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例子英文_气候变化的例子
1.生活中物候现象的例子有哪些?
2.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关系
3.气候变化,会改变沙丘的迁移方向?
4.为什么科学家说气候变化会引发“毁灭性”的病毒爆发?
5.气候造福于人的例子和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例子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
生活中物候现象的例子有哪些?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夏季,美 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关系
生活中物候现象的例子:
1、植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
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3、各种水文、
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物候现象非常广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
的自然现象,都属于物候现象。物候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
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
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气候变化,会改变沙丘的迁移方向?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气候变迁的对农业和牧业有重要的直接影响,突出的是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这将直接导致某一地区农业或牧业的产量变化,进而影响社会。
比如楼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楼兰本位于现新疆的罗布泊旁边,古时罗布泊水量充沛,因此周围农业得以发展,楼兰得以建立。但随着千百年来气候变化,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越来越稀少,沙化越来越严重,罗布泊日趋干涸,其水源已失去负担起维持周围农业的能力,导致楼兰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最终消亡了。而现今塔里木盆地的沙化还未停止,这势必限制那里的生产发展,导致人口压力增加及从事传统产业的人民的贫困,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还比如我国北方降水量的减少,会导致黄河水量的减少和北方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和农村灌溉用水的不足,进而对北方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多困难。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是基于这一严峻的事实。
为什么科学家说气候变化会引发“毁灭性”的病毒爆发?
四条
国际上气候变化领域的
新鲜资讯
请查收~
气候变化导致风型变化
沙丘将变形或向新方向迁移
沙丘穿越沙漠,就像海浪穿越海洋一样。风是它们蜿蜒爬行的一个驱动力,当驱动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沙丘也将被重塑。日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两位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化导致的风型变化如何重塑世界各地的沙丘。成果表明, 到本世纪末,相比于其他地区,热带和赤道的沙丘将发生更多的迁移。该研究对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农田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研究指出,到本世纪末,撒哈拉沙漠北部的几个主要沙海的沙漂潜力将增加。到2100年,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也将在某些方向上看到更高的沙漂。相反的是,北美大平原地区沙丘的沙漂潜力将下降。
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 历史 上,风来自多个方向,因此该地形成了线性沙丘。目前,这些沙丘被植被覆盖不会迁移。但是气候变化可能促使风向发生改变,这将导致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同时,土壤水分亏缺预测表明,随着植被的消失,该地区的干旱可能会加剧沙丘的移动。 在南半球,如果气候变化迫使风向转变,埃及南部的农田可能面临风险 :一系列向南迁移的新月形沙丘可能会向东转向灌溉田。到本世纪末,当地的风向将逆时针旋转近90度。
气候变化如何导致风型变化?通常两极与赤道的温差决定了全球空气的流通,但是 随着两极变暖,极地与赤道之间的环流减弱 。与此同时, 大气中更温暖的空气赋予了它更多的能量,加强了来自其他方向的风 。
从太空看极端干旱
如何影响碳排放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近日,一项新研究为利用新的遥感观测资料评估极端天气对区域碳平衡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案例。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卫星观测,量化了2019—2020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干旱和森林大火对碳循环的破坏。
研究指出,在火灾季,林火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而干旱和火灾使得生态系统对碳的吸收减少,澳大利亚的年碳排放量因此增加了近一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证明了极端干旱对未燃烧地区碳通量的重要影响。干旱和火灾引起的净生态系统交换异常使生长季节的碳吸收减少了19TgC~52TgC的二氧化碳,这些额外的碳通常会被大气吸收。
在未来几年, 预计这些生态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损失的碳储量,但恢复速度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 ,因为气候变化驱动的高温和干旱事件可能增加火灾事件的频率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时间。
物候变化可能
滞后于气候变化
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 陆表物候与气候之间普遍不匹配,这些不匹配在人类主导的景观中更为明显 ,表明人类活动和物候动态与气候变化的不同步之间存在关系。
研究人员利用气候数据以及实地和远程观测的物候指数来比较这些变化的速度,发现了许多物候和气候变化速度不同步的例子。其中最大的不协调出现在以人类为主导的景观中,这些不匹配与人口密度以及农业等的集约化管理系统相关。这可能是 由于作物变异不足使得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区域气候不匹配导致的 。
这项结果虽然显示出农业的脆弱性在不断增加,提高产量的机会可能丧失,但也有望给新品种培育创造机会。
最古老的磁极
翻转或被发现
一直以来,地球磁场充当某种 看不见的“盾牌” 保护我们免受宇宙辐射伤害。同时,靠近地球表面,它们从地壳到内部来回移动,引发可能有助于长期稳定全球温度的化学反应,就像一种 地质恒温器 。
近日,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年秋季会议上,一项新研究 可能揭示 了已知最古老的板块构造证据,以及类似于今天地球的稳定的偶极磁场。 如果得到证实 ,这一发现将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即早期的地球就已经具备许多和现今一样的物理学特征,数十亿年来一直滋养着地球上的生命。这项研究充分证实了 早期地球的地球动力学的成熟度 。
研究人员从澳大利亚的一个陨石坑中采集了32.5亿年前的岩石,分析了岩石中富铁颗粒的磁性特征,这些特征与海底喷发中形成岩石然后冷却时的地球磁场方向一致。在研究磁信号时发现,一些岩石的矿化罗盘指针指向同一个方向,但是在其下方稍古老的岩石层却指向相反的方向。人们因此意识到: 这可能是地球磁场翻转的现象 。
气候造福于人的例子和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例子
气候变化产生的连锁效应很多,高温,干旱,强降雨,强风暴等等在2020年体现得“淋淋尽致”,而同时科学家们发现在南北极地区,冰川之中存在了大规模人类未知的病毒,有些被“冰封”了上万年,而在气温上升之后大规模的冰川融化之后,就会释放出一些可能具有“毁灭性”的病毒。
同时2020年科学研究也说明了气温上升,永久冻土融化可能在加速这一过程的释放,所以如今我们应该警惕气候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从新发布的冰川变化,来说北极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从单方面说明,在说到病毒的问题。
自从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说是越来越强,所以导致全球变暖持续的发展,而产生的影响也就出现了。如今全世界的冰川都在加速融化,南北极地区产生的影响也更加的强。
在8月,根据新西兰科学报告指出,虽然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发展,应该科学研究团队发出警告,新西兰的冰川融化已经出现了“超负荷”的模式,融化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状态。
其中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的大约400年里,可能已经减少多达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已经出现了高达50%的冰川融化,这意味着未来新西兰可能会跟科学家们预测的那样彻底消失,这对全球人类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也就是坏消息。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情况,似乎我们在2020年听到的消息都不太好,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人类的影响,基本都是波及生命的影响。
北极升温,海冰创新低前面我们说的是新西兰冰川融化,新西兰冰川大量消融已经没有多少的挽救余地了,而对于南北极地区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在2020年以来,听到关于北极气候变化的也不少。
例如:北极38度高温,甲烷爆发,野火大规模燃烧等等,而北极的升温主要就是影响这些情况产生。根据NOAA发布的新数据指出,北极海冰也创下了新低,海冰最低覆盖率的时候已经是直逼2016年,成为了120年纪录之中的第二高。
所以北极海冰新低是在不断刷新记录,根据NOAA在8月发布的2019年海冰报告之中显示,在3月的时候,当北极海冰达到其年度最大程度时,第一年的薄冰占所有冰的77%,大家可以想下,只有23%是以前的厚冰,而对于这些薄冰来说很容易就导致融化,所以只有23%的冰才可能处于稳定的模式。
而在1980年代的时候,薄冰只占约为55%。由于更薄,更年轻的冰更容易在夏季融化,因此海冰年龄的这种变化导致最小冰范围的减小趋势。
所以说北极升温,只会导致海冰持续创下新低,可能2016年的最低数据都保不住了,这就是全球变暖的威胁。
北极升温还会带来什么影响?北极升温对地球的影响也不是一两天了,带来的影响肯定很多人也知道,除了导致大规模冰川融化,野火等等之外,还会继续产生的“连锁效应”。例如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危机可以说更大。
无论是在2019年还是2020年,都相继报道出很多海平面较低的岛屿被淹没,例如日美,印尼等国都有,幸运的是这些岛屿没有人,不然只能面临迁徙。
所以北极升温导致海平面上升也是一个“间歇性”的影响。当然北极冰川融化之后,还会让我们地球失去“平衡效应”,因为地球的大气环流“北极”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
所以当北极冰川全部融化结束之后,那么地球“大气环流”也可能出现异常,甚至不排除出现崩溃的情况,这都是相应的,而这些的影响相对来说人类还是可以进行维护的,但是有些可能就是没有办法的。
北极升温正在释放远古生物根据2020年《科学与通讯》杂志指出,随着北极气温的升高,永久冻土的融化也加剧了,导致一只具有46000年 历史 的雌性有角百灵“重现”地球,引发了大家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同时在先前还发现了18000年名为“ Dogor”的小狗,50000年 历史 的山狮幼崽“ Spartak”和部分保存完整的猛犸象等等,这些具有上万年重现地球,不仅是我们需要注意北极气候的问题,还有就是它们所处在的永久冻土的一个大变化。
因为以前这些上万年的生物都是被“冰封”在地球的永久冻土,如今我们将它们缓慢地释放出来,肯定不是好事情,上面我们也看到了,具有50000年的生物都出现了,说明永久冻土已经“冰封不了”它们了,未来我们将可能看到更多的上万年生物出现。同时在这些上万年生物出现之后,还有一种人类最为担心的东西出现,那就是病毒,这个是如今全球人类最担心的。
因为科学家们发现,在冰川之中有大量的未知病毒出现,依照人类如今的技术来讲,可能一旦它们爆发我们是很难抵御的,因为大多数都是属于未知的,所以这也提醒了人类需要高度注意气候变化的严峻性。
不能再加强对地球的破坏了,不然最终给人类可能会因为气候的变化而带来生命上的危机,事实证明,气候的临界点可能已经出现。
温度孕育着病毒,地球上越高温的区域,病毒越疯狂。
1.热带-病毒的天堂
埃博拉、艾滋、登革热、疟疾、猿类泡沫病毒......这些臭名昭著的致命病毒,都从非洲发家,热带的气候、环境、低发展程度、低人类密度、高野生动物密度等等,都成为这些病毒疯狂发展的有利条件。
1980年,有一种疾病被悄无声息地消灭了。
它,叫猴痘。
6-16天潜伏期,病人会肿胀、头疼、背痛、肌肉酸疼。紧接着就是发烧,皮肤大范围皮疹,尤其是手掌和脚底。虽然致死率不到10%,但这个病毒有个很大的“倔强”,那就是不挑老弱病残,反而对年轻力壮群体有较高致死率。
尼日利亚2017年爆发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疫情中,共查出172例猴痘疑似病例, 61例确诊病例。其中,四分之三的患者为男性,年龄在21-40岁之间。
在我们还没完全了解它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它就搞了出大的!
再回想1980宣布它被消灭?人类真是傲慢!
举这个例子,要表达的是,随着气候变暖,热带区域范围实际性地扩大,也自然会增加病毒的活跃度。
2.病毒在“移动”蚊子、啮齿类动物、蝙蝠等等,都是移动的病毒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步调,这些动物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迁徙的成本在降低。
21世纪初,研究员保罗·爱泼斯坦就预测,由于气候变化,蚊子传播的疾病可能蔓延。蚊子可携带许多疾病,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这些都使它们在传播疾病方面更有效率。
而实际上,寨卡病毒,就被证明了:一个变暖的世界可以有效扩大其感染范围。
3.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危险一触即发!说到气候变化,其实有一类区域,是最受影响的。
那就是:永久冻土! (结论来自《自然气候变化杂志》)
那些被封存于冰川和永冻土中的远古病毒, 可能已经被困在那里数千年之久 。
人类知道用冰冻的方式保存器官、精子、卵子等等。而病毒,在冻土中,也往往保存着活性,随时等待爆发。
截至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复杂的巨型病毒,存在于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生命科学杂志》的文章就显示,一种 3万年前的病毒 ,在2015年被发现的时候,还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
阿拉斯加冰原的尸体中曾发现完整的 西班牙流感病毒 !
19世纪90年代西伯利亚的人口中有近一半死于 天花 ,他们的尸体被埋在沿科拉马河的永久冻土层。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可能会带来《生化危机》般的恐惧感。
4.绝望闭环——变异&耐药!温度的缓慢上升,不仅仅让病毒逐步活跃,也让病毒有更大可能产生变异;而更多人感染,就可能有更大概率出现大范围耐药新毒株。
这是一个完美的、近乎绝望的闭环。
前几年,英国还悬赏巨资,希望找到新的超级抗生素,不得不说,这个行为很有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
于是,似乎我寥寥数言,已经描绘了这样一个绝望的未来:地下有病毒在等待复苏;热带有病毒跃跃欲试:雨林包围城市;成千上万的病毒在等待一波爆发,不知哪一种就可能全面击溃我们的医疗储备;耐药、变异、恐慌、经济崩溃。
气候变化,单在超级病毒这一个方面,就足以让人类不寒而栗!参考资料
ncbi.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frica in the 21st century
Charlene Laino.africa,the infectious continent.nbcnews
在地球上,北极可以说是一个隐藏人类很多未知秘密的地区,人类科学 探索 也相对较少,除了在冰融化上得到的数据比较多之外,其他可能都是偏少情况。根据《科学报告》杂志指出,在北极地区,科学家们发现了一波“致命病毒”的出现。
确定了!北极“致命病毒”或在爆发中,不可能发生却已发生了。该致命病毒对海狮,海豹,水獭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而出现致命病毒后,也随着冰川融化的加剧,不断的蔓延到其他大洲区域,所以影响范围在进一步扩大,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该致命病毒称为phocine distemper病毒(PDV,也称为phocine morbillivirus),在2002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北大西洋爆发了一次,杀死了数千只欧洲海豹,同时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北海獭中也被发现。
所以说,“致命病毒”在生物身上的蔓延已经形成。而根据科学研究人员表示,融化的海冰正在连接以前被冰隔开的海洋哺乳动物群,从而打开了“致命病毒”传播的途径。也就是说,冰川的融化将“致命病毒”给蔓延出来了。
这相当于是“致命病毒”的一个流传路径。而在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温度提升导致了北冰洋的海冰融化速度快于冬季的冰冻速度,所以说蔓延的速度也加强了。科学研究人员们称,病毒在移动,这个看来是已经确定了。
这个结果也是为期15年来进行的 探索 ,测量的最终说明。《科学报告》杂志指出,这也表明了海冰的彻底“重塑”为北极和亚北极海豹之间的接触,开辟了此前“不可能”的接触途径,这使得该病毒被引入北太平洋,不可能发生的已经发生了。
研究人员们在研究之中还发现,从2001年至2016年,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到俄罗斯,沿着阿留申群岛以及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博福特海,对包括北部海豹,斯特勒海狮和北部水獭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进行了PDV的测量说明。
证明了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动物有可能携带长距离的传播的“致命病毒”,也就是这里说的“phocine distemper病毒”。并且科学家们从2003年开始在北太平洋地区发现了广泛的病毒感染和接触,并在2009年出现了第二个接触和感染高峰期,这些高峰与北极海冰面积减少相吻合,以确定了它的存在。
其中一位名叫“伊丽莎白·范沃尔默”研究这表示,随着海冰融化趋势的加强,这种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洋哺乳动物之间传播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普遍。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生物逐步走向了面临“致命病毒”的威胁,如今暂时不清楚蔓延的程度有多大,也没说什么办法进行阻止。
从现有的科学调查数据来看,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算是已经有了,不清楚这种“致命病毒”会不会得到控制,科学报告也并没有指出,甚至让我们担心的是,会不会造成对已经公布之外的其他生物产生威胁,如果蔓延太强的话,只要有水的连接和动物的迁徙,那必然会传播得更加的广泛,所以需要多多注意下。
造福:新疆是我国一个很大的棉花产区,主要是因为那里的气候日照关系。
灾难:沙尘暴也是现今社会一大重要的气候灾难。每年造成的损失不可计数。
不过也不是绝对的,沙尘暴也有其好处的。他可以促使土壤中盐分的转移;沙尘暴还可以解决土壤碱性过强。
这是二面性具体表现吧。呵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