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预测_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阅读答案如下:
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比如,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
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可以预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1公里的网格。
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
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
依次写了天气预报的现状,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对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中的局限性和必要性。
智能气象时代加速到来是罗京佳的文章。罗京佳,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值预报系教授,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是气候动力学以及气候模式开发、预测及其应用、海洋动力学。
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包括Nature及其子刊、Science、PNAS等国际期刊,文章总引用数超过10000次,其中有30余篇文章的引用超过100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