力装置(GM-1、MW-50装置);有增压座舱;垂直尾翼加大;机头装1门30mm机炮,翼根各装1门20mm机炮,Ra-3还在机头增加1门MG151机炮。
第二步:即Fw190Ra-4D
基本上是一种新设计的飞机。空气动力设计比Fw190更为精巧,使用一台DB603发动机。
三种设计都十分成功,受到部队的欢迎,德国空军部决定今后将Kurt.Tank的设计冠以“Ta”的代号,取代“Fw”。从逻辑上,Ra-2\Ra-3即为Ta152H\Ta152K,跟随在Fw190F/G后(I和J一般不作后缀)。但Tank有自己的主意:Ra-2被命名为Ta152B(B来源于Begeleituger 护航战斗机);Ra-3被命名为Ta153H(Hohenjuger 高空战斗机);Ra-4D被命名为Ta153。Ra-4D/Ta153的机翼比Fw190D更为修长,比Ta152的机翼更容易加工,翼内油箱的容积也更大.德国空军提议Ta152B(Ra-2)在生产时换装Ta153的机翼,改称Long-span Ta152H.同时,Kurt.Tank还游说空军部同意将DB603发动机装在Ta152上,即Ta152C型。
虽然Kurt.Tank督促德国空军授与Ta152最大的生产优先权,但各条生产线转产Ta152的速度仍然很慢,直到1944年春天才基本上完成转产准备。但是,这时候的德国天空已成为盟军轰炸机的天下,为轰炸机护航的P-47和P-51将截击的德国战斗机有条不紊的切成片片碎片。
第一架Ta152H的原型机在1944年夏天完成,使用了Fw190C的机身。1944年12月,第一架Ta152H-0(预生产型)下线,共生产20架。一个月后,Ta152H-1下线。H-1在发动机上方安装一门30mmMK108机关炮(装90发炮弹);两个翼根各装一门20mmMK151机关炮(各175发炮弹)。在发动机和座舱部位,有160Kg装甲板保护。一个MW50推进剂箱装在机身主油箱后;一个GM1推进剂箱装在座舱后部。一共生产了大约150架Ta152H,大部分是H-1/R11坏天气型。在苏联红军逼近Cottbus装配厂时,生产被迫放弃。
没有一个战斗机联队完全换装Ta152,仅有小部分战斗机中队Ta152和Fw190一起使用,主要用于Me262基地的保护任务,即在Me262起飞和降落时在机场上空警戒,防止盟军飞机偷袭。大多数Ta152在等待向部队移交时被盟军飞机炸毁在停机坪上。
Ta152B,在最初设计时考虑可兼容Jumo213/DB603发动机,但实际上只装过Jumo213发动机,战争结束前仅生产了3架原型机。
Ta152C,起初由于德国空军部不提供DB603发动机而将搁置。1944年底,Kurt.Tank自行装配一架Ta152C-0进行试验,DB603发动机重量较轻、马力更大,飞机性能有较大提高。此时,空军部同意生产线转产Ta152C,但为时已晚,大部分Ta152C在生产线上未完工,苏联红军即攻占装配厂,没有任何一架Ta152C装备部队。
Ta152是最好的活塞式战斗机,各项性能已达到活塞式飞机的性能极限,也较同时代的活塞式战斗机性能要好得多。如大量在空战中出现,二战后期的空战一定会使盟军大伤脑筋。1944年底,Kurt.Tank曾驾驶Ta152和P-51“野马”在空中有一次遭遇。当时,Kurt.Tank驾驶Ta152从汉诺威到Cottbus开会,飞机未携带。飞行途中,和四架“野马”相遇,Tank按下MW50装置的按钮,飞机喷出一团蓝色烟雾,将“野马”远远抛开。
战争末期,有不少Ta152被美军缴获,并被运回美国进行研究 .
FW-190战斗机 作为BF109的后继机种,德国的福克_乌尔夫飞机厂(FockeWulfFlugzeugbauGmbH)于30年代未研计成功新一代单座单发活塞战斗机FW190,该机最终成为大战中、后期性能超群的主战机种。
FW190是一种全金属构造的悬臂上反下单翼白昼用战斗机,在诸多德国战斗机中,独树一帜地选用一台14缸的星形空冷活塞发动机,因此机头显得有些粗壮,而机尾十分尖细,机身背部拱起部分是个透明的滑动开启的座舱盖,其后方机身背脊向下倾斜,向下向后视界良好。电动收放后三点起落架着地稳定,主轮柱向前向内倾斜,构成了FW190的一些外观特征。
一]起因
Fw190来自两方面的需求。首先是德国空军加速扩大和德国空军部对今后战争的预测:在未来战争中需要不仅一种战斗机,仅依靠现有的Bf109,将不能保证在可预见的将来德国空军将具有领先的优势。其次,根据情报分析,潜在对手的空军至少预研和装备了两种以上的现代化战斗机。所以,德国空军部拟定了新型战斗机研发的战技要求说明书,在1937年底下发到各飞机制造商。
在Kurt.Tank和Rudolf.Blaser领导下,一架使用星型气冷发动机、结构紧凑的小型战斗机设计完成。但是,在德国空军部中使用直列液冷发动机为战斗机最佳动力选择的观点占统治地位。官员们认为:装星型气冷发动机将使飞机的迎风面积加大而使飞行阻力加大;由于机头截面积大而使驾驶员在起飞和降落时视线不佳;当时世界上已研制成功和正在研发的现代战斗机一般都是液冷发动机。由于这种偏见,Fw190被束之高阁,直到发生2个偶然的原因:
1、He100和He112飞机的受挫。He112Bs和He100D曾少量装备德国和罗马尼亚空军,He100D在装备时被重新命名为He113。不知道什么原因,德国试飞员中广泛流传着He113是“飞行员杀手”的说法,使He113的正式生产受挫。
2、生产直列液冷发动机的主要供应商Junkers和Daimler-Benz生产量无法满足所有飞机装备的要求。Daimler-Benz的发动机满足Bf109.Bf110飞机的需要已是问题。Junkers公司的Jumo-211发动机又必须首先保证生产He111.
[二]试飞
库尔特_坦刻(Kurt.Tank)主持设计的FW190绰号“百舌鸟”。Fw190最初的型号安装的是BMW13914缸星形活塞空冷发动机,1939年春,原型机Fw190V1出厂,装一台1550hp的BMW13918缸双排星型气冷发动机,比DB601或Jumo211大1/4。1939年6月1日福克公司的首席试飞员Hans.Sander进行了首次试飞。试飞证明飞机的速度在4000M高度时达595KM/h,操纵性能优异。但发动机有过热倾向,即使在座舱里温度也达到55度;座舱密封有问题,发动机废气漏进舱里,使Sander不得不代上氧气面罩已免窒息。随即,对飞机进行了改进,在发动机前增加了一个十叶片的冷却风扇,并加动机整流罩开口后问题基本解决。原型机除飞行速度外,其他性能指标均优于BF109,特别是加速度性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9年秋天,第二架原型机Fw190V2出厂,10月31日进行试飞。1940年1月25日,Fw190V2为戈林进行了飞行表演,给戈林留下深刻印象,随即下令生产40架Fw190A-0。在此期间,BMW公司发展了更高级的14缸气冷双排星型发动机BMW801,重量增加了91kg,新发动机的直径和老发动机的直径相似,只是较长较重。为使用新发动机,验证了原型机的结构可以承受;并把座舱后移,避免发动机高温和容纳侦查设备;座舱后移后容积减少,又不得不优化座舱设计等等。该进后的飞机即Fw190V5,于1940年初春试飞。
试飞后又发现,更换发动机引起的增重,影响飞机的飞行特性。所以重新设计机翼,将机翼翼展加大到10.506M,机翼面积加大到18.30平方米。翼面积的增大,仅使飞机最大飞行速度降低了10KM/h,而飞行特性,尤其是爬升率有了长足进步。在Fw190V5的基础上,定型为Fw190A-0预生产型,从1940年10月开始生产。在此之后,Fw190边生产边改型,形成了Fw190系列飞机。
这时RLM(德意志航空部)不能相信一架装有星形空冷发动机的单座战斗机会很成功,打算最终要给Fw190装上直列式液冷发动机。但是空冷式的Fw190在实战中证明了它与同时代英国战斗机相比毫不逊色。尽管遭受质疑,Fw190A仍然是一种使用极广泛的战斗机,Fw190为了适应新的任务需求一直在持续改进直到德国战败。FW190在前机身上方安装2挺7.92毫米或13毫米机枪,在机翼内安装4门20毫米机炮,另在翼下或机身下还可悬挂各种或300公升副油箱,其火力之强,为当时战斗机所少见。动力增强装置和新型的重型机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它的性能。
战后盟军在试飞了所缴获的FW190D9后作出了如下评价:该机巧妙地平衡了各项战术、技术性能,是德国战时最好的活塞式飞机。
三]改型
FW190总产量为20001架,先后派生出从A到S等许多改型。FW190A是生产和使用最多的改型,从1941年9月开始,主要用于与英国空军进行空战及对地战术支援(对地攻击)。其中又分成A—0至A—10共十一种亚改型和一百多种更细的改装型。在众多改进中:
Fw190A-1:一具BMW801C14缸星形活塞空冷发动机,1194kW(1600马力)。翼展10.37m。与原型机翼比较,A-1可在外翼段安装MGFF或MG17。军械:4门7.9mmMG17机枪,两门安装在机头发动机罩上方(与Bf109相似),另外两门在机翼根部,还可选装两门MGFF20mm机炮,固定在主起落架减震支柱外侧的机翼下。机腹中心线挂架可装一枚250kg或500kg或是可抛式副油箱。
Fw190A-2:翼展增加到10.5m,新设计了着陆轮连杆。翼根处换成了20mmMG151/20机炮。其他方面与A-1相同。
A—3第一次将2枪2炮调整为2枪4炮,加装了防弹钢板,发动机功率增至1700马力,而A—3AU成为可取代Ju87的对地攻击机。
A—4换装1567kW的BMW801D-2喷水加力发动机,功率竟高达2100马力。垂尾有细微修改,并改装了无线电设备。A-4/U1和A-4/U8是其中的战斗轰炸型,可装载500kg的。A-4/U4是侦察型。A-4/Trop是使用在热带地区的对地攻击机。
A—5重新设计了发动机托架以避免发动机过热,结果是发动机向前移动了152.5mm。他方面与A-4相同。A-5/R6轰炸型在机翼下可以挂载21cm的WfrGr21火箭弹发射装置。A-5/U2可以在携带一枚的同时挂载两个300升的可抛式副油箱,另外A-5/U3的能力扩大到了1000kg。AU3可挂一吨,是一种优良的战斗轰炸机,于1943年9月用于萨米尔诺反登陆作战以及地中海战线。
A—6外翼段可选装20mmMG151/20机炮。A-6/R1在翼下可以挂装额外的两具20MM机炮吊舱。A-6/R2外翼段能装30mm的MK108加农炮。A-6/R6则可挂载21mmWfrGr21火箭弹发射装置。
A—7是A—5的武器改装型,从A—7开始,机头2挺机枪口径改成13毫米,背部蒙皮为之隆起,成为识别特征。
Fw190A-8:于1944年问世,翼内机炮被翼下的双联20毫米炮吊舱或30毫米炮吊舱所取代,成为FW190各型中火力最强的基本改型,机身加装了104升的油箱,另外,FuG16ZY无线电设备和GM-1紧急动力增强装置也是第一次安装在Fw190上。军械包括机头的两门13mmMG131机枪,左右翼根各两门20mmMG151/20机炮。主起落架外翼段可选装20mmMG151/20或30mmMK108机炮。A-8大多数的子变型配置都与A-6相似,但是A-8/R7装备了装甲座舱;A-8/U1是双座教练型;A-8/R11则是全天候战斗型,装备了特殊的无线电天线和自动驾驶仪;A-8/U11是鱼雷轰炸机。
Fw190A-9:换装1490kW(2000马力)的BMW801F发动机。其他方面与A-7相似,只是在机翼前缘副加了装甲。大多数的子变型配置都与A-6相似,只不过A-9/R11安装的是带涡轮增压的801TS发动机……A—9改良了A—8的高空特性,A—10可1.7吨,为此构造作了加固。
FW190B、C试装DB603液冷发动机,但未投产。
Fw190D:最初的Fw190D安装了液冷发动机,于1941年首飞,1943年停产。盟军飞行员与Fw190D交战后,说这是一种“长鼻子”的Fw190。第一种形成实战能力的是Fw190D-9。D型使用了标准的Fw190A、F和G型的机翼和平尾,但是机身加长到10.36m。垂尾加宽了140.3mm,比“短鼻子”标准型面积增大了0.23m(2)。
Fw190D安装了容克斯Jumo231A-1液冷对置发动机,并附带有MW-50动力增强装置。最大速度704km/h(11290m)。后期型Fw190D-12换装了Jumo231E发动机,最大速度在使用MW-50加力时达到了725km/h(11290m)。所有的D子型号在螺旋桨中轴都可安装30mmMK108加农炮(与Bf109相似)。
FW190E用于侦察。FW190F是对地攻击改型,油箱与驾驶舱均得到良好保护,F—3可挂弹0.7吨,多用于东部战线,F—8为重武装型,F—9的发动机得到增压,可挂50~500千克多枚以及80毫米BLITZ—1型反坦克火箭。FW190F可选挂的有14种,最大的重达1.8吨,相当于当时轻轰炸机的载弹量。
FW190G是Fw190A的派生型,G系列主要是战斗轰炸型。可以挂载1枚1800kg,更典型的方案则是500kg或1000kg的。G型的一型号有加长的尾轮支柱,从而加大了离地距离以便挂载鱼雷。相当于Ju87那样的俯冲轰炸机改型,载弹0.7~1.8吨。FW190S是双座教练改型,也用于联络飞行。
FW190E、F、G的机体构造与A型相同。
FW190A、E、F、G、S用BMW801空冷发动机;B、C型试用过DB603水冷发动机;D型改装容克_尤莫213水冷发动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期重新启用水冷发动机的高性能改型FW190D。由于机头大大延伸,俗称“长鼻子”。1943年底服役,飞出了704千米A小时的瞬间高速度,成为唯一能与美军P—51匹敌的飞得最快的德国。其中D—9的机身极其修长,很易识别。D—11用于对地攻击,故外翼炮改为30毫米;D—12是全天候战斗机,桨轴内装一门30毫米机炮,是对付大型目标和装甲目标的良好武器;D—13用于对地攻击。
从1944年开始FW190D获得进一步发展,型号也以主任设计师坦刻的姓名标注,称之为Ta152。少量试生产的Ta152C飞出了740千米A小时的活塞飞机极限速度,Ta152H用于高空护航,升限14800米,翼展延伸4米,发动机可喷水助力;并能在12500米高空飞出时速760千米的惊人速度!上述两改型仅生产67架,产量极少。据说,还发展过Ta153。与BF109一样,FW190还作为母子组合型轰炸机的子机部分,由无人化了的Ju88重轰炸机驮着飞行,成为遥控Ju88冲向目标的指令机。
[四]作战
FW190于1941年秋首次参战,是第一次令英国空军感到棘手的战斗机,于是不得不搬出“喷火”9型加以对抗。
在无数次阻击盟军大规模空袭编队的空战中,FW190的飞行员们用了由马依雅大尉首创的冒险战术:与敌机群同高度迎头接近,以尽量减少被击中的机会,在靠近目标时集中开火,然后大机动拉杆向上脱离。1942年8月至12月,美国第8航空队曾27次空袭德国本土,共出动1302架次,被击落29架;1943年1~5月又发动34次空袭,出动3935架次,被击落154架,7月份10次空袭出动2829架次,被击落109架,战损率大幅度上升。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英军的轰炸部队。
1943年8月17日下午,轰炸德国秀瓦因夫露特轴承工厂的美军229架B—17型轰炸机刚刚与护航的P—47战斗机分手,就遭到200架FW190和100余架BF109的迎头拦截。FW190首次发射了W_Gr21大型空对空火箭弹,顷刻间,有数十架B—17向大地坠落,这场由FW190唱主角的反空袭空战,使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高达20%,竟然使盟国对德空袭暂停了一个月。事后,美国飞行员回忆说,这场截击空战规模之大,战术之狡诈,气氛之炽烈,都是空前的。
1943年9月,由超级王牌哈_赫尔曼少校设计的“狂蛮战术”开始被配备FW190战斗机的第300、301和302飞行团所纳。飞行员在地面管计站的无线电诱导下,利用探照灯协助照明,进行夜间空战,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空军在用金属箔条作电子干扰的情况下所实施的夜间空袭的效果。
由于德国战斗机力量日渐薄弱,到1944年6月,声势浩荡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第一天,面临海面上成千上万的渡海舰船和空中5400余架护航飞机,德军只有26飞行团的普利拉中校及其副手共2架FW190飞抵海岸,向下象征性地打了几梭子。
1944年下半年,战斗机全被调回国内投入防守战,新型的FW190D—9“长鼻子”和BF109K也被派往前线作战。大本营组建了“突击飞行队”,企图孤注一掷,垂死抵抗。火力强、装甲厚的FW190A—8AR—8“狂飙箱”战斗机被用于阻击前来空袭的盟军的四发大型轰炸机。由于该改型机变得相当钝重,为避免遭盟军护航战斗机的反击,不得不再派出BF109施行掩护,于是出现了战斗机为战斗机护航的现象。
1944年12月,纠集残兵败将在阿登组织了最后的反击,650架FW190、450架BF109和少量的Me262突袭了盟军20个前线机场,曾摧毁盟军地面飞机300余架。
在战争中,许多个人击落过100架以上或200架以上敌机的超级王牌飞行员使用的就是FW190。
楼主您好:
年份 举办国城市 名称 类型 天 数 万人 主题
2010年 中国上海 上海世博会 综合 184 7500预计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08 西班牙萨拉戈萨 萨拉戈萨世博会 专业 93 800 水和持续发展
2005年 日本爱知 爱知地球博览会 综合 185 2200 自然的睿智
2000年 德国汉诺威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综合 153 1800 人类
1999年 中国昆明 昆明园艺博览会 专业 95 1000 人与自然
除了下雨天平均温度30度以上
一转眼,8月份已经向我们走来。回顾7月份,想必令大家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高温和豪雨。
的确,这个7月由梅雨期中的高温拉开了序幕。当时由于副高西伸加强,雨带北抬至黄淮流域,上海处于副高西北侧,气温比较高,7月1-3日最高气温都在36度以上,其中7月1、2日都在37度以上。不过这只是短时的,由于经向环流偏强的形势继续存在,紧接着副高东退减弱,雨带南压,上海出现了2次持续性降水,分别为7月3-5日和7月11-17日。其中4-5日和11-13日以及16日均出现了大到暴雨。由于降水的不断冲刷,气温逐日走低,特别是7月11-16日,连续6天日最高气温在30度以下,这也导致了今年7月中旬平均气温只有27.6度。
大气环流从7月17日开始调整,副高开始西伸逐步控制江南地区,雨带北抬至黄淮,上海地区于7月18日真正出梅。这样,历时整整1个月的梅雨期宣告结束。回顾这次梅雨期,虽然期间也存在多段特点,应该说相对近几年来说还是相当典型的。大家从上文中就可以看到,梅雨的降水持续性和集中性都是很强的;而期间出现高温和短暂降水间歇期也是梅雨期正常的特点。
梅雨期一结束,接踵而至的当然是晴热高温。这不,7月18日、21-22日又接连出现了3天高温。不过由于受到东海热带扰动的影响,偏东风比较大,所以这次高温持续时间不长,强度也不大,上面这3天的高温也就在35-36度之间。之后受到热带扰动北上和浙江沿海扰动的发展影响,7月25-27日全市出现了阵雨或雷雨的天气,气温又回落到高温线以下。
不过热带扰动只是夏季三伏天中的一个小插曲,转瞬即逝。7月底,副高开始明显西伸控制我国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因此上海7月最后3天重返高温,7月31日最高气温再次突破37度。可见8月份同7月份一样,也是由高温拉开了序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