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气象传真图_日本海上气象厅
1.日本气象厅的业务范围
2.为什么只能日本气象厅为亚太地区台风命名?其余13个地区只能提供名字
3.日本福岛发生7.4级地震,气象厅发出海啸警报,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发出警报
根据媒体的报道来看,在当地时间8月23日的时候,日本气象厅发布了火山喷发警报,具体内容有:日本海上保安厅发现并确认小笠原群岛中被称作海德海山的海底火山附近的海水正在变成**,这意味着火山很可能喷发,故而及时的发出了警报,并提醒过往船只要注意航行安全,要特别留意海上有无漂浮物,以免发生碰撞。
是否会引发海啸地震和火山爆发是导致海啸发生的重要原因,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人类史上最厉害的一次海啸就是因为印尼火山岛喀拉喀托的火山爆发而导致的,当时的海啸巨浪甚至达到了130英尺。那么日本此次的火山喷发是否会引发海啸呢?目前还不得而知,截止到目前日本气象厅还未发布最新的警报。据悉,海德海山曾在年的时候喷发过,那时喷出了烟雾和轻石。
多处喷发其实这已经不是日本今年第一次发出火山喷发警报啦,早在今年七月份的时候,日本樱岛火山就创下了三周喷发七次的记录,当时浓烟飞出了天际,烟柱高达2800米,不过整体的喷发规模距离引发海啸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所以当时并未造成太大的恐慌,再加上是西风风向,所以丝毫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为何喷发火山喷发主要是因为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或者岩石融化体积膨胀而导致的,日本本身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是由多个小岛组成的,正处于板块交界处,所以地壳运动比较频繁,故而便很容易增加火山喷发的几率,甚至增加出现海啸的风险。总的来说,在听到火山喷发警报后,切记要远离海边,也不要贸然出海,以免影响自身的安全。
日本气象厅的业务范围
除特别注明外,本段所有时间均以东八区时间为准。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 PAGASA:Bising
热带低气压94W(2013.01.06日-2013.01.13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2hPa(毫巴)
2013年1月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西南海面上生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临时编号94W。
1月6日下午7时,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月7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降格为低压区。
1月8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再次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月9日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为LOW。
1月10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强风警报。
1月11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级为MEDIUM。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取消海上强风警报。下午11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已进入责任范围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布第一报热带气旋资讯,正式命名为Bising,发出一号风暴信号。
1月12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级为LOW。下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解除所有风暴信号。
1月13日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上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降格为低压区,并发布最后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同日深夜至翌日凌晨,94W被完全并入一股温带气旋中。 热带低气压99W(2013.03.20日-2013.03.22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6hPa(毫巴)
2013年3月1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雅浦岛东部海面上生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临时编号99W。
3月20日下午4时,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3月21日上午3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为LOW。
3月22日上午10时,日本气象厅降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热带低气压91W(2013.04.12日-2013.04.12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8hPa(毫巴)
2013年4月1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马来西亚关丹东部海面上生成。上午4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10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4月13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扰动编号91W。
4月15日,91W离开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职气象中心责任区。下午2时,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其后取消评级。
4月16日,印度气象局升格为低压区。
4月17日,91W再次进入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职气象中心责任区。下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ium”的评级。同日,91W从安达曼海“跨回”泰国湾,重新进入太平洋。
4月18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热带低气压99W(2013.06.14日-2013.06.15日)
强度:60 km/h (35mph) (十分钟), 994hPa(毫巴)
2013年6月1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99W。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升格为低压区。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为LOW。
6月14日上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级为MEDIUM。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升格为热带低气压;部份广东省市即时发出台风白色预警信号(戒备信号: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6月15日中央气象台下午4时5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东北部沿海登陆。下午8时,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热带低气压94W(2013.07.18日-2013.07.20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0hPa(毫巴)
2013年7月1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扰动编号94W。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
7月1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布海上烈风警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同时。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7月19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取消海上烈风警报。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7月20日上午3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降级为“LOW”。上午8时,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其后登陆越南并减弱消散。 热带低气压97W(2013.08.10日-2013.08.12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2hPa(毫巴)
2013年8月9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西部海面上生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扰动编号97W。
8月10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上午5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12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同日,97W逐渐并入台风尤特之中。
热带低气压13W(2013.08.16日-2013.08.19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996hPa(毫巴)
2013年8月14日上午8时,一个低压区在关岛西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扰动编号99W。
8月16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出一般警告。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评级。下午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8月17日上午3时25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上午4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13W。
8月18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上午9时40分,中心气压降为998百帕,日本气象厅取消海上烈风警报。
8月19日凌晨,13W登陆浙江沿海,中心气压降为1002百帕,当天上午就在陆地快速消散。 热带低气压03C(2013.08.21日(进入西北太平洋)-2013.08.21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8hPa(毫巴)
2013年8月21日,位于中太平洋的03C越过国际换日线进入西北太平洋范围。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03C逐渐并入强热带风暴皮瓦之中。 热带低气压92W(2013.08.27日-2013.08.29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4hPa(毫巴)
2013年8月26日,一个低压区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扰动编号92W。
8月2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8月28日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8月29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92W逐渐消散。 热带低气压93W(2013.08.28日-2013.08.31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8hPa(毫巴)
2013年8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西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
8月28日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29日下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8月30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降级为“LOW”。
8月3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93W逐渐消散。下午8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热带低气压91W(2013.09.06日-2013.09.06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8hPa(毫巴)
2013年9月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上午9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评级。下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取消海上烈风警报。
9月7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热带低气压(2013.09.07日-2013.09.08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12hPa(毫巴)
2013年9月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威克岛东南部海面上生成。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热带低气压逐渐消散。 热带低气压18W(2013.09.16日-2013.09.21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996hPa(毫巴)
2013年9月16日,一个低压区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IUM”的评级。下午3时20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9月17日上午10时30分,越南的中央水文气象预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18日上午4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3时25分,日本气象厅取消海上烈风警报改发海上强风警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18W。
9月19日上午0时30分,中央水文气象预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
9月21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18W逐渐消散。
热带低气压(2013.09.23日-2013.09.23日)
2013年9月23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威克岛北部海面上生成。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热带低气压逐渐消散。
热带低气压(2013.10.03日-2013.10.04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6hPa(毫巴)
2013年10月1日早上,一热带扰动在威克岛近海生成。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定为低压区。
10月3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该低压区升为热带低气压。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W。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W。
10月4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指99W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当晚,99W北侧出现烈风。
10月6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热带低气压(2013.10.05日-2013.10.07日(离开西北太平洋)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4hPa(百帕)
2013年10月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泰国湾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W。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9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10月7日,90W离开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职气象中心责任区,进入北印度洋区域专职气象中心责任区。 热带低气压27W(2013.10.17日-10.23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2hPa(百帕)
2013年10月1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东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W。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0月1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IUM”的评级。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7W。 热带低气压30W(2013.11.02日-11.08日-离开西北太平洋)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4hPa(百帕)
2013年10月31日上午2时,一个低压区在关岛东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11月1日下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11月2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11月3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再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1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30W。
11月4日上午6时45分,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已进入责任范围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布第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命名为Wilma,发出一号风暴信号。下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下午5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降格为低压区,并发布最后一报热带气旋资讯,解除一号风暴信号。
11月5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1月6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大约下午7时,登陆了越南宁顺省南部。下午9时15分,日本气象厅取消海上烈风警报,改发海上强风警报。
11月7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取消海上强风警报。
11月8日下午7时左右,30W登陆泰国南部边境并于缅甸南部边境出海后,离开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职气象中心责任区,进入北印度洋区域专职气象中心责任区。 2013年10月31日上午2时,一个低压区在关岛东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11月1日下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11月2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2013.11.18日-11.22日-离开西北太平洋)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4hPa(百帕)
2013年11月18日上午8时,一个热带低气压在南海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
11月19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取消热带低气压。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再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1月20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重新给予扰动编号92W。
11月21日下午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IUM”的评级。
11月22日,此热带低气压离开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职气象中心责任区,进入北印度洋区域专职气象中心责任区。 热带低气压33W(2013.12.03日-12.04日)
强度:55 km/h (35mph) (十分钟), 1006 hPa(百帕)
2013年12月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西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W。
12月3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IUM”的评级。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33W。
12月4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33W已逐渐消散。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
为什么只能日本气象厅为亚太地区台风命名?其余13个地区只能提供名字
从2005年度开始,有害紫外线的观测信息和预测信息也由气象厅提供。并且,汇总有关气候变动的风险的最新知识和见识估价,也进行有关IPCC(气候变动的政府间面板)的报告。
气象观测,有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积雪的深度,降雪的深度,日照时间,整个天空日照量,云,能见度,大气现象等。大部分根据地域气象观测系统“AMeDAS”的测量机器能进行自动观测。譬如雨量在全国约1300处被自动观测,雨量之外又加自动进行风向、风速,气温,日照时间的观测。
2007年10月1日起,日本气象厅向普通市民提供“紧急地震速报”服务,国土交通相冬柴铁三出席了在位于东京大手町的气象厅内举行的开通仪式。今后气象厅将在观测到地震初期微震后,确定地震的大小、范围,在剧烈震动发生前发布预测震度。
日本福岛发生7.4级地震,气象厅发出海啸警报,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2004年以来最凶的大台风韦帕将直袭东京,日本首都是否内涝成热门话题。尽管袭击日本的台风类型较为单一,相对好预报;但日本气象厅值得学习的地方的确很多:1、专业主义至上,独立性突出;2、气象监测、防灾体系完备;3、气象资料库齐全、扎实且完全开放;4、信息公开、气象传播、气象科普极好。
首先说明一点,@徐静波微博 先生对日本气象厅的推崇(),我们并非不赞同。但这篇文章标题就是错的,内容也有诸多可商榷之处。
第一,台风“精确预报”目前哪国都无法实现。徐先生博客里的图也可以清楚的看出,即便对“韦帕”这样路径不复杂的台风,日本气象厅预报图上也有不小的误差圈,登陆范围从和歌山县一直延伸到千叶县,这就类似于菲特来临前,中央气象台说“菲特将登陆华东沿海”一样。这仍然是范围预报,不是精确预报;事实上日本气象厅每天都对26号韦帕台风的路径做调整。台风影响就更是如此,台风的影响完全不会遵循理论上的热带气旋能量分布,地形、冷空气及其他天气系统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很多极端天气,日本气象厅也无能为力,要不然就不会有2011年塔拉斯台风的大灾。
第二,日本气象厅是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命名机构,不存在"拒绝使用洋名"的说法。当然,日本媒体很少用台风名字,而一般都直接说“台风xx号”,这是习惯使然,就好比美国基本不说编号,直接说“飓风xx”一样。我国以前也是编号为主,后来使用“编号+名称相结合”的方式,这三种传播方法,很难说哪种优哪种劣。
第三,日本气象厅的长项,并不在预报水平上。它对台风路径的把握,并不显著地比中央气象台高。日本气象厅有数值,中国也有(T639,213),但对台风预报来讲,日本数值总体准确性也不如欧洲数值,各大气象局也都是必看欧洲数值的。有一点必须要知道,数值预报的信息都是各家共享的,日本看得到的,中国也一定看得到;云图也是同理。
当然,日本气象厅的气象科研和服务水平都是世界一流,值得我们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主义和独立性。日本气象厅虽然也有“手紧手松”的台风命名、强度给定误差,但总体来说尺度统一,做到了用专业说话,不会一会儿来一个“建国以来最强”;不会因为数据太吓人就直接说没有这个数据;出现失误和错误也会及时道歉。长期保持的专业性,让日本气象厅的国内国际公信力都很高,日本防灾联席会议中,气象厅是很重要的成员;西北太平洋区域,日本气象厅是命名机构。
2、监测防灾体系完备。日本气象厅早就建立密布全国的气象监测网,连冲绳诸岛都有标准气象站,站点位置选择有讲究,各种观测要素齐全,设备精良,数据实时更新并记录。早在60年代,日本气象厅的风速计就可以抵挡每秒66米的持续风力。我国的气象监测网也已建立,东部沿海地区观测站点也非常密了,但不可否认,观测盲区仍然很多,不少站点选址很成问题,且不断面临迁站困扰;很多地方,包括某些经济发达的南方省份的观测仪器质量不佳,今年还有大批风速仪连60米/秒以上的阵风都抵挡不住,被台风吹坏,导致数据完整性、有效性出现问题,对研究不利。
在这一套监测网帮助下,日本气象厅的防灾信息发布也达到无微不至的地步,并与其他部门配合,形成一套很精细的防灾网络。气象厅还与大媒体合作,以非常高的频率、非常友好的方式更新防灾信息,民众获知防灾信息非常方便。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台风灾害大国,日本气象厅竟然没有专门的台风预警,而是在台风来临时不断发布雨、潮、洪水、风的预警,确确实实从普通人的感受、需求出发,这就叫以人为本。
3、扎实齐全、完全开放的台风资料。日本气象厅的台风统计资料之扎实,连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都无法望其项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全部台风都有详尽资料,45年以后的主要袭日台风都有一个数据库,定位、强度、每小时云图、风速气压雨量等实况应有尽有,查找方便。日本气象厅还推出专题,为著名台风、特殊台风撰文立传,为每年度的台风活动撰写总结和回顾资料。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全部公开,不仅对日本人公开,对中国人也公开,只要能上互联网就可以随时查到。
4、信息公开、气象科普极好。日本气象厅对气象数据的公开已经达到令人“难以下手”的程度。任意时刻登录日本气象厅网站,都可以非常快速的查到全国任何地方的天气实况数据,不省略小数点,而且提供可视化、表格等多种方式,还提供任一地区的天气实况数据排序;卫星云图提供多种制式,随时更新,清晰度高且立等可取。历史台风资料更不用多说,第3点中已有表述。
不仅如此,日本气象厅自己发布的、提供给媒体的气象预报和科普材料,确实如徐先生所说,是用心做给普通人看的,虽然不至于“老太太都能看得懂”,但确实平和近人,易于理解,样式精美。特别是卫星云图的公布,真正做到了高清、海量、易用和友好,而不是敷衍的拿个预报员桌面式的、极其难用的界面给老百姓用。日本民众防灾意识这么强,防灾知识这么完备,相信和日本气象厅的信息公开和气象科普是有关系的。
最后要说几句,防灾减灾,不只是气象部门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气象部门的事情。我国气象部门虽然比起日本还有差距,但预报方面也已成熟,在本次菲特台风预报中,可以说没有什么差错,当然肯定还有改进空间。日本气象厅以上的这几点,或许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日本时间3月16日深夜11时34分知36分,日本福岛先后发生两次地震灾害,震级高达6.0级和7.4级,震中约10公里。
? 地震发生时震感强烈,造成多处房屋倒塌,路面开裂,交通中断,发电站和电网多处受损,多地停电停水,还有大量人员伤亡,当地居民惶恐不安。他们普遍担心:地震是否会引起海啸,是否会破坏核电站,造成核泄露。就连一些我国居民也曾怀疑:中日之间一衣带水,海啸能不能波及到中国。
日本气象厅官员宣布:未来几天内仍会有余震发生,甚至出现海啸,但是强度不会太大,可度可能达到1米左右,另外,要注意避险,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我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专家根据地震参数进行研判,一致认为地震就算引发海啸,也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任何影响,请民众放心。原因如下:
?本次地震震级较低,能量有限。我们先来普及一下地震级数知识,再做理性分析。
? 地震级数是里氏地震规模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
本次地震最大震级为7.4级,与日本3?13地震9.0级相比,能量相差数百倍,引起的啸浪高仅仅只有一米。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这么一点的浪高根本不值一提,在日本就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何况我国沿海呢? ?
?所以说,日本福岛地震不会对我国造成任何影响,敬请放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